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中元节的深夜,不远处的镇上家家户户都亮着烛光,我这身子实在是疲惫极了,便寻了个客栈住了下来。
大堂内一位说书的老人呷了一口茶,好像说起了新的故事,我兴致勃勃的挑了个离老先生较近的座坐了下来,丝毫不在意他人盯着我的眼光。
“木一拍,言说万千志怪;中元夜,万家灯火通明,既然各位客官已落了座,老朽就献丑了”
听到着老先生念了自己的的开场,众人盯着我目光终于移到了老先生身上。
虽然我不怕被人瞧,但是瞧之前的架势,怕是在大神经的人也会变的脊背发凉吧。
啪的一声,醒木于案上一拍,这故事,终于开讲了。
“说起咱这上元城,自始至终流传着一个习俗,想必住在这的诸位也是清楚的。”
“在这地界,每逢中元节,家家户户必须在一个空屋内点着三根香,此屋内不许有亮,门窗皆要紧锁,为的是防着孩童入内”
“今日这事啊,便与这习俗有关。”
“说是有一位姓谢的商贾,他家中内人连着生了三个孩子,却个个是个女娃娃”
“这谢老爷呢,也不算是个敬神的人,家中虽有供奉香火,窗子却从来不闭,人人都说他是不敬神才未留下一个可继承家业的子嗣。”
“这不,在一个中元节,二女儿一个调皮顺着窗户踩着椅子就翻到了祭司的屋子内,家中大人不知此事,急得满院子找”
“不一会一个耳尖的仆人听到那烧香的偏房里似乎传出了什么物件摔了似的的闷响,于是带着几个仆人壮着胆子开了偏房的门,有个胆子大的还把头探进去瞧了瞧,这一看,当时就把那仆人吓的昏死过去”
“就在那家仆倒下后,本该漆黑一片的屋子里在这一刻变的灯火通明,却无人注意那烛火白的诡异”
“平日里调皮的二小姐此刻躺在地上,曾经如同黑色的丝绸般美丽秀发变的雪白而干枯,皮肤也如同七八十岁的老人般布满了褶皱,再无半分生机”
“此时此刻,哪怕谢老爷再不敬神,心中也难免慌乱万分,乘着马车连夜在城中寻了个口碑极好的道士为其驱邪,心中祈求者家人的平安”
“说来也是奇怪,这道士来了谢家第一件事不是问事出何处,而是对着这门上的匾算了一卦,算后摇了摇头走进了谢宅内。”
“只是刚一进门,那道士便向着二小姐死去的偏房疾步走去,到了偏房,又不顾众人劝阻将二小姐的眼皮抬起。”
“双眼被翻开的刹那,一股冷风吹灭了近乎屋内全部的蜡烛,仅留下了二小姐头前的一个烛台发着冷白色的微光。”
“惨白的灯光映着二小姐全黑的眸子,微凉的风吹在众人身上却显得刺骨异常,突然一阵花香袭来,屋内众人尽数昏睡过去。”
“次日众人醒来,发现道士与二小姐的尸体全不见了,问当过在面守着的家仆也都没见过道士出门。
“又过了几日,谢家虽然疑惑,但家中再无异常之事发生,只觉得是那道士神通广大,此后也在无人提及此事”
老先生说到这里,呷了口茶瞧了我一眼,见我没有反应,又继续讲了下去。
“又过了些时间,谢夫人的肚子渐渐凸现,时不时的还伴着干呕,胃口也大了些许,叫了郎中来看病,说是喜脉。”
“又过了些许日子,谢夫人诞下一男娃,自己却难产而死与谢夫人一起死的还有当时第一个看到二小姐死去的那个家仆”
“妻子的离去令谢老爷伤心不已,但家里终于填了个男丁的事情冲淡了这份悲伤”
“为了悼念亡妻,谢老爷为小公子取名为司。”
“在谢司小公子刚入垂髫之年,他的两位姐姐被太守看好送入宫中,谢家的地位如日中天。”
“可谁知好景不长,就在两姐妹入宫没多久,上元城被破,残垣断壁、血流漂橹,除了外出祭奠谢老爷与小公子二人,整个谢家无一人生还。”
“又过了没多久,谢家两姐妹也因伤心过度哭死在了宫中,皇上嫌不吉利,草草埋了了事”
“自此,谢司被认成灾星,人人喊打,谢老爷拗不过他人将小公子送走,又过了两年,瘟疫爆发谢,一夜间上元城全城皆死,独留谢老爷一人。”
“就在谢老爷迷茫之际,当年算命的道士背着本应已经离世的二小姐现身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这二人也不开口,丢下一张纸就走了,谢老爷将其拿起见上面写着。”“
这城中之人皆因你不敬神明而死,我仅能救下三人,神佛念你平日里善行颇多,特许你以自己经历劝解过客。”
“此外,城中冤魂也会来此被你超度,待亡魂皆度之时,你就可以去投胎了。”
“如此,谢老爷便开始了漫长的赎罪之路”
“诸位,今日的故事便讲到这里了我也该离开了。”
老先生讲完,起身牵着我就离开了这个酒馆。
虽然年老,可是他的力劲却大的很。我挣脱不动,只好随着他离开。
掀起门帘,入眼处是一片乱葬之地;老先生摸了摸我的脸似乎是把我当成了他那名叫谢司的孩子,随后便安安心心的躺在坑中与世长辞了。
我看了看身后的谢家酒馆,还是决定把老先生埋起来。
是了,上元城没破,也没有瘟疫,可谢家除了老爷子却全死与一场大火里,这谢家酒馆是曾经受其恩惠的人为了防止老先生想不开建的。
这故事,我听了三年有余,不过今日这么多人确实是很少见
可这偏僻之处,哪里来的这么多人呢。怪哉,怪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