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兄弟:
三台、螺髻之山,滇川之门户也。
高原西隆,五千万年。
下有熔岩冲波浪,上予温泉发雪域。
西连帕米尔,东连螺髻山。
垂首陆盆才万年,一念人猿相揖别,鱼龙分际各腾跃。
话说,看蟹方这人有些沉闷,恩施哥故意讲笑话逗他,而蟹方呢?有时候是哈哈一笑,有时候还是那个死样子。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还是有心事哦。”
觉到这人不好相处,想起胡雷的嘱托,
“把方哥顺顺当当地护送回家,让他一家团聚。”,又看在他曾经救自己一命的份上,恩施于路上说话很小心。
蟹方有一个毛病,爱酒。但是,今次回乡路上,他的饮食却很本份,没有闹酒,恩施哥觉得奇怪。
这一日,到了一个地方,当地人说是“撒营盘”,恩施掏出手机找了一下,正是三台山下的撒营盘。
十一点,两个骑行得有些累了,太阳烈,不走路了,看前面。
看那边铁索小桥的桥头有卖吃的的人,聚成一堆儿,在树底下;走过去看,嘿?卖米线、卖糍粑、还有卖米糕、卖肉粽的,两人的酸水不自觉流上来嘴巴里。
靠住了车子,一个买了六个米糕,一个买了两个肉粽,两份米线,背包里取出饭盆、饭盒,盛装好米线,香喷喷都吃了。
还剩两个米糕,蟹方放在包里当点心。
“你还挺会吃?”
“我饭量大么。米糕当点心,挺好!”
两个略走几步,看到村口,路过一处小卖巾,恩施欻chuǎ空买了水、两包红糖、一包盐巴。
(欻空是唐山话,抽空的意思。以前的评书艺术家袁阔成用河北唐山的俗语进行评书创作,大获成功。他也是从唐山成长起来的艺人。后来,他创作了经典之作评书《三国演义》。)
两个带好水,在林子里面等,慢慢地喝水,聊些路上的事;过了两三点的大太阳,又继续行。
两个开始爬山,爬到半山腰,寻觅一处巴掌大的阴凉歇脚,喝口水,听肚子里面时---
“咕!呱!咕咕!呱!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咕噜!……”
“呱!”
“你又来了?”
“方哥,你的肚子里面能跑一只兔娃子噢!”
“你小子,路上硬是逗。”
“不说、不笑,不热闹嘛。”
说着,拿出米糕,蟹方把饭盒放在地上,里面倾倒一些红糖,两个蘸着红糖吃糕。
“味道别有一番风味哟?”
“好吃!”
偶尔过去几个二十啷当岁的小孩,跨着那个单车,就像大便干燥,但是他们不下车,屁股一撅、一撅地上山去。
“你看麼?”
“娃儿们好胜,身体也好么。”
“年轻真好。”
“是哩是哩。”
下午时分,恩施和蟹方过了垭口,滑下山,又过一条河,渐渐傍晚了,又取山路向新田,过会东,投西昌去。
天擦黑,找到一处加油站,央人家留他们在大屋檐边上搭一个棚子,两个在棚子下面略住了一夜,不甚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