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烈日炙烤着大地。
这是一片位于郑国的荫林,枝叶重重,阳光只在地上透出斑驳点点。对于途径此地的旅者或者行人来说,无疑是一避暑胜地。
一位须发斑白的老者席地坐在一颗大树的阴影下,眯着眼,享受着片刻的阴凉。在他旁边站着的是一个朝气蓬发的年轻人,半边身子依然被阳光直射着。
“后生,”老者朝他招了招手,“据小老儿的经验,树影随日动而移,你也应该随着太阳动一动啊……”
年轻人低头,发现果然如此,于是迈步跨进树荫里,同样席地而坐,道:“多谢老先生了。”
老者欣慰地笑了笑,悠悠地道:“左右无事,后生可愿听小老儿在此聒噪?”
“老先生请讲。”
“记得约莫是在小老儿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郑人,有人拿熏香雕文的木盒承装价值连城的宝珠,说来可笑,那郑人出价买珠,居然是为了那个不值钱的匣子!”
“这件事情,如今已是流于大小街巷了。”年轻人点点头,似是颇为赞同。
“待到小老儿再年长几岁,又有这么一件奇事。又是郑人,恰逢集市,便欲买履……”
“这件事情,晚辈亦是略有耳闻。”
老人又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奇人异事,怪人痴事,贤人逸事……郑国和郑国的历史,从老人口中渐渐流淌出来。年轻人听得入神,一时间只关注随树影移身,日伏月出,昼夜轮转,日影变成月影,悉如身外之事。
到了夜晚,同白天一样的避暑巧法不再显得精妙。露水逐渐在树荫处凝结,到了老人兴致全无之时,寒冷彻骨的夜露已经浸湿了两人的衣衫。
年轻人疑惑地抬头,月明星稀,一滴沉甸甸的露水从空中砸下,直击他的右眼。年轻人轻哼一声,忍了酸楚,对于境况已是恍然大悟。
扶着树干,年轻人缓缓站起身来。他对着老者笑了笑:“适才老先生所说避暑之法,昼巧而夜拙。思及先生所言之事、之理,亦惟旧日几遗灰。老先生可容晚辈,讲述一下现在的故事呢?”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愈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苻子》”
“这就结束了吗?”弟弟一脸失望地说,“这就是你说的,不一样的寓言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守旧固成的理念是行不通的,一切事物——包括寓言故事和它们所蕴含的道理,都应当是与时俱进的。”我笑着说,“这就是我先讲述《郑人逃暑》的原因。倘若更改了它的寓意,那么我所做的一切无异于‘南辕北辙’,且‘画蛇添足’。”
弟弟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猛然反应过来,“但是这应该不是这个故事这么短的原因吧?你分明是在摸鱼!”
我哈哈地笑了笑,“读书人的事情……寓言什么的不本来就是短小而精悍的吗……虽然说那些古代语言对于现代人来说有些过气了,但是尚未遭蒙开化的古人,想必也是要消化一阵子的吧。”
弟弟的眼珠滴溜溜地转了转,似乎在消化我刚刚所说的话,然后立刻勃然大怒起来,“你说我是尚未遭逢文明开化的古人!你!”
许久不曾这样谈话,我有些吃惊于弟弟智力的高质量发展,只得摸了摸他的头,糊弄道:“天色不早,你该去睡觉了!”
“为什么你……我要听下一个……”
“熬夜是大人的特权!”我像暴君一样宣布到,把弟弟轰出房门,然后笑道:“放心吧!故事远远没有结束,这只是,开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