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一、《精英荟萃》
操戈披甲短兵急,旌旗蔽日流矢疾;
展头露志横气壮,援玉击鼓威灵栖。
抱横画纵诚即勇,吞天噬地刚且毅;
凌云壮志弘亦远,宁熄英灵捐此儀。
二、《红啸玉驻》
朝聘夕弭江皋渚,温玉为镇恒有度;
九嶷缤纷九天乱,搴[qiān]汀洲旗搴旌奴。
高飞安翔阴阳御,乘炁清芬驰愈疏;
青云白霓红裳地,长矢射出天狼伏。
背景:《圣天国宝迹》第三百四十五章或跃出渊中,人物李珺玉作品。
释义:
一、精英荟萃:
战士手持吴戈身披犀甲,旗帜遮天蔽日射出的快箭如云;
主帅举起鼓槌猛击战鼓,战阵纵横开合气吞河山。
真正勇敢顽强而又英武的人,始终刚强坚毅不可凌辱;
宁可为凌云壮志的实现,捐献出自己的身躯与灵魂。
二、红啸玉驻:
战阵犹如少女初聘待嫁般明艳,像拥抱温玉满怀般稳重;
九天众神想被她接见而拥挤不堪,抢占优势拔旌旗和争夺护旗手。
他们驾驭祥云翱翔在天空,乘着仙气携带清香流芳百世;
在仙界红白彩虹闪烁之间,就将来犯的凶恶天狼一箭扫除。
附后:《楚辞•九歌•国殇/湘夫人》欣赏
《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译文
战士手持吴戈身披犀甲,敌我战车交错刀剑相接。
旗帜遮天蔽日敌众如云,飞箭交坠战士奋勇争先。
敌军侵犯我们行列阵地,左骖死去右骖马受刀伤。
兵车两轮深陷绊住四马,主帅举起鼓槌猛击战鼓。
杀得天昏地暗神灵震怒,全军将士捐躯茫茫原野。
将士们啊一去永不回返,走向迷漫平原路途遥远。
佩长剑挟强弓争战沙场,首身分离雄心永远不屈。
真正勇敢顽强而又英武,始终刚强坚毅不可凌辱。
人虽死亡神灵终究不泯,您的魂魄不愧鬼中雄英!
《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苹通:蘋)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余,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释义:
夫人降临在江北小洲,我望眼欲穿心中哀愁。
秋风袅袅万木飘落叶,波涌浪翻千里洞庭秋。
登上白薠岗举目远望,与佳人约会相见黄昏后。
鸟儿为啥聚集水草里,鱼网为啥挂在树枝头?
沅水有白芷,澧水有香兰,心中思念你,口中未敢言。
恍恍惚惚向远方张望,但见湘江北去流水潺潺。
驼鹿为啥觅食在庭院,蛟龙为啥回游在水边?
早晨在江边跃马飞驰,傍晚渡过江到了西岸。
听到夫人的亲切召唤,驾起快车一同归乐园。
宫室豪华筑在水中央,荷叶圆圆盖在屋顶上。
香荪饰墙紫贝铺庭院,花椒香味浓郁充满厅堂。
桂木做正梁,木兰做椽子,辛夷做门楣,白芷饰卧房。
湘夫人编织薜荔巧手做帷帐,剖开蕙草放在帐顶上。
白玉为镇压住坐席,摆上石兰满室芬芳。
荷叶屋顶再加放白芷,杜衡缠绕让满院飘香。
聚集百草布满庭院,香花摆在门旁走廊。
九疑众神前来迎接,群神云集纷纷扬扬。
把香囊抛向滚滚江流,把禅衣扔在澧水之滨。
在沙洲上拔取杜若,赠寄远方人聊表寸心。
好时光不能骤然得到,且逍遥等待吉日良辰。
注:
《九歌》是屈赋中最精、最美、最富魅力的诗篇,代表着屈原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
《九歌》以楚国宗祖的功德和英雄业绩为诗;以山川神祇和自然风物为诗;
以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为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晚年放逐南楚沅湘之间忠君爱国、忧世伤时的愁苦心情;和“荡志而愉乐”“聊以舒吾忧心”“寓情草木,托意男女”“吟咏情性,以风其上”的心旨。
传说中九歌本是天乐。赵简子梦中升天所听到的“广乐九奏万舞”,即《九歌》与配合著《九歌》的韶舞。
《九歌》具有浓厚的宗教祭祀性质。王逸《楚辞章句》说:
“《九歌》者,屈原所为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
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
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作《九歌》之曲。”
楚国沅、湘之间“信鬼而好祠”,与同期的中原相比,祭祀方式更具有原始色彩。
所以,尽管楚辞《九歌》经过屈原加工,但其民间祭祀痕迹尚可看出。
其中巫师装扮的各位富有个性的神灵,都同中原一带官方的祭祀乐舞有明显差异。
历代史书大都对楚地巫风有过记载。
屈原(约公元前340—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与沅湘流域。
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他是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
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
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相传是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最初是国人祛病防疫的节日。
吴越一带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后因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演变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