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人间界,有一山,名听雨山。
听雨山脉峥嵘险峻,横绝诸巅,虎踞中原。此山北有一大江,名曰“晴川”,南有一重镇,名曰“浔阳”,可谓占据天下之咽喉,襟江带湖,控中原而引八方,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听雨山脉连绵数百里,险峻难攀。平日里白云环绕,不见其真。若在半山之处下望,则可见山川米聚,万壑千岩。听雨山因此奇景而天下闻名。
是夜,听雨山北,晴川之南。
风吹过,呼啸着带来些许细雨。
雨中似乎还夹杂着一些泥土的气息。
天色暗沉,乌云翻涌,雷霆在天际遨游;雨势骤大,狂风猎猎,风吹落叶萧萧。
一颗足以数人环抱的巨树被天雷击中,树心燃起熊熊烈火。
火光照亮了江中的波鳞,在江水中随波摇曳,又被雨珠击起阵阵波澜。
晴川北岸,一道身影悄然而至,从树梢跃下,轻落岸边。
此人左手臂弯中环抱着一个熟睡的婴儿,一身青衣,浑身上下不见半点水渍,白发披肩,细看却只是中年男子面容。
雨珠落下的速度越来越快,身后林中传来的窸窣声更近了些。
似乎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用来思考了。
只见他举步向前,踏江而行,其靴底不曾触及水面,却可定住脚下风波,如履平地。一步之遥,影尚在原地之时,身已在数丈之外。
晴川两岸之宽,最宽处足有百六十里,凡人过此大江则需逆水行舟,彼时狂浪若奔,唯有极精壮的汉子才可摆渡过河。
不多时此人渡江过半,岸边出现数道身影,左右腾挪,皆是穿着黑色劲装,簪发蒙面,左手反握短匕,右手虚扶腰间手弩,作趋身向前状。
中间的黑衣人取出一铁盘拨动机巧,按入水中。这铁盘厚不过寸余,八边形状,上刻玄奥纹理,初入水便激起波澜,冰封数米,朝水面极速扩散而去。
其余几人纵身一跃,贴冰飞行,身躯前倾,朝对岸疾驰而去。
此时那青衣白发扮相之人右手轻抬,大拇指从食指与掌中第一指节开始,依次点过食指各指节,至食指尖,再依次点过各指尖,小指指节,停在无名指第一指节,小指与无名指下合,并作剑指。
右手似是随意向身后一挥,袖袍甩动之间,纱衣飞舞。
霎那间身后之声传来巨响,如万马奔腾之地动,平地惊雷般使人惊骇。
他轻捂住婴儿的耳朵,并不回头,仍是如闲庭信步般向前走去。
百里晴川自两岸中间卷起数百米高的滔天巨浪,向北岸扑卷而去,在这水浪之中仍可见不少鱼儿从浪中跃起。
在冰面上追击的黑衣人顷刻间被拍飞卷入江底,连同刚才在岸边冰封江面的黑衣人在此大势之下亦无处可逃。
此夜,晴川河岸北扩三里有余。
听雨山北,山麓。天色微蒙。
青衣男子回身,抬手平出剑指。
所指方向有几道白气凝聚成一道人形,有一人从此处走出,迈步向前的同时,右手大拇指压住中指指甲,向前推出,两人之间有一层气浪猛地荡开。
来人是一位老者,左手躺着一柄拂尘,身穿紫色长袍,腰挂玉珏,须发尽白:“我,并非来阻止你。”
看了眼孩子,又说道,“这孩子与我听雨门颇有渊源,我想,可否由我抚养这孩子长大。”
青衣男子静静地看着来人,良久之后,才散去剑指,将手收回。
看着怀中的婴儿,青衣男子轻叹一声,走向前去。紫袍老者亦将拂尘收入袍中,双手掌心向前虚托,迎了上去,微微颤抖着双手接过孩子,接过孩子时还在为孩子调整了舒服些的姿势。
“你真的明白吗?”,看着眼前的老者,青衣男子不知道想起了什么,还是开口说道。
老者身形一愣。
直到耳边突然传来婴儿的哭喊声,抬头再看,青衣男子早已远去。
太阳升起,朝阳金色的光辉洒在云上,大地上,风带着些许冷意,轻轻吹起老者的脸侧的白发,吹散浅浅的泪痕,吹向老者身后,不停留。
风带来一阵草木的气息,带走一阵呢喃——
太上台星,应变无停;
驱邪缚魅,保命护身;
智慧明净,心神安宁;
三魂永久,魄无丧倾。
......
听雨山闻名当世。
但更有名的是这山上的宗门——听雨门。
听雨一脉传承悠久,创派至今已有五千余年,乃是仙道魁首,传说开派祖师是一落魄书生,才华横溢,通晓易理,却半生襟抱不曾开。
三十六岁时云游天下,寄情山水,偶然来到此间,但见山势奇峻,聚天下之灵气,似有气运氤氲。
于是以大毅力登山,餐风饮露,竟在一山洞之中发现一无名仙剑。其上记载诸多神仙妙诀,威力巨大,习之法力日渐高深。
书生经此奇遇,苦心修习。如此这般三十三年如白驹过隙,转瞬而过。于是有所成,遂下山行侠仗义。又经十数年风雨飘摇,遍尝人情冷暖。
于是恍然大悟,知一人之力独木难支,难平世间不平。便在听雨山上开宗立派,名曰:听雨。
此人绝非天赋根骨绝佳之辈,却凭借一番刻苦以凡登仙,功成之日以一身侠骨丹心行侠仗义,救得生民无数。
因仙剑所载近乎道家之学,于是便褪去儒衫,化作道人打扮,宣号:“听雨子”。后世子弟便尊称其为“听雨祖师”。
听雨祖师共有五脉亲传。
宗门纪年古载听雨祖师突然不知所踪,后一千年,因参与一场大战,听雨门倾巢而出,大战之下,折了三脉,听雨门上下房屋建筑皆荡为寒烟,所余无几。
于是听雨门日渐式微。又数百年,竟又再折一脉,五峰被夺其四,只一脉一峰相传。若非门中尚有听雨祖师所传仙剑及主峰禁制,恐听雨门早已泯灭在岁月长河之中。
直到距今3000年前,听雨门中竟出了一风华绝代的传人——紫苏真人。
这紫苏真人本姓李,原也是一书生,天资聪颖异常,少年时喜欢吟诗作对,游侠仗义,因文名惊艳被皇帝召入京中伴读左右。正是春风得意之时又因冲撞贵人被贬出京,先登高山而突坠落谷底,落寞之下寄情山水,再无心仕途。
机缘巧合被门中掌教决明子收为关门弟子,彼时紫苏真人亦不过二十有三。紫苏入门后,只数月便将决明子所传道术神通尽皆领悟贯通。如此又过三年,决明子亦只能勉强胜之。
大喜之下,决明子将其带至门中禁地“水月洞天”之中,让其自行参悟仙剑之上的诸多术法传承。紫苏真人在此处闭关三十六载方才破关而出,仙法大成。
据说紫苏真人破关而出之时地动山摇,听雨山上紫气氤氲,许久不散。待紫苏出得洞天之时,须发尽白,紫气尽归其身矣。
于是尽收宗门失地,其道法之高,手段之果决,令人颤怵。
紫苏真人即位掌教之后,在诸派之间游走,并不以势压人,颇得敬重。此后两千余年,众多门派消失殆尽,听雨门仍旧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