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明:亲王下西洋 / 第64章博物号

第64章博物号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你……”
  郑和虚指面前易凤山,手指有些颤抖,他只觉整个人有些气血翻涌,有股气差点掀了自己的天灵盖。从易凤山的话中,他没听出其他,但这实打实的威胁,着实让他有些受不了。
  多少年了,从燕王府中出来的他可就没受过这种委屈。
  “我什么我!郑副使,此事你就是不同意也得同意!我是发现了,你想着其乐融融,想搞一套让安南人会君意,知君恩,感君德的东西出来,这我一点儿也不反对。
  但我可等不及了,殿下的军令状现在就是悬在我头上的一柄利刃,反正我要是落不到好,你也别想好过……”
  易凤山大马金刀,负气似的背着郑和一坐,便不再看他。
  而郑和,却在虚指两下之后,恍惚间在易凤山身上看到了朱高煦的影子。
  “阿嚏……”
  天元号上,朱高煦耳边听着叮叮当当的算盘声,猛地打了个喷嚏。
  “玲珑,给药房去个信儿,让药房给孤开一幅凉茶!孤等等亲自去一趟。”朱高煦鼻子猛嗅两口咸湿的海风,觉得喉咙有些干涩,便吩咐道。
  大明的宝船舰队,基本上已经堪比一座海上漂泊的小型城市。
  这其中,有着一艘中型宝船,上有药材、商铺、甚至有阴阳官还兼职成了算命的神棍。
  “殿下,让那林耀南自己过来便是了,您还要亲自去博物号?”
  博物号,是朱高煦给这艘有药房的宝船起的名字。
  “正好去瞧瞧!看看咱在安南、占城有没发现什么新奇的玩意。”朱高煦随口说道,实际上,他是觉得耳边的算盘声实在太吵。
  “那我去知会王副使!”
  随着舰队令旗的几次变化,庞大的宝船舰队阵型之中,一艘中型宝船缓缓上前,靠近天元号。
  “咻!”
  随着几道包着箭矢头,缠着丝线的箭羽飞来,便有天策卫捡起搭在船舷的一個滑轮上,摇动起来。
  箭羽尾部的丝线后,先是略粗的绳子,又有一段后,变成了婴儿小臂粗的缆绳。
  几番之后,便有一座简易的绳桥连通两艘宝船。
  “殿下,请容我先去!”
  “你去干嘛?让几个亲卫跟着便是了,你留在天元号上,按照孤教给伱使用六分仪的方法,给孤标出我们现在的方位。”
  万恒志一听,苦着个脸。
  “学去!”朱高煦绷着脸,看着万恒志进了天元仓。
  就在刚出海这几天,朱高煦又算是干了一件大事儿。
  临上船时,他将宝船舰队所有买办,算手集中到了自己的天元仓,亲自当讲师,为这些人科普了一把阿拉伯数字。
  不容置疑,汉字的计数方式有着自己的优点,于账目计算来说,不会有多写零而产生十倍之差的弊端。
  但阿拉伯数字,却是天生带着一种好计算的优势。
  明人计算,本就以十进制,朱高煦也就仅仅介绍了加减乘除符号与数字,这些买办、算手们就像是吃了兴奋剂一般,结合算盘开始自顾自的研究起来。
  而万恒志与天策卫百户,这次也被朱高煦叫了过来,参与了这场数字的变革。
  至于目的……
  朱高煦可不认为往后的天策卫就仅仅装配火枪,火炮才是天策卫的终极目标。
  即便,炮兵正规化这件事情离现在的朱高煦还有些年头,但他依旧从普及计算知识这方面,开始影响着身边的人。
  至于海图上的经纬度,这事儿可不是朱高煦借着后世的知识直接往海图上写的。
  明承元,元承宋,两代海贸发达其实早就促成了一次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这个交流的顶点大约是在元朝。
  蒙元除了当时最为核心的中原大地,与其交往最为密切的便是伊利汗国,也就是如今中东那一带,伊利汗国可是向元朝贡献了不少的人才。
  中华大地本就重视天文,因为封建王朝建立之后,天文不仅关系到农耕,更关系到政权合法性,一大批顶级天文学家,比如熟知的唐朝李淳风、宋朝苏颂、元朝郭守敬等人本就有著作在。
  东西文化的认证之下,经纬之说并不新鲜,诸如天元仓内摆着的那颗元代木球。便是朱高煦从皇宫内库中找来的东西,这颗地貌简陋的地球仪上,注明着经纬度,可是让朱高煦曾经啧啧称奇一番。
  “殿下!”
  朱高煦快步从绳桥上走过,林耀南便凑上前来。
  “孤的这艘博物号如何?”
  “惊为天人!”这是林耀南发自内心的一声称赞,“我海商出海,在海船有限空间内,那是巴不得将货物填满。而殿下之舰队,却更是考虑到了受伤医治、奇物收录、牵星踏海……海商远远不能及也!”
  这就是民间船队与官办船队的区别了。
  永乐帝与郑和,几乎将整个大明所有关于出海的顶尖人才都汇聚到了宝船舰队之上。
  受伤救治、奇物收集好理解,而这牵星踏海却是有着说法。
  宝船出海,海图取自宋元,海图之上,有星辰的标志,诸如北斗在何处,对照之下海船便确定着方向。
  不过在六分仪出现后,牵星术往后也就只能算是相互印证了。
  “看来你已经摸透了孤的这艘博物号,先去药房看看!”朱高煦直冲着博物号船舱走去。
  “殿下,凉茶!”玲珑在朱高煦进入药房左顾右盼之际,端来了一个瓷碗。
  “都分分,孤还能一个人喝?”
  独乐不如众乐,独苦不如众苦。
  起源于晋朝,流行于两广民间的凉茶材料,可也被准备齐全的郑和收集到了宝船药房之中。
  “你们啊,也别嫌苦,凉茶可是郑副使留下的好东西。你们问问林把头,他们海商出船,连水都是有着定量的,哪儿像咱们,专门有水船跟随。”朱高煦将凉茶一饮而尽,朝着身后的众人说道。
  这是……同甘共苦之意?
  林耀南作为曾经的林家二房,可能真是谨小慎微久了,他的脑子总是补出一些多余的东西。
  “孤的医官呢?怎么还不来?”朱高煦问道。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