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明:亲王下西洋 / 第62章搬迁

第62章搬迁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林耀南像是在大脑中措辞了一番,赶忙说道:“林氏不敢欺瞒殿下,旧港之主与我林氏一族,在洪武年间便就相识!林氏之富,便富于旧港海贸。”
  “旧港之主?陈祖义?”朱高煦直接喊出了名字。
  郑和在苏门答腊生擒陈祖义,送给永乐帝斩首的故事,在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可谓是广为流传。
  蛤?
  陈祖义?
  这名字怎么有点儿耳熟?
  林耀南也是愣住了,心里快速过着自己是否在家族账目中见过这个姓名。
  “你接着说!”朱高煦跨上了自己的宝驹,扭头说道。对于自己这种未卜先知,他根本懒得在意与解释。
  宝船舰队近三万人从河内城开拔,朱高煦打算分作三批抵达奉化港。
  首批已经抵达,是由舰队舟师指挥使吴令芳率领,是曾与安南军南线作战的三千余人。
  他算是第二批,也是人数最多的一批,有着近两万人,携带近九成的随军辎重。
  余下近七千人,将由万恒志率领,将与正在赶来的汉王三卫老兵在河内城完成交接之后,迅速赶来。
  “殿下,如果卑下没有记错,旧港之主应该姓施!”
  施?
  朱高煦记住了这个姓,问道:“也是你们福建人?”
  “施家祖上是福建漳州人氏,不过离明久矣,已有三代。我林氏与施氏,算是世交。”
  “你林家之前做的是香料生意?”
  “旧港虽称国,其实由爪哇所属,仅一港之地,多为广东、漳州、泉州自元末躲避战乱之人。按殿下之区分,这些人应该叫做华人。华人聚集之地,土地肥沃,善交易。爪哇一国所有香料,大半自旧港所出,再大半由林氏所手。”
  朱高煦点点头,这也正是他选择直去旧港的原因之一。
  “可还知道旧港国的消息?”
  “卑下愿为殿下引路,以我为使,施氏当唯殿下马首是瞻!”
  “你不回去了?你为福建海商把头,孤还需要海商为孤出力呢!”
  “殿下,我林氏一族并不缺人,我既是海商把头,那这五年内,我这把头之位便谁也夺不走。只要我活着,林氏就有底气号令福建海商。而殿下此去旧港,却是手上缺人……”
  朱高煦的眉毛轻轻向上一翘,心里却是在思量着: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此言还真是不虚啊。
  宝船舰队与福建海商的奉化港登陆作战,就该重重在史书上记下一笔。
  这一战,算起来该是历史上自春秋吴国海上伐齐之后,中国人首次运用的海上登陆,并打胜了的经典战役。
  朱高煦上报京城的宝船舰队战损其实并未作假,之所以这么好看,是因为战损主要体现在了福建海商健仆之中。
  他之前还纳闷呢,为何林耀南号令的海商如此拼命,看来人家早就盘算着这回事儿了。
  这人果真有野心啊!
  “原本孤还琢磨着,该补偿你福建海商……”朱高煦缓缓开口道。
  “为殿下办事,肝脑涂地耳!”
  得!
  朱高煦也是下定了决心,“孤会选三名宝船舰队通六分仪火长随伱海商舰队返回福建,往后你就跟在孤的身边吧!”
  “谢殿下恩典!”林耀南此时只觉手心之中满是汗水,在听到汉王点头之后,心中大石总算是落了地。
  “去忙吧,安南火器制造司,给孤完完整整的搬到台湾!”
  “卑下遵汉王令!”
  -----------------
  河内城,火器司
  汉王离开河内的消息,就像是在一瞬间充斥在整个河内城。而明人的离开,这最热闹的当属安南城火器司衙门了。
  万恒志守在火器司衙门口,看着一個个箱子被贴上封条,装上在安南征缴的骡车、马车之上,百车一队,走上河内城至奉化港的路。
  “万将军!”林耀南光着膀子,翻身从马上下来。
  “殿下呢?”
  “已经出发了,殿下说若是次次整军,就是再给三天都到不了奉化港。”
  “嗯!”万恒志冷冷表示知道了,随即嘱咐道:“殿下把整装火器司的事儿交给你办,你可得上点心。”
  “将军,我已经命人去将归家的胡元澄找来,他盯着,可比我盯着强过太多!”林耀南刚刚说完,就有一辆马车小跑着驶来。
  从马车内下来的,一大一小。
  “万将军,林把头,这是下官的儿子,胡叔林!”胡元澄一来,便向着两人介绍起他身边十六七岁的少年。
  “好好办差!”万恒志冷冰冰的交代一句,就扬长而去。
  “林把头,可是我带着儿子前来,惹得万将军不快?”胡元澄有些惴惴不安。
  “胡大人,你可是多心了。万将军啊,便是这个性格,除了殿下,他对谁都是这一副冷冰冰的样子。我让人给你带的话带到了?”林耀南胸前的一道长疤虽然在给人传达一种不好惹的信息,但他语气却是豪爽,总让人忍不住亲近。
  “带到了,这是我安南火器司人员名册。”
  “这么多?”林耀南跟着胡元澄走到了马车后跟随的一辆车上,就光这些名单,装了足足一大车?
  “把头误会了,我安南火器司有人两千余,这里面还有的,是下官这些年研究所书,还有些典籍。我怕家人收集不全,便一并带上装箱入封。”
  “两千余人……”
  林耀南规划了一番,便说道:“胡大人,看来你得给我好好说说了!此次海商只能带500人,千余箱子赴明。殿下嘱咐了,胡大人当第一个携家眷前往台湾,择地建设台湾火器司。而剩下的,你得给我详细说说,我让人一个不漏的带回去。你走后,安南火器司当是谁最为熟悉?”
  胡元澄听完,沉默了一下,拿出名单在上面重重圈下两个名字。
  “把头,我走后,可由此二人主事。”
  林耀南看着名字,默默记了下来,打算亲自在给这两个叫做邓明、陈季暄的人嘱咐一番。
  安南火器司搬迁,同样是一个大工程,林耀南需要在宝船舰队于奉化港整顿的几天内,迅速制定一个完整的搬迁计划。
  连带着安南火器司所属人员家眷,林耀南预计将有近万人带到台湾。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