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秋分日,意味着秋高气爽、昼夜平分。这一年的秋分日与中秋节连在一起,这一年国家把秋分日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农民获得丰收,从此,秋分日与众不同。
丰收节的好消息一夜之间传到了鹭河,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省里设置了中国农民丰收节三个主会场,其中一个主会场就在鹭河。关于在鹭河开展农民丰收节活动的通知也很快通过综合办公系统传到了鹭河,杨书记收到通知后既高兴又兴奋。
杨书记从城里调来鹭河当党高官已经有两个年头了,两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不过他已经完全融入了鹭河的生活,完全把自己当作了鹭河人,一心一意想着为鹭河的发展做点实事。来鹭河工作之前,他在市直机关搞科长,平常喜欢舞文弄墨,是市里的作家协会会员,经常以一个普通写作者的身份参加市里省里的采风活动,后来到了鹭河,他忙得不可开交,他说他是把诗意写在鹭河的山川河流,诗意写得好不好,待他离任老百姓心里自有一本明白帐。尽管已经很少写那些挠挠痒的文字,但是他依然对文化活动十分感兴趣。他时常在镇里的干部大会上说,文化这种东西是日积月累的,是无形有力。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延续五千年而长盛不衰,历经沧桑坎坷而传承不休,就在于中华文化的博大深沉。我们要文化自信,就是要用活用足历史文化,提升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凝心聚力发展好社会经济,鹭河有近两千年历史积淀的客家文化、光辉灿烂的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禅宗文化,不论哪一种文化,拿出来都值得传颂,你说客家文化吧,那不用说,鹭河的客家花灯、云灯、东河戏、黄元米果文化哪个不是响当当、呱呱叫的,你说红色革命文化,那更是值得骄傲,飞夺泸定桥二十二勇士之一的刘大校,走完红军长征的三十位女红军其中一位女红军等就出自我们鹭河。说禅宗文化我们不是封建迷信,是将一种文化传承,丛林禅宗鼻祖马祖道一就在我们鹭河修行了二十八年,开山修建了马祖道场宝华寺,宝华寺有玉石塔、古柏、古银杏、出木井、千人锅、万人床、古钟、龙泉井、四方竹、倒栽松等十宝,至今闻名世界。大伙听了纷纷竖起大拇指说,想不到书记有备而来,把鹭河的文化摸得一清二楚。
当得知鹭河是农民丰收节的一个分会场时,他文化人的敏锐感马上就来了,这是一个宣传鹭河、将鹭河农特产品推广出去的好时机。鹭河的黄元米果就有打黄元庆丰收的寓意,杨书记想着既然是农民丰收节,那就以“打黄元庆丰收”为主题在鹭河搞农民丰收节活动,到时候现场搞个百人打黄元米果,不论从观赏性还是娱乐性都值得一看,颇具气势。在现场举办以黄元米果为代表的鹭河农产品展销,到时候定能吸引很多人来观看,鹭河黄元米果一定能声名远扬。杨书记决定立即召开会议,他先是在镇干部大会传达了活动通知的精神,号召全镇干部要竭尽全力办好这次活动,但也明确提出了几点办会意见,一是一定要想方设法把黄元米果文化给展现出来,传播出去,让城里的人也知道这次丰收节活动,爱上鹭河的黄元米果。二是要勤俭节约办会,不搞形式主义,不搞铺张浪费,能自己干的活自己干,能不花钱的地方就不花钱。三是要有文化氛围,农民丰收节恰逢中秋节,要把鹭河中秋烧瓦塔、吊花灯等好的民俗活动展示出来。也可以请市里的作家、诗人来鹭河采风,请文人骚客写点和黄元米果有关的诗歌,到时候在黄元米果小镇搞个诗歌文化墙,留点作家诗人的笔墨,文化就传承下去了。四是要搞一个有鹭河特色的农产品展示,把鹭河的中秋酒泡饼、水酒、鱼丝、生姜、鱼条、花生、红薯、腐竹、豆腐等都充分展示出来,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带动农民增产增收。五是一定要坚持农民是丰收节的主体的原则,要让农民成为丰收节的主角和最大受益者,鹭河党委政府和派出所、相关村委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干部大会还成立了丰收节领导小组,杨书记亲自任组长,镇长、人大主席认副组长,副书记、分管副镇长、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委委员等任小组成员。杨书记还特别交代,要把刘屋的刘书记、驻村扶贫第一书记清梅、满红、刘老师等纳入进来,活动具体的工作就让他们去承办,镇里来指导监督。
散会后,杨书记和宣传谢委员来到米果小镇看场地,他看着眼前的黄元米果文化广场感慨不已,这是他去年来到鹭河工作后牵头建设的扶贫项目。他刚到鹭河就到各个村去调研,掌握到了村民挨家挨户打黄元米果脱贫致富的实际情况。他灵机一动,黄元米果发源于此,但是现在各地都有打米果的习俗,何不先发制人,先入为主,就在鹭河建一个黄元米果文化广场,确立鹭河黄元米果的地位,既展示黄元米果文化,又浓缩鹭河的客家文化,游客只要来了黄元米果文化广场就能游览到鹭河的文化全貌。这一年多来,黄元米果文化广场的确派上了用场,首先就是鹭河黄元米果的品牌打出去了,人人都知道黄元米果要鹭河的才正宗才好吃。还有就是镇里的大小活动都在这里开展,如空心房拆除整治大会、脱贫攻坚誓师大会、中秋节烧瓦塔、鹭河村晚等。杨书记对谢委员说:“看着鹭河一天天进步发展,看着老表口袋里的钱一天比一天多,我心里高兴啊。”
谢委员说:“杨书记为鹭河人办了一件大好事大事实啊。”
杨书记说:“有一本书叫《摆脱贫困》,书的核心思想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摆脱经济贫困首先要摆脱思想贫困,只有通过发展社会经济才能有效高质量地带动老表脱贫。”
“书记,我读过《摆脱贫困》,写得非常好。”
“小谢,你是搞意识形态和宣传统战工作的,我觉得你应该把这本书拿来到镇里发给大家,乡镇干部人手一册,咱们好好学习研讨,联合实际学,干部大会专题学,把学到的东西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我们鹭河要尽快全面脱贫,打赢这场脱贫攻坚的硬仗,不能拖县里、市里的后腿。”
“书记,我定按照您的意思组织好《摆脱贫困》的学习,在乡镇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提升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这就对了嘛,乡镇干部到底是骡子是驴,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
“书记,你看大伙都在黄元米果文化广场等着咱们呢。”
杨书记他们来到广场中央,米果小镇村支书曾书记、刘屋的刘书记、驻村扶贫第一书记清梅、满红、刘老师早早地过来等候了。
杨书记说:“同志们都来了,我们今天在这里召开一个简短的现场办公会,会议的议题只有一个,就是怎么样把农民丰收节搞好。曾书记,这是你的地盘,你带着我们到米果小镇走走逛逛,说说你的想法。还有清梅,你是市电视台在我们鹭河刘屋的驻村扶贫第一书记,你搞新闻见的世面也多,你要发挥重要作用啊。”
曾书记说:“杨书记,我带您先走走逛逛,咱们边走边说。”
清梅说:“杨书记,您这是抬举我了,我来鹭河是来学习锻炼的,我听从您的调遣。”
杨书记说:“大家都不要谦虚,等会都说说嘛。”
刘书记说:“杨书记,我希望咱们刘屋的黄元米果到时候可以到这里来展示展示。”
杨书记说:“这个没有问题,不要说你刘屋的黄元米果,各村的黄元米果都可以来展示,来个现场打擂嘛,这样大伙才会用心把产品质量提上去。”
轮到满红发表意见,他说:“书记,我今天上午忙着修车的事情,没来得及想,我先跟着大家学习学习。”
杨书记笑着说:“哦,车子在哪里坏了,坏在了你们说的‘天路’上了吧?”
满红说:“是的,书记,不过上午修好了。”
杨书记说:“这条路的确不好走啊,我每天从县城来回鹭河,也是这样摇摇晃晃过来的。不过你们放心,高铁已经修好了,县里也立项了,路马上就要修了,再坚持一段时间,说不定就有好消息。刘老师,你是文化人,你也提点意见来。”
刘老师说:“意见倒是没有,我倒是想给农民丰收节写副对联助助兴。”
杨书记说:“刘老师,你的对联可是咱鹭河的一绝啊,六月初六你在契真寺写的对联,鹭河人都说写得好,不仅字写得漂亮,对联寓意也深刻。”
刘老师说:“杨书记过奖了,在您的带领下,我们一定可以把丰收节办好。”
杨书记说:“这还得靠大家的集体智慧才行。走,我们逛逛黄元米果文化广场再说。曾书记,你带路。”
曾书记说:“书记,我们先到广场中央看看。您看,我想主舞台就放在精准扶贫农特产品展示馆的前面,主舞台前面能摆放桌子、凳子,这就是观众席。进入会场的地方呢就用气球柱展示刘老师写的对联。现场再搞个彩虹门,弄点道旗,营造营造氛围。主会场两侧我也想做点文章,左侧呢我想做一个两米大的黄元米果放在这里展示,大家看到这么大的黄元米果一定会拍照发朋友圈发抖音,右侧呢我就想着搞您说的用石臼打黄元米果。书记,您看怎么样?”
杨书记说:“曾书记,很好,说明你开干部大会的时候没有走神啊,把我的想法都融入进去了。丰收节恰逢传统佳节中秋,我们鹭河人中秋节会烧瓦塔、吊花灯、赏月,把这些元素也融入进来。还有,彩虹门、道旗就不放了,我们提倡节俭办会,再说镇里的财政也紧张,我们当花的钱万金不惜,不当花的钱一分不花。”
刘老师激动地说:“烧瓦塔、吊花灯,那可是咱们鹭河有名的文化啊,尤其是吊花灯,鹭河已经很多年没有吊灯笼了,这次要是可以吊花灯,大家肯定很期待,城里的人说不定都会慕名来看灯呢,到时候鹭河在全市可要出名了。”
杨书记说:“我也是这么想,清梅,你可要请市电视台来好好宣传宣传咱们鹭河哟。”
清梅说:“书记,我现在就打电话安排落实。”
杨书记说:“好,好,现在的年轻干部执行力就是强啊。”
清梅挂了电话说:“杨书记,我向台领导汇报了,领导说不仅会派记者来报道,还要派团队来支持咱们的活动呢,台长有空也会来出席活动,给咱鹭河加油鼓劲。”
杨书记说:“那真是太好了。台长要是会来,我请县委副书记、县长也来出席活动,陪陪你们台长。”
清梅说:“书记,对了,我有位同学也是咱鹭河人,现在可是知名作家了,他去年以咱们鹭河为原型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叫《丰收年》,鹭河男女老少看了都说把我们鹭河人的生活画卷描绘出来了,把鹭河的风土人情写得很精彩,我觉得《丰收年》和丰收节很搭配,可以把他请回来。”
刘老师抢着说:“你们说的是满堂吧,他就是满红的哥哥啊。把我们鹭河走出去的作家请回来,一起稻花香里说丰年,那该多好啊。说不定满堂又要为咱鹭河写一部长篇小说呢,如果写我建议他就写写黄元米果的故事。”
杨书记说:“满红,你怎么都没有提起过你哥满堂啊,这个工作就交给你了,一定要把满堂和《丰收年》请回来。还有谢委员、刘书记,你们也邀请下满堂作家,这样显得重视。”
曾书记带着大家走到一块空地说:“书记,您看这块地很开阔,我想着在这里搞烧瓦塔庆祝活动。我之前看县志说鹭河中秋节有烧子母塔的传统,只是这个习俗一度失传,至今我都未曾见过。”
杨书记问:“什么叫子母塔?”
曾书记说:“书记,鹭河人中秋节每家每户烧的瓦塔叫平民塔,塔的大小和高度没有统一,人多就把瓦塔建大一些,人少就建小一些,平民塔最高也不过四米。而子母塔就不同,子母塔指的是一座母塔和四座子塔组成的塔群,母塔高度为5.8米,周围的四座子塔高4.6米。瓦塔用砖头垒起‘灶台型的地基’,在上面一层层盖上瓦片,子母塔盖好后还要在母塔上贴上‘五谷丰登’的红纸,烧瓦塔的时候,用迎客松的枝叶引火,火势乘风而上,五谷丰登的红纸点燃烧着,化作灰落入塔中代表着鹭河人对丰收的美好向往。待瓦塔烧得通红,再往上面喷撒些硫磺,火焰沿塔而出,子母塔同时烧塔,同时喷撒硫磺,瓦塔五颜六色,火焰冲天,蔚为壮观。这时候烧瓦塔的人不停地撬动瓦塔里的火焰,发出“嘿呦”“嘿呦”的声音,火苗火星直冲云霄,将活动推向高潮。不过母塔烧到一定程度后,顶端的瓦片会烧得落地掉入塔中,寓意着落地生根。子母塔又叫恒运塔、丰收塔,其中,在丰收塔的称呼中,丰收不仅意味着期盼农作物丰收,还寓意家里添了新丁,孩子学业有成,长辈健康长寿,这些好事都叫做丰收。”
杨书记说:“咱们鹭河的烧瓦塔习俗果然名不虚传啊,到时候烧子母塔你可得喊我来看看。”
曾书记说:“杨书记,我想着请你点第一把火呢,寓意书记带领我们点燃丰收之火,幸福生活之火,未来希望之火。”
杨书记说:“你这样一说,我不点火都不行啊。咱们鹭河烧瓦塔有什么典故之类的吗?”
曾书记说:“有的,相传南宋时期这个地方发生叛乱,朝廷派了一位将军前来平定叛乱,在成功平定叛后,就烧瓦塔庆祝当时的胜利,后来就有了烧瓦塔的习俗。”
杨书记说:“原来如此,那花灯打算挂哪里呢?”
曾书记说:“我建议整个米果小镇和黄元米果文化广场都挂上,应该用不了多少钱,现在安排鹭河的花灯文化传承人制作花灯还来得及。”
杨书记说:“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满红说:“书记,我觉得还可以搞一个新时代鹭河农民丰收成果的展示?”
杨书记问:“你说说看?”
满红说:“书记,可以搞一个农民、农产品、农机的入场仪式,逐一请出种粮大户、新时代新农民,让鹭河人感觉到当农民的荣耀。”
谢委员也说:“书记,这个主意好啊,我们正好可以表彰一批种粮大户,优秀农机能手,以及对鹭河乡村发展有贡献的新农人,到时候受表彰的人就抱着金黄的稻穗、捧着花生、玉米、挑着粮食,开着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进场,这样的话,既可以对我们鹭河的农业生产做一个全面展示,又很具观赏性,带动更多村民参加机械化耕种队伍,提高劳动效率,促进增产增收。”
杨书记好:“很好啊,这次的现场办公会开得效率很高,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等会回了乡镇再拿一个详细的方案出来,还要把安保、停车、用餐、服务等内容加进去,活动要尽善尽美,给大家呈现一个有文化有朝气有活力的鹭河。活动方案还要上党委会,党委会通过了,班子成员没意见了,就赶紧抓落实。”
宣传委员说:“书记,我回去就写好方案,做好上会准备。”
散会后,杨书记回了镇里,把其他不重要的事情都推掉了,一心一意带领乡镇干部筹办丰收节,召集丰收节领导小组再讨论细化活动方案。曾书记回了村里着手落实活动细节,只等活动方案一出就可以执行了。满红要赶在丰收节前再制作一批黄元米果,准备到时候在丰收节展示销售。满红给哥哥打了电话,说鹭河要举办农民丰收节,杨书记叫他带着作品《丰收年》回来参加,满堂欣然答应了。
距离丰收节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大伙都忙碌了起来,能否办好丰收节,无论对鹭河还是米果小镇都是一个挑战和考验。对于满红来说,这也是他回乡创业的一个大好时机,他能参与丰收节的筹办,说明镇党委政府关心扶持回乡创业青年,这让他对往后的创业路更加有信心。忙完手头的事情,他想起了在外务工的未婚妻小雨,他给小雨发了信息分享了丰收节的喜悦。小雨只是简单地回了几个字说:“在上班,忙。”满红理解小雨,毕竟小雨在制衣厂做衣服,制衣厂计件发工资,做得多收入多,做得少工资低。在工厂的小雨俨然成了制衣机器的附庸,哪里还有自己的时间和情感呢?满红想着等他的事业走上了正规,就把小雨叫回来,在鹭河办酒结婚,一起留在鹭河发展。
满红这一天又是修车又是跟着书记跑,实在有些困,不知不觉睡着了。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在农民丰收节上发言,杨书记要他上台说说回乡创业的经历和感想,他明明想好了怎么说,可是到了台上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的手心直冒汗,额头的汗水如珠,台下的观众都为他感到着急,有些好事者在台下大声喊着:“下来吧,下来吧。你自己都养不活,还回乡创业,快回去打工吧。”满红被尴尬地赶下了舞台,走下舞台的时候,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摔得像乌龟一样四脚朝天,好事者拍着大腿,指着满红哈哈大笑说:“快来看啊,这就是回乡创业的人,说白了就是吃不了打工的苦,回来好吃懒做了,创啥业啊。”说完,许多人过来围观,满红就如动物园里的动物,被人指点着观赏着。就在这时,有人喊了一声:“满红,你夫娘回来了。。。”满红一个跳跃从床上爬了起来被惊醒了,原来是一场梦,真是虚惊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