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到此,我们家有四姊妹,一个姐两个哥,可想而知我们之间的年龄差距与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有多深。大姐比我整整大20岁,大哥比我大18岁,小哥哥大16岁。就是这样的年龄差,导致后面很多事情很多时候我都会想,当初父母为什么还要坚持生下我,如果没有我他们也不会过得不那么清贫,如果没有我他们也不用那么苦,如果没有我......
我记得那是一个秋天,不知是何年月,之前的事情一概记不起来,也是从这件事开始记事的。我依稀记得那是两三岁的时候,农村的堂屋都会有个门槛,而且门槛很高,后来了解过门槛的故事,说是鬼跟人一样走路,只不过鬼的脚上锁了脚链,人可以跨过门槛而鬼不能,所以应该是用于抵挡魑魅魍魉进屋的,不知道你们那边是否也是这个说法。然后我就趴在门槛上,等着晚归的父母,肚子饿得砰砰作响,远处隐隐约约有个青年男子的身影,那正是大哥,虽然我不记得他,那应该是他回家探亲吧,因为我刚出生不久他就去了部队,大哥进屋抱着我就很稀罕的亲着我,我也不耐烦的推开,一直稀罕我到父母干活回家。因为家里姊妹多,所以父母辛苦了一辈子,到可以享福的年纪却生了我,我不知道对于他们来说,我的到来他们是高兴多一点还是后悔多一点。
终于,我读三年级那年,收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封信,那个年代没有现在这些廉价的通讯工具,那时候也有人安装了有线座机,能安装得起的都是非富即贵的家庭,后来听我父亲讲,大哥在部队的时候,去打过一次电话给他,一次性打了两百多块钱的话费,换做现在物价翻十倍就是两千,想想有多可怕。拆开信封读完里面的文字,我震惊了,我一个三年级小孩子,却被人们期望那么高,我依稀记得信中有一个段落是说,我们一大家人都没有文化,都是些文盲,现在全家人的希望就放在你身上了,你来到这个家庭的使命就是拯救这个家庭,所以你要用功读书,用知识去改变命运改变这个家庭。虽然那时候我不是很理解,但我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所以我格外刻苦。
其实当时来讲,大姐是我们家文化最高的人,所以大姐也是经常教育我。听父亲讲过,大姐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在农村来讲也是个乖孩子,乖到什么层度呢,就算她犯错你都舍不得骂那种,所以大姐从小到大,父母一直偏爱她,从未动手打过她,我就恰恰相反。言归正传吧,大姐除了对我教育之外,生活上,物质上都给了我很多帮助,因为父母年龄老了,找不来钱,所以我小时候的零花钱差不多都是大姐负责,印象最深的就是读幼儿园。那时候父母也是将近五旬的人了,出门打工是没人敢要的,所以一直在家里干农活,所以总是早出晚归,导致身体日渐消瘦。还好有大姐的帮扶,我记得小时候我的零花钱都是大姐给,父母早出晚归,就只有爷爷奶奶在家,早上起床就会跑去爷爷床前,不用问就知道我要干嘛,然后就会掏出一打零花钱递一些给我,那时候我很懂事,我也知道父母找不来钱,所以我的零花钱每天都会放书包里不用。
当然,我皮归皮,但是我也很懂事,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嘛。那时候的我可不得了了,同龄的孩子还在玩沉浸在玩泥巴当中,我就能做生意了,那时候家里种了很多菜园子,每到赶集就会弄很多去卖,父母负责背去大街上摆好地摊,我只管坐那卖,那时候各种称杆,不管是公斤称还是斤赶斤都不在话下,父母也是想锻炼我。最温馨的画面莫过于就是,我背着玉米巴,然后左手拉着我大侄,右手拉着我侄女去赶集,因为学校就在街上,所以拉着他们一起去,等我卖完玉米巴就会一人给点零用钱去上学,想想都觉得自己很牛,那么小就能做生意和照顾孩子了,况且自己还是个孩子呢。后面四年级我大外甥在我家住宿,然后大哥家又添了个家丁,他们都出门打工了,每天就我带着他们,所以那些老人都开玩笑说我落娃娃难了,其实那段时光是最美好的!
不知不觉来到了五年级,那时候清楚的记得一个事情,小哥哥给我买了很多卷子和作业书,每天规定要做完多少,那时候也是皮,每天肯定完不成作业的。这个事情之前都是比较放纵我,直到一天晚上,什么节日我忘了,我记得一家人在用餐,我吃完就去旁边房间玩起了玩具,那时候在堂屋吃饭都会去厨房盛饭的,然后去盛饭会经过那个房间穿插过去,那种小木房子也不大,说哈在哪个角落都会听到的,然后小哥哥问我,今天的卷子做完几张了,我没一张没做,所以一声不吭,然后大嫂去盛饭看我无动于衷就来了一句“张都不张”,意思就是我不理睬他,后面我被叫去堂屋问话。到底做了几张,我心里一慌,张都不张,然后小哥哥起来就是一脚,因为张都不张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一张都没做,一层是我不理他的意思,当然我理解的是前者,不管哪种意思都是该挨那一脚的,然后我就情不自禁大哭起来,妈妈就严厉的骂了小哥哥一句,他才多大你就下那么重的脚,那一脚力度不大,就是动作大,其实我知道妈妈是有点护犊子有点偏心,打在我身上痛在她心上。所谓: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我是最小的当然也是父母最偏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