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这一刀,华丽的犹如月光。
月光之下,万物清朗。
随着刀光走来的是个男子,一个还很年轻的男子,约莫只比十七岁的孔响大了五六岁的样子,披散的黑发并未显得杂乱,反而很是洒脱的样子,肤色黝黑,黑色的长衫,身形比“梦境”中的孔响略矮,大概一米七出头,一手持长刀,一手紧握刀鞘,刀鞘用的是名贵的鲨鱼皮,对长刀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男子一刀划过,随即收刀,当刀入鞘的刹那,中年妇人的脑袋也随之掉下。
男子的面貌并不出众,尤其是那个有些巨大的额头,显得有些恶形恶状,但是收刀之后,那种异样的和谐之感却他的面貌显得并不难看,反而有一种锋利的气质。虽然依旧说不上好看,但至少显得并不丑恶。
就像被他收起的长刀一样。
孔响扭转身形,从巨蛇的盘绕中离开了,很奇异的,中年妇人被黑衣男子一刀枭首之后,无论是巨蟒,还是那尸傀就像是失去了命令的机偶一般,立刻停止了动作。
肋骨,断了三根,皮外伤,还好,孔响默默计算着,肌肉武道就是这点好,锻体境界自如的控制自己的每一根骨骼,每一块肌肉之后,能够很自然的知道自己的伤势,恢复也是相当的快,这次的伤应该只需要养上半个月。
但他还是站直了身子,抱拳对黑衣男子说道“:多谢,敢问阁下高姓大名?”
那黑衣男子却是很奇怪的问道“:你不认识我?”
我一定要认识你吗?孔响心中想到。
黑衣男子不知道脑补了什么,面色颇为骄傲的说道“:在下晋授枝,塞北晋家那个晋授枝。”
晋授枝是什么鬼?还不如叫金手指呢,起码听起来就像是个乐于助人的前辈。还有塞北晋家,虽然我不知道塞北在哪,但是听之前那个人的意思,这里不是什么“南境”吗?塞北肯定在北方,离南境肯定不近吧!孔响面上表情不变,心里的吐槽却是一连不断。这个时候我该说什么?说久仰吗?但是刚才才说了不认识,要是说久仰,未免太虚伪了吧?
思考了片刻,孔响施礼道“:在下孔响。”孔响施的不是文人之间那种鞠躬的大礼,而是武人之间的抱拳礼,文人之间的鞠躬礼本质就是一种上下尊卑的体现,武人之间却坚信彼此都是相等的,一个抱拳礼,已然是极限了。
而一旁的络腮胡子感觉自己三观碎了一地,这个少年郎是完全不知道晋授枝是什么人吗?不会呀,别说他是使刀的,就算是个普通的江湖人也应该知道晋授枝的名号。
晋授枝,出生塞北,十五岁入江湖,试刀天下道法名家七十九,无一败,二十岁后,天下无人刀法是其手下一合之敌,二十三岁,更新家传刀法,创立刀法“平沙莽莽黄入天”,简称“平沙刀法”,人称“千年以降,天下刀道第一人”,尊号刀君,如今已经是先天巅峰修为。
曾经有人断言“三十岁前,必定名列天下十大先天高手”。但是实际上,今年他二十七岁,已然是天下十大先天高手之一。
天下十大先天高手这十人之中并不是按实力来排,而是说这十人都已经是是先天巅峰,进无可进,武道之顶,算是并列天下第一。
但是最有名的不是这些,而是另外两件事,首先,他击败了“剑皇”江夜,一扫江湖三百年之内,剑道高于刀道的说法,第二,他曾夜入大内,斩大阉,奸臣共一十九人,直到现在为止,名头还挂在江湖顶尖的悬赏犯头上。
对此,曾经怒斩昏君狗头的孔响应该会和他很有共同语言。
但是必须得承认,他已经是当今大昆朝廷上的一柄悬发之剑,他既然能夜入大内,斩大阉,奸臣,那想必斩杀君王也难不倒那里去,也是从那之后,大昆朝廷才招募铁骨僧等武林人士进入朝廷御林军之内。
此时,晋授枝默默打量着孔响,严格来说在打量着孔响的肉体构造,他已经是先天,对孔响这种未入先天的人来说,他一眼看过去,就能看清孔响的修行刀法,修为如何,但是他仔细看去,竟然完全看不出孔响所修行的刀法,修为如何。更令他惊奇的是,孔响似乎完全没有内功修为,一丝一毫的内力都没有,这个世界,尚无外功的说法,所谓的武林高手,都是修行内力的。
他只能根据孔响的伤势,大体判断孔响是后天巅峰。
而孔响也在打量着晋授枝,不过不是肉体构造,而是晋授枝挂在腰间的那般刀。
真是一把好刀啊,孔响默默赞叹。
一般的人,会根据一把刀用了什么材料,是否名贵,有没有镶刻什么宝石来判断刀的好坏,但是对于一名刀客来说,这些完全是不必要的。晋授枝腰间的刀,刀身弯弯,刀柄弯弯,和孔响的鸿鸣刀不同,是一柄标准的弯刀。
它隐含着肃杀和冷厉的味道,好像是一柄专门为了斩断而创造出来的刀,这样的刀不仅是被锻造出来的,更是在无数的战斗之中被磨砺出来的。更重要的是刀和刀主的契合程度,从某个角度上来说,这把弯刀仿佛就和晋授枝的手长在一起。
实际上,孔响手中的鸿鸣也是一把好刀,只不过孔响对这把刀一直都很随意,莫说名贵的刀鞘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把刀只是歪歪斜斜的系在孔响的腰上,压根没有刀鞘。
晋授枝注意到了孔响的目光,单手提着刀,对孔响说“:怎么样?”
孔响回答道“:是把好刀。”
晋授枝面孔上出现了一种奇异的厌恶和警惕,淡淡说道“:不会给你的。”
孔响满头黑线,心道:我也没问你要啊。
接下来就是冷场,两个人都不是很会交流的人,实际上,大部分的武林人士都不擅于交流,比较口齿伶俐的人大多都是文人,大部分的武林人士要么是客套两句,要么就是一句“我们来较量一番如何”。
“要么,来我这里坐坐?”冷场了许久之后,晋授枝开口,但是晋授枝刚出口,就感觉自己说了一句很是扯淡的话,哪有刚碰面,就让别人到自己家做客的。
但是,没想到的是,孔响只是说了个“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