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明末风云四起 / 第四章 孙将军的第一仗:如何捡漏?

第四章 孙将军的第一仗:如何捡漏?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高迎祥营帐内。
  “闯王,延庆府在京师附近,前几日我等刚刚截完粮草,朝廷定会发觉。我提议,我们应当前往沿海一带。”
  “我觉得不可,各地义军虽多,但是陕西,河南一带最为强大,我认为应当南下河南,扩大实力。”
  “在下认为不可.....”
  营帐内各类意见四起,一时间成为军中最吵闹的地方。
  而高迎祥一脸苦闷坐在主位上。
  “大家都闭嘴吧,我决定了,我们去陕西。”
  高迎祥站起来大声道。
  一声令下,谁敢不从。
  回营寨后,孙建国让孙家村的各位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前往陕西。
  此时的京师朝廷。
  “有事禀奏,无事退朝。”
  “臣有事禀奏。”
  队列中一老臣走出道。
  “准奏。”
  崇祯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
  “近日,在延庆府附近,出现了一伙歹徒,竟抢夺天兵粮草。望陛下发兵征讨。”
  说话的人是河北巡抚——齐弘信。
  “准。”
  崇祯皇帝微微皱眉,如今民变四起。关外的女贞人也在虎视眈眈。崇祯心里暗自发誓,自己一定要将这大明的衰败之势止住,重现明成祖时期的伟大盛世。
  孙建国的队伍还不知道,朝廷已经下令派下天兵,埋伏在了陕西与山西交界。
  等到崇祯二年,孙建国队伍已经行进到山西边界,突然两边鼓声大振。明军大旗四起,喊杀声一片。一些来不及反应的义军纷纷被明军的长枪挑翻,树林深处不少暗箭袭来,又将不少慌乱的义军射倒。
  孙建国的队伍由于大多数是新兵,所以走在队伍靠后的位置。并没有多大伤亡,而前面的队伍可没有那么好运了。小道上堆满了义军的尸体,脚下的血流成了小溪。
  孙建国挑翻了一个冲过来明军,捡起地上的长枪就丢给了身后孙家村的人。
  “你们注意捡地上的甲胄武器,这竹枪不顶用,根本破不了他们的防。”
  孙建国一边捡一边跟身后的人讲。
  身后的孙家村人们虽然听不太懂孙建国的“破防”是什么意思。但是还是按照孙建国的话去做了。
  不过几时,一队既穿明军甲胄,又有穿义军甲胄,手拿长枪的队伍就出现在了战场上。本来还在厮杀的两支队伍瞬间就懵住了。
  “额,为什么他们都这样看着我,莫非,是我的霸气把他们震到了?”
  孙建国见双方瞪着自己,拿出属于自己的孙字大旗,表明了身份。
  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带领孙家村的人们钻进了大树林中。随后在树林里响起了刀剑相交的声音。
  自从孙建国率军进森林打击明军远程射手后,高迎祥队伍的压力是越减越轻。明军人数本来就不占优势,现在又失去了弓箭手的远程射杀。使得明军的士气一掉再掉。
  当森林里再次出现“孙”字大旗时,这些负隅顽抗的明军终于坚持不住开始逃亡了。更戏剧性的是负责指挥这次明军的将领居然先跑了。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不过此役后,孙建国部得到了甲胄和一大堆的战利品,总算是武装起了一支队伍。不过,孙建国还是很失望明军没能拿出神机营的火器,不然给孙建国改造一番,定能成为孙建国部的一门大杀器。
  当高迎祥集结剩余的义军时,原本数量破万的义军,只剩下了数千人。义军战斗力更是直线下降。当孙建国与大部队会师时。
  “诶,快看,捡漏王来了。”
  不知道义军队伍里那一个人说出了这句话,在场的义军瞬间想起了战场上的那队“万国造”队伍。瞬间看向孙建国的眼神就怪异了几分。
  在收拾完战场后,精装的义军也终于如愿以偿的进入了陕西境内。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