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路上奔波几日后,孙建国等人到了延庆府附近的据点。那是延庆府附近的某个山头,进入营寨后。孙建国脑子一愣。
“我的铠甲呢?我的利剑呢?怎么感觉比孙家村还要惨。”
孙建国心里一边吐槽,一边观察着营寨。
无数的老弱病残倚靠在小帐篷里,有的甚至直接坐在荒地上愣神。寨墙上的义军手拿着削尖的竹竿,望着延庆府的方向,生怕朝廷的士兵一拥而上,将他们全部杀尽。
看完以后,孙建国心里呐喊。
“这不是我认识的义军,放我回家!!!”
带路的高姓男子将他们带到一个广场上,上面都是拿着竹枪的男子。只不过,壮的瘦的都有。兵源素质上和卫所兵都有一定的差距,更别谈义军用的是竹枪了。
“每个人来领一双草鞋,一杆长枪,以后跟着这位教头进行操练,等打下了天下,闯王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
高姓男子说完,便拉着一个精壮男子上前。男子抱拳道。
“诸位,日后便由我带着各位操练,争取早日能杀敌建功。也当上义军队伍中的一个头目。鄙人姓赵,叫赵括。”
赵教头说完后,拎起了边上的红缨枪,上来便舞了一段,一会儿形似长虫,一会儿又有武松打虎之势。甚是威风。边上的人看完都叫好。
随后赵教头便组织起了操练。
此时为崇祯元年,崇祯皇帝刚刚即位,同时,同为义军的贺一龙部以转战英山一带,并组成了革左五营联军。
营寨内
“诸位,贺将军此时正在太湖地区血战,昨日探子来报,贼军有一队粮草将路过此处,我等若是劫持,贺将军那边定能减轻不少压力。同为义军,便就是一家人,是我们的兄弟。各位随我出发。”
一名白袍白巾男子站在高台上说道。边上站着几位身披甲胄的“将军”煞是威风。
而校场上,喊杀声一片。每个人都情绪高涨,恨不得飞到战场上手撕几个敌人。
很快,战鼓擂起,人人按着各自的战旗而去,一起涌出了营寨。
此时延庆府附近的官道上,一队明军正护送的粮草,目的不详。
“诶,孙建国,我们不会就拿着这竹竿子去打仗吧。”
孙宝俭紧跟在孙建国后面小声询问道。
而后者还在想等下怎么装死逃过这一劫,孙宝俭见孙建国没理他,便直接摇了摇他的肩膀。
“诶,我同你说话呢。”
这时孙建国才反应过来,自己的同乡在问话。
“谁知道呢,他们冲我们就冲,他们跑我们就跑呗。咱自个的命最值钱。”
孙建国小声说道。
说话间,只见一队人马从官道侧冲出,一头扎进了明军的队伍里。孙建国队伍中间带头的望见白袍在队伍中砍杀,便让所有人也冲出杀敌。
一队又一队的义军人马加入战场,孙建国一个明军在马车边上,便主动上前。一枪探出,戳中那名明军的胸前。本该出现的血溅当场并没有出现。竹枪戳到了布甲就戳不进去了。反而那名明军转过来看着孙建国。两个人大眼瞪小眼。
不过孙建国反应很快,直接开跑。那名明军也反应过来追了上去。明军向左探出一枪,孙建国就向右扭一下腰,明军往右探出一枪,孙建国就往左扭一下身子。然后两个人就在战场上这么戏剧性的“打”了起来。
不过,这样的打斗并没有持续很久。一开始在孙家村募兵的那位高姓男子,手持一柄大刀,从后面背刺了那名明军。
那明军的眼睛死死地瞪着孙建国。如果他在现代可能会说出马老师的经典言论。“年轻人,你不讲武德,居然偷袭!”
明军倒下了,但是他背后那几百个明军也逐渐跟着倒下。孙建国捡起那个明军的长枪,看着那个明军默默哀悼。
“哥们,你的意志,我继承了,你就放心吧。”
很快这场堪称军事界最混乱的战斗结束了。战场上明军的尸体并不多,穿的破破烂烂的义军反而最多。有这战损,功劳最大的还得是义军的竹竿子了,根本捅不穿明军的甲胄。而义军的老兵和将领反而是杀敌的主要。其他的新兵蛋子就像是炮灰一样。
打扫完了战场,也有一部分人拿到了趁手的武器。大部分的新兵还是竹竿子,当然孙建国是属于少部分人的,靠捡漏倒是发了一笔小财,也为日后“捡漏王”的名号做了个铺垫。
回营寨的路上,孙宝俭望着孙建国背上的两杆长枪馋的直流口水。直接扑上来。
“建国哥,能不能借我一把枪使使,这破竹竿子不顶用啊。”
后者也没说话,直接丢了一把给孙宝俭,孙宝俭接过后捻了自己的衣角,死劲地擦拭长枪的利刃。眼里满是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