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吕布重生:开局再杀丁原 / 第77章 英雄所见略同

第77章 英雄所见略同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李儒愕然。
  但越琢磨越觉得可行,却又道:“绕路河东河内,确实可行,但箕关却至关重要,万一箕关守将不予放行,不但要跑冤枉路,更有损主公威名,收服三河精卒之事便要生出波折。”
  这一战,主要目的是打胜仗,以收三河精卒之心。
  若是绕路奔袭大老远却被拦在箕关,士兵心中必然多有不以为然,如此何谈收服?
  吕布想到箕关守将秦宜禄,平静道:“文优放心,箕关守将绝对不敢拦我!”
  “主公,此事非同小可,真有把握?”
  “万无一失!”
  吕布从不相信秦宜禄的忠诚,但也从不怀疑秦宜禄的怯懦。
  这人长得一表人才也略有武艺,更读书识字,在普通人眼里也是人中龙凤。
  奈何太过软弱,没有丁点脾气,毫无主见,谁都能欺负他,谁都能对他吆三喝四。
  前世,他那般对待秦宜禄,可秦宜禄却仿佛什么都不知道一般依然勤勤恳恳为他做事。
  就像一滩软泥,略有才干却毫无成就可言,仿佛只要活着就行。
  这种人,别说已经投靠于他,即便还是敌人,也会被他一声大喝吓到开关投降。
  何况秦宜禄还是他的并州老乡,更是他的崇拜者。
  所以,他敢用“万无一失”这个词。
  袁隗用秦宜禄守箕关,就……甚是荒唐。
  确定行军路线。
  吕布留董寻与徐新率领三千三河精卒把守潼关。
  为此还提拔徐新为裨将。
  提拔董寻为司马。
  而后率领剩余两万人自风陵渡过河,北上闻喜,而后西进至箕关,耗时两日。
  至潼关。
  吕布只露一面,秦宜禄立刻大开关门:“属下恭迎主公。”
  吕布微微点头:“起来,准备换防,你收拾收拾,随我走。”
  秦宜禄喜出望外:“是,主公。”
  在箕关休整半日,留李翔率一千三河精卒守箕关。
  而后继续出发。
  十二月十八。
  大军抵达温县。
  贾诩已经备下两万人所需粮草与营寨。
  只是表情颇为愁苦:“主公,寒冬隆隆,筹集粮草之事实在不易,温县虽富庶,可也吃不消这般消耗,两万人与两万马,日耗极多,即便开仓,也只够三月。”
  吕布再一次意识到粮草重要性。
  却大手一挥:“无妨,三月足够。”
  “主公?”
  “某会在元日之前解洛阳之围,洛阳城内存储极丰,无须为粮草之事担忧。”
  正岁,即正日、旦日、岁日,乃一年之终新年之始。
  距今日还有十二日。
  十二日内解洛阳之围……
  贾诩面容更苦:“主公既然已经定下踞并州厉兵秣马之策,何故出尔反尔?莫非……”
  说到这里,瞟了李儒一眼。
  李儒双手插袖低眉垂眼之作不认识贾诩。
  吕布摆手:“与文优无关,情势所迫而已,具体情况你也知道,现在,你首要任务便是协助我解洛阳之围。”
  贾诩拱手:“主公,某已着郝萌校尉收拢船只,占领渡口,封锁北岸大小渡口,令成廉校尉率军沿河巡视严查西凉细作。”
  吕布大喜:“文和果然某之张良,如此封锁消息,西凉人不知我军动向,突然杀出,必使西凉人大乱。”
  贾诩点头:“属下自然知晓主公之勇武,只是西凉残部人多势众,急切间恐怕难以获胜。”
  吕布往胡床上靠住,笑道:“这便是你与文优大展拳脚之时。”
  说完,看向李儒:“文优,可有良策?”
  李儒抬头:“主公,某有一良策在腹中酝酿数日。”
  这时,贾诩也笑道:“甚巧,某也有一良策,且已酝酿十多日,只等主公归来。”
  吕布看看贾诩。
  再看看李儒。
  忽然放声大笑。
  同时拥有李儒与贾诩两名绝顶谋士,何其幸福。
  笑罢:“既然如此,两位可写于掌心,同时让某观之,如何?”
  贾诩和李儒各自取笔,转身避开彼此,于掌心各自写一字,同时伸到吕布面前。
  吕布扫了一眼,再次放声大笑:“哈哈哈哈,两位可相互观看。”
  李儒与贾诩互看手掌。
  也笑了。
  盖因二人掌中之字均为“粮”。
  意为断西凉军之粮草。
  粮草之重,重于一切。
  军中无粮则军心涣散士气低落甚至溃逃。
  所以,大战之前,敌我双方俊均会在战场后方不远处设一储存粮草之重地,并由重兵把守,方便运送并尽可能降低损耗。
  运送距离越短,损耗越低,所需民夫、护粮军队也越少。
  所以,断粮之计也成为战场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计谋。
  但成功率也低。
  原因无他,彼此都会重点防御,力争不让敌人断己之粮。
  但贾诩和李儒同时献上断粮之计,必然有把握。
  所以,吕布极开心。
  笑过之后,才道:“二位可以细说各自断粮之计,以相互查漏补缺。”
  贾诩当仁不让道:“西凉军人多势众,且多为骑兵,每日消耗甚巨,只要断粮,西凉军定然在三日内溃散,某已提前安排斥候搜寻西凉军屯粮之地,一两日内便有回复。
  “等斥候归来,我等只需大军悄悄过河,杀奔屯粮之地,将旗付之一炬,如此便可坐等西凉残部溃散。
  “而后趁乱突袭,斩李傕郭汜等酋首,再收其精锐为军,遣余者为民,如此,西凉残部再不复为患。”
  李儒颇为赞许:“文和果然有先见之明,只是,今时今日之西凉军非董卓在时之西凉军,此时西凉军群龙无首各自为战,绝无可能囤粮于一处,所以,断无可能付之一炬,而需多炬。”
  贾诩也点头:“确是如此,不过付之一炬也并非不可能,一炬烧掉郭汜之粮,郭汜必然向李傕范畴张济等人借粮,但李傕等人必然拒绝,如此互生嫌隙,日久便会兵戈相向,不战自溃。”
  李儒跟上:“西凉诸军虽然军容强盛,然首领有勇无谋,鲁莽且易怒,唯樊稠、张济与段煨略好。”
  贾诩摇头:“杨整修也颇有机智,只是为人阴险。”
  李儒一拍额头:“对,杨定此人颇为狠毒,不过只有小聪明耳,且目光短浅,睚眦必报,有此人在,反而会加速西凉诸军内讧。”
  “所以,现如今,只待斥候归来。”
  “对,其余之事,便交由主公处理,冲锋陷阵斩将夺旗,天下无出主公之右者,我等无须担忧。”
  两人说完,看向吕布:“主公,此次过河,要带多少人马?”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