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吕布重生:开局再杀丁原 / 第75章 屠龙之术

第75章 屠龙之术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前世,吕布也是一方军阀。
  实力也不弱。
  与董卓一般,以一己之力搅动当世之风云。
  以一己之力左右朝政与争霸局势之走向。
  绝非无名小辈。
  帐下也曾有陈宫、陈登、陈珪等智谋之士。
  可是,他从未听过关东关西士族之争一说。
  李儒叹口气:“主公可知何为底蕴?”
  吕布试探着回答:“人脉、声望、家学?”
  李儒点头,又摇头:“除此之外还有最重要一条。”
  吕布立刻拱手:“请文优赐教。”
  李儒也拱手:“赐教不敢当,属下姑且言之,主公姑且听之。”
  “何必谦虚?”
  “非儒谦虚,而是实情,只因儒也只是寒门出身,几无底蕴可言,所思所言所行均为一家之见。”
  “文优畅所欲言。”
  李儒点头:“主公,所谓底蕴,除出身、钱财、声望、人脉、学识之外,最重要一点便是眼界。”
  “如何详解?”
  “黎民出生,所见不过一日三餐几亩耕田,终生如此,而士族子弟则相反,一出生所见所闻便是天下之事。”
  吕布点头:“某自然知晓这点,但与关东关西士族之事有何关系?”
  李儒摆摆手:“主公莫急,属下慢慢讲。”
  “好。”
  “士族子弟眼界极高,观人观天下与黎民完全不同,其中多有不传之秘,例如家学。”
  “不错,门阀便由此而来,一门之人掌一门学问,非门下之人不得学习使用,以此巩固家族地位,此乃陋习也,某上任并州之后,必然革新。”
  李儒叹口气:“主公,可有些口口相传的东西才是真正的不传之秘,例如关东关西士族之争。”
  吕布表情逐渐严肃。
  李儒再道:“主公,士族子弟自幼便知关东关西士族,知晓各自来历,知晓冲突起因经过结果,知晓当下现状,更知晓各自诉求。”
  “继续。”
  “是,士族子弟更知晓天下权力之分,知晓每个大事件幕后之真相,不会被表象蒙蔽。”
  “细讲。”
  “例如董卓入洛阳,几乎所有黎民只知是大将军何进邀请董卓进京诛杀宦官,少数消息灵通者知晓是袁绍等幕僚建议,但士族子弟却一眼可知是何太后何进兄妹试图引关西士族入洛阳以对抗关东士族,欲施展制衡之术以维持皇权稳定。”
  吕布缓缓闭上眼睛,无意识地磋磨着手中玉佩,努力消化李儒这一番话。
  这番话,对他冲击极大。
  让他真正意识到他与士族子弟之间的真正差距。
  不是武力。
  不是学识。
  不是钱粮。
  而是观天下之术。
  原来,同一个天下,在他与士族眼里却是完全不同构成。
  他只能看到纷纷复杂的表象。
  而士族子弟则能直接看透本质。
  如此一来,哪怕能力相仿,士族子弟也会显得更聪慧。
  李儒却接着道:“这种看透表象直观本相之术,才是士族子弟得以立足于世的资本,嗯,便是庄子所言屠龙之术,习得这般屠龙术,世间万事便可一目了然。”
  吕布忽然惊骇。
  屠龙之术!
  若人人习得这般心术,这天下岂非人人如龙?
  难怪称之为屠龙之术!
  不说其他人,只说他吕布,若前世有此心术,绝不会死于下邳城。
  想到这里,站起来,朝李儒认真鞠躬行礼:“请文优教我。”
  李儒也回礼:“主公,欲学此屠龙术,当先知晓天下之结构,尤其士族。”
  “士族结构如何?”
  “士族只是统称,也有区别。”
  “区别何在。”
  “地域之分,流派之分,大小之分,理念之分,姓氏之分等,不一而足。”
  李儒说到这里,端起瓷碗喝了一口水:“以姓氏划分,便是氏族,袁氏杨氏荀氏陈氏王氏张氏唐氏孔氏等,以地域分,便是关东关西河南河北山南山西江南江北等等,不过当下以关西关东为主,再以理念区分,便是儒家道家法家或者今学古学等,以财富权势论,则称之为豪门或寒门……
  “种种划分方式,只是识别之法,士族之间关联千丝万缕错综复杂,便是当事人也很难彻底厘清,唯独一点很明确,士族也好,氏族也罢,其子弟心中只有家族或流派,所学所做均为强大家族与流派。
  “时至今日,士族已然成长为庞然大物,可将刘氏取而代之那类庞然大物,不出意外,士族将彻底取代刘氏江山,进入以士族治国之时代,主公欲争霸天下,轻士族而重黎民,便是逆潮流而行,难度极高,除非……”
  吕布下意识追问:“除非什么?”
  “除非,主公也成士族一员,娶宗室女,借刘氏之名义与士族斗争,如此或可降低难度。”
  吕布思考片刻。
  摇摇头。
  李儒愕然:“主公莫非真要逆潮流而行?”
  吕布再摇头:“文优,还是刚才所言,无人可算尽天下事,更无人可算尽未来事,你不能,贾诩也不能,未来之事……”
  说到这里,不再继续,而是道:“可继续讲解这世间本相。”
  李儒点头:“自商周起,便有家国天下之论,数人为家,数家为族,数族便为聚落,聚落累积为国。
  “家有家长,族有族长,国则有国君为家国共主。
  “一家人相濡以沫求生存,一族人相互提携求兴盛,一国人团结一心求强大,此乃生存之道。
  “家求生,族求富,国求强盛。
  “家大成族,族大成国,而国大依然是国,有朝一日士族越长越大,强大过国,便可取而代之成为新家国共主。
  “天下无长久之国,便因如此,月圆月缺生死枯荣乃天道,国家也不例外,自高祖起,至今已有近四百年,刘氏已然走完极强至极衰这一循环,覆灭就在顷刻之间……
  “……”
  李儒讲话絮絮叨叨,但极细致。
  从二次党锢到黄巾起义,从三立皇后到鸿都门学,从宦官当政到黄巾起义。
  都讲得极为细致。
  因何而起,为何而终,何人操纵,何人受益,有何影响等等,均讲得一清二楚。
  吕布从十一下午一直听到十二上午,足足听了十个时辰。
  直到听李儒讲完何进之死,才松了一口气。
  以前也知道这些大事件,但只当是故事,只感觉这人好笨那人好傻那谁谁好坏那谁谁好惨。
  可现在听完,才知道随便一个故事里都藏着惊天动地惊心动魄之尔虞我诈刀光剑影,随便一个故事里更藏着抄家灭族身败名裂甚至国破家亡等斗争厮杀。
  听完之后,也才知道,他一介草莽能有前世和现如今之成就,极为侥幸。
  若非朝廷暗弱至极点。
  若非关东关西士族斗争至生死存亡之际。
  哪有他吕布上位之机?
  而且,听完之后,再看现如今天下大势,直觉眼前浮云一扫而空,不再迷迷蒙蒙,相反极为开阔,一眼望去不再只有司隶和并州,还有冀州幽州凉州兖州豫州徐州青州扬州益州交州甚至草原和西域。
  这边是开了窍吗?
  吕布一夜未睡,却精神振奋,毫无困意。
  比三个月前,现在才是真正的重生。
  李儒,果真有大才。
  跟着董卓,确是委屈。
  只这一番话,便对得起他千里迢迢从温县绕河东过黄河杀皇甫等一切付出。
  值得!
  不过,李儒现在还不知道刘辩和何太后在他手里。
  直接告诉?
  还是到并州之后给李儒一个惊喜?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