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万历 / 第二十二章 头次出宫

第二十二章 头次出宫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大行皇帝宾天一个月后,京城恢复了往日的喧嚣热闹。
  虽然今年上元节朝廷下旨不许放灯,可这街上人来人往的,显然老百姓们并没因不准放灯而少了乐趣。
  往年上元节,京师里最热闹的地方在东华门外。以前这个时候,朝臣勋贵、皇亲国戚甚至皇宫都会安排人在东华门外的街道两旁摆满各式各样的灯。
  今年不许放灯,东华门外没了往年的热闹,可老百姓们还是有去处。
  比如那皇城的南门,大明门前,每天都有集市。
  正阳桥那边的集市则是贫民百姓去的多。
  若说最热闹的,还要数城隍庙市。
  城隍庙市每月初一十五开市,每次五日,东临教坊,西至庙宇,延绵三里有余。这集市里多的是古董珍玩,来到京城想要捡漏或是想要淘些礼物送人,大都会来此处。
  就是那些穷翰林和清流们,也喜欢下衙后来此处逛逛,看看先贤们的字画。就算是买不起,多看看也能增长见识。说不得运气来了,还能通过捡漏发家致富。
  朱翊釴也是早就打听好了城隍庙的热闹,便也来到了这里。
  沿街的叫卖声不绝于耳,街上的人群也多的接踵而至。
  逛庙市的人实在太多,马车进不去,便停在了远处。
  朱翊釴掀开帘子,看向那街上的人,如果不是他们都穿着明朝服饰,那人群拥挤的样子,实在是像后世逢年过节时街上臃肿的人群。
  “大公子,此地人太多了。小的担心公子的安全,建议公子还是……。”
  在马车外骑马护卫的新任锦衣卫副千户白一清,看着远处人挤人的模样,一脸踟蹰道。
  “去那边书店看看”
  第一次出门的朱翊釴也担心人太多,会出差错,在街道两边的店铺瞧了瞧,便道。
  “是。”
  白一清听了,心中松了口气。
  跟着朱翊釴一起出门的张宏,率先下了马车,还没等放好马凳,就见少年身手矫健的从马车上跳了下来。
  “哎呦,公子,慢点些。”
  张宏一惊一乍道。
  “临出门前,我怎么和你说的?”
  穿着冬袄的朱翊釴,手里拿着把附庸风雅的折扇,此时他就是用折扇敲了敲张宏的手臂。
  张宏闻言,急忙用右手在嘴巴上做出了个封口的动作。
  没办法,谁让大皇子发话,如果张宏在外面说话,漏了底细,等回去后就要挨板子。
  和街上的人群涌动相比,这家名为首善书屋的店,就显得有些冷清了。
  张宏以及白一清随朱翊釴进了店,四名锦衣卫护卫则站在门口,一脸警惕的看着来来往往的过客。
  这店铺门面不大,一个大间再加上里面的小隔间加起来也就一百多平米。
  “公子,可有想买的书?”
  小厮一看有贵客上门,立刻迎了上去,见多识广的他一眼就认出那走在最前面,穿着素锦袍的少年是主客。
  “我先随意看看。”
  朱翊釴走到一个书架前,随手抽出一本书翻看起来。
  书页手感不错,就是上面印的字有些深有些浅,不过这也没办法,这是印刷术的问题。
  “我这是替家中的姐姐来买书的,替我挑一些近十年新出的诗词合集,经史集注,文人字画点评,对了,多选些游记和名人合集。”
  朱翊釴闻着店铺内的油墨香味,也懒得自己挑选了,便吩咐道。
  说是替家中姐姐买书,就不用担心店家放一些艳书进去。
  “是,小的明白。请公子先在里面歇息片刻。”
  小厮一听,知道眼前的少年是名大主顾,脸上笑容更盛,将一行人迎至里间,那里摆放了桌椅,显然是供人歇息的地方。
  朱翊釴刚进里间,就看到一个穿着儒衫,头戴四方平定巾的中年人从里面迎了出来。
  “在下是这家书店的掌柜章平,还请公子落座稍候片刻。”
  章平行为举止有些儒雅,不带商贾气息,说着就吩咐底下人上茶。
  张宏自觉的充当哑巴的角色,自顾自的挑了上首左侧的位置,掏出手帕仔仔细细的在椅子上擦了好几遍。
  章平见了,也不在意,反而更加觉得眼前的少年出身显宦。
  二人分主次坐好,章平瞅了瞅少年,开口询问道:“请问公子贵姓?”
  “我姓徐。不知章掌柜这书店可还做印刷的生意?”
  朱翊釴有些好奇这个时代的印刷业,便询问道。
  “小店接印刷的生意,难道徐公子手里有书稿想要付梓?”
  “这倒不是,只是有些好奇罢了。你们印书是用的木活字还是铜活字?”
  “小店用的是雕版印刷,也不怕徐公子笑话,做一套铜活字要十多万两银子,小店实在是用不起啊。木活字虽然便宜,但小店印的书不多,做一套木活字不划算。”
  章平不觉得丢人,很坦然的说道。
  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然后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
  而活字印刷,须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两者相比而言,雕版要简单许多,就算是不识字的工人也可以印刷,只是缺点是雕版容易坏,印的多了,会越来越不清晰。
  章平一直想通过谈话,揣摩出少年的背景,可奈何对方虽然年纪轻轻,但说起话来滑不溜手,让人摸不清对方的来历。
  倒是朱翊釴向这家掌柜,问了不少印刷的事情,还听了许多和书相关的有趣传闻。
  一边说着话,朱翊釴一边在心里思忖着将来如果做报纸该选择哪种印刷方式。不过他选定的报纸主编人在外地,还要几个月才能到京城,便把这个事情先放下。
  “徐公子,这么多书,不如您留个宅址,待会儿我派人给您送到家里去。”
  章平看着小厮包装妥当的几摞书,贴心的问道。
  “我们自己带回去。”
  这次出宫,除了自己坐的马车,以及一辆装礼物的车,还有一辆马车专门放在宫外买的东西。
  他是不用担心装不下。
  而身揣大皇子小金库的张宏,则替主子肉疼的付了一百多两银子的书钱。
  “徐公子,欢迎下次再来。”
  倒是章平笑着脸,将大主顾送了出去。
  这位主顾一来,让他把近些年挤压的书给卖出去不少,还真是有些小开心。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