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让你治水患,你刨皇帝祖坟? / 第109章:人比人气死人

第109章:人比人气死人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com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刚回来的时候。
  听见屋里面的叫嚷。
  李安民还是很生气的。
  鉴于李文谦之前的表现。
  他也是下意识的意味李文谦又做了什么天理难容的事儿,引起朝中大臣不满了。
  可站在外面听了一会,他是越听越觉得不对劲。
  这帮家伙竟然是要自己儿子放弃国家的领土。
  这是想干啥?
  想让他李安民当这个放弃祖地的罪人,还是想让他儿子当这个罪人呢?
  再者说了,户部没钱,跟这种小城池有个毛的关系?
  抚北城的百姓也不是什么都不做,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牛羊马匹。
  只不过是种不了米粮,朝廷需要输送一些低价米粮过去罢了。
  这才能花多少钱?
  偌大一个大乾朝,随便找个地方省一点,就足够养活抚北城所有人了。
  而听见李安民的话。
  李文谦那也是兴奋的直跳脚。
  酒囊饭袋,这帮人就是一群酒囊饭袋。
  要不是觉得这帮人回头会告他的状,这话他早就想骂出去了。
  而场内一众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没敢言语。
  李安民沉了口气道:“抚北城之事先放一放,朕还有一件事要找你们商议。”
  说着话,李安民就将在路上画好的舆图拿了出来,递给了李文谦,道:“展开!”
  李文谦很听话的接过舆图,双手展开在众人面前。
  “你们看这个……”
  李安民手指淮河的位置道:“此次朕微服私访至淮河流域,经过多方打探,朕总算是找到了淮河时常泛滥的原因。”
  “其一!”
  “淮河流域多山峦。”
  “一旦大雨倾盆,山上的泥土就会顺流直下,流入淮河之内。”
  “这也使得本就不太宽阔的淮河河道,变得愈发狭窄,水流堵塞,导致决堤。”
  “其二!”
  “淮河入海之道与黄河相连。”
  “在平时,黄河的水流量比淮河还大。”
  “两者交汇在一处,就像是两辆马车对撞一般,速度慢的那个肯定会吃亏。”
  “淮河同样也是如此,入海河道被黄河堵塞,迫使整条河流的流速降低。”
  李安民给在场的诸多大臣讲道:“若是在平时,或许还看不出什么来,可一旦淮河上游的水流突然加大,那就会使得淮河泛滥成灾!”
  听闻李安民的话。
  场内一众人也纷纷跟着点头,低声议论起来。
  或许思想有时候显得迂腐了些,但这些人毕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傻子。
  在当代来说,他们的能力还是要强过绝大多数人的。
  此刻听闻李安民的这番话。
  场内也有许多人认为非常有道理,继而将目光落在李安民的身上。
  方木端率先开口道:“陛下说的极是。”
  “可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却是困难重重。”
  “且不说黄河,单单说淮河。”
  “按照陛下的说法,想要解决淮河问题,无外乎两条路。”
  “第一条路,是雇佣劳工清理河道。”
  “将河道里的泥沙以及从山上冲下来的东西捞出来,让水流畅通……”
  “第二条路,是雇佣劳工拓宽河道。”
  “如此也能让淮河的水流更加畅通一些。”
  “但……”
  方木端顿了顿,道:“但不论是走哪条路都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至少要数万,乃至十数万劳工日以继夜劳作许久,我朝廷只怕没这么多钱来供养雇佣劳工啊……”
  “是啊陛下。”
  上官元吉也道:“劳工们人吃马嚼的费用十分巨大,我朝廷实在是负担不起这么大的开销了。”
  他们俩一开口。
  场内一众大臣也纷纷开口附和。
  而他们的观点都差不多。
  说的是,朝廷现在太穷了,拿不出那么多钱来清理河道拓宽河道。
  若想要做这件事儿,那就等日后朝廷有钱了,有粮食了再说。
  而听着他们的话。
  李安民那是直接笑出了声来。
  “你们可还记得。”
  “淮河水患爆发之时,朕问你们赈灾需要多少粮款,你们是怎么回答朕的么?”
  李安民指着方木端道:“你方木端说,需要百余万两银子,十数万石粮草。”
  方木端低垂下了头,明显是认下了这件事。
  而这时候。
  李安民又将目光放在了上官元吉的身上:“你上官元吉则说,即便是百余万两银子砸进去,数十万石粮食砸进去,也仍旧会有百姓饿死。”
  “你们为了筹集这些粮食。”
  “甚至是将注意打到了军粮的上面,对吗?”
  一众人低垂着脑袋,没敢言语。
  大家也都能看出来,李安民这是有些动气了。
  “可后来的结果呢?”
  “朕给了区区一个小县令四十万两银子。”
  “甚至一粒粮食都没给他,他就将这淮河的洪涝就被治理的妥妥当当。”
  “而朕过去的时候,他更是已经带着山南道东的居民展开了灾后重建工作。”
  “至于你们口中说的浪迹遍地,饿殍遍野,朕一样没看见。”
  “哪里的百姓,一个个面色红润,龙精虎猛,干起活来比谁都有力气。”
  “他一个县令,在手里只要那么区区一点银子的情况下,都能将此事给朕办的如此漂亮,如此完美。”
  “你们都是朕的股肱啊,都是这朝廷的栋梁啊。”
  李安民转过身,环视在场众人,冷着脸道:“你们却告诉朕,朝廷负担不起这庞大的开销,此事不可为?”
  他此刻也是有些无法形容自己的心情。
  他发现,自己跟武华年相处的时间越长,见面的次数越多。
  他就越是看不惯他手底下的这些臣子了。
  俗话说的好,人比人气死人啊。
  卧龙县。
  天下周知的穷困县城,可在他的治理之下,短短几年就成了一方富县。
  一些个设施建筑,更是连京城都比不上。
  而这也就更别提百姓们的生活水平了,几乎要拉京城好几条街。
  再说淮河的水患。
  当初谁都说,要治理这场水患需要上百万两银子。
  甚至李安民自己都是这么认为的,当初让武华年过去,也是觉得能从武华年手中坑出一些钱来。
  可结果呢?
  武华年不仅将水患给治理好了,更是带当地百姓全力恢复民生。
  别的不说。
  就说武华年搞得那个淮河渔业,李安民便是大大地看好。
  他甚至觉得,这以后会成为淮河流域为朝廷供税的主要项目。
  而眼前的这些人却还是张口钱,闭口钱,丝毫都不提那近在咫尺的危机……
  李安民沉了口气,环顾在场众人道:“朕要的是解决办法,不是你们提出的理由。”
  “在场有一个算一个。”
  “回家后都给朕写出一个奏折来。”
  “其中内容,就是关于如何能用最少的钱,清理淮河河道,让淮河再不泛滥!”?”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手机请访问: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