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次日卯时。
一众朝臣衣着官服,在皇宫午门外排成一列等候着。
要在卯时准时到这。
这些人起码寅时就要起身。
因此,一个个打着哈欠。
看来上朝当真不容易。
“听说了吗?昨日城东的皇榜被人揭下来了!你猜怎么着,那人竟还真把皇后娘娘治好了。”
“太医院那帮老家伙没有能耐救皇后娘娘不说,在人家给娘娘治病的时候,还一口一个庸医,说人家害人,结果!人家针灸几下,就将皇后娘娘治好了!”说话之人语气激动,仿佛他便是那治病之人。
“我听说救了皇后娘娘的人不过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真想亲眼见识一下是何等人才。”
“二十多岁就能有如此精湛的医术?那当真是奇才!”
……
昨日朱越揭下皇榜,轰动了城东的百姓以及看守的侍卫。
而且他治好了皇后娘娘的消息也被宫内的人广泛流传。
因此朱越的事迹被更多人所知晓。
言语间,众人将目光投向了位于前列的徐达和汤和。
“二位国公,听说昨日你们也在场?可否透露几句?真有传闻那么神?”
汤和、徐达二人表面一言不发,内心却乐开了花。
年轻人?人才?
将来你们就会知道,整个大明都会是他的。
徐达努了努嘴,默默在心里吐槽着。
他虽是一代武将,但内心却无比细腻。
即便朱元璋昨日并未明说想将皇位传给朱越的打算。
但依徐达对朱元璋的了解,他也猜得出来。
朱标心慈手软,无法震慑官臣,甚至没有皇帝的欲望。
恰巧这时大皇子回来了,还是一个既有心系百姓的仁心,更有处变不惊的胆识的大皇子。
朱元璋又怎能不为皇位另做打算?
“二位国公爷莫非是在卖关子呀!”
“无妨,今日早朝皇上必要封赏于他,那时自然会见到。”
大臣们对于朱越的真容甚是好奇,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徐达默默在心里翻了个白眼。
上位好不容易将他的宝贝儿子找了回来,都不知该如何补偿,又怎会舍得一大早让他赶来?
的确,现在刚过卯时,天微微亮。
彼时的朱越正在他的医馆中熟睡着呢。
从皇宫中“逃”出来,没有了压抑的气氛,自然是轻松的很。
只要再过几个时辰,进宫为马皇后复诊,这件事便告一段落了。
众臣议论声间。
城楼之上传来肃穆的顾笙。
众人连忙赶往奉天殿的方向,排好队列。
殿前龙椅上。
朱元璋满脸严肃地端坐在龙椅上,整个人散发着威震天下的气势。
站在朱元璋右前方的是,身穿一袭明黄色太子袍的朱标。
为了将朱标培养成一位合格的储君,朱元璋费尽心思,甚至让他在早朝时从旁听政。
看到龙椅上威武的朱元璋。
汤和、徐达也不由地为之感叹。
很难将眼前威风凛凛的男人与昨天痛哭流涕的他联系起来。
果真是皇帝!
只有在爱人和孩子面前,才能展现出柔情的一面。
满城文武百官鞠躬行礼后。
朱元璋清了清嗓子道。
“今早,首先咱要宣一则圣旨。”
虽说他一如往日的威严,但只要一想到越儿,就忍不住地嘴角带笑。
众人见此状况,心下自然清楚。
马皇后在朱元璋心里的地位无人不知。
而那位神医将马皇后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暂且不说金银财宝,府邸院宅,恐怕是要加官进爵。
对于这位医术精湛的神医。
众人在上朝前就议论纷纷,无比期待。
此时一个个望向殿外,想见识一下神医的真容。
出乎意料的是,朱元璋并没有宣人觐见,而是看向一旁的朱标,点了点头示意道。
“念吧。”
朱元璋表面镇定,但书案下的手却已经紧张地搓来搓去。
虽然现在无法光明正大地宣布越儿的真实身份,但总算有机会借机补偿越儿,他心里既激动又高兴。
收到朱元璋的指示,朱标点点头,平摊开握在手中的圣旨。
“奉天承运。”
“皇帝诏曰。”
“神医朱越,悬壶济世,医者仁心,医治皇后有功。”
“今赐黄金百两,珠宝丝绸若干,册封为仁义侯。”
“钦此。”
朱标宣读完圣旨,也被末尾的赏赐震惊到。
不可置信地看着朱元璋。
仁义侯?竟然被封为侯爵?
一时之间,朱标开始怀疑父皇是不是笔误了。
朱元璋所处的朝代。
封爵共有公爵、侯爵、伯爵三个等级。
只有从始以往跟着朱元璋的使臣,身上有着赫赫军功的人物才有被封爵的资格。
目前为止,公爵也总共才只有十个。
侯爵的地位也自然可知有多尊贵。
虽说这人救了皇后娘娘的性命。
不过被封为伯爵已经算是皇上抬举了。
居然是侯爵?
这也太离谱了吧……
不止朱标有这种想法,奉天殿内上下除了汤和、徐达了解内幕之外,其他人全都震惊不已。
尤其是个别淮西勋贵,惊愕地瞪大了眼睛,满脸皆是不敢置信。
与此同时也不满地皱起了眉头,心生不悦。
凭什么我们这些人从濠州城便跟着皇上四处征战,立了无数战功才得到的这伯爵之位。
你不过是针灸几下,就超越所有人,得到侯爵之位?
而且,陛下当朝宣读封赏的圣旨,本人竟然缺席?
真是离谱。
见此情形,朝中的一众文臣武将又全都交头接耳地讨论起来。
疑惑地交换着眼神。
每个人的心里似乎都极其不满。
然而朱元璋面对朱标和其他大臣质疑声,依然保持着威严肃穆的表情,目光中的坚定仿佛表达着这一切都是他的决定。
心里暗自盘算道:仅仅只是个侯爵就这么激动?咱认为还远远不够。
朱元璋扫视一眼正激烈讨论的朝中众臣,正色道。
“这件事就依咱说的去办。”
“你们若还有别的事情,现在可以启奏了。”
所有人惊呆在原地。
这时一向口不择言的凉国公蓝玉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此事过于草率,难以平众,恐有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