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人在三国,横扫诸天 / 第84章 并州的事总是这么糟

第84章 并州的事总是这么糟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于夫罗想了想,一拍桌子:“好!兄弟此言甚妙,就按兄弟说的办!去卑,在我大军到来之前,你要固守界山,决不能丢了界山!”
  去卑也是个经验丰富的指挥官了,他当然知道界山的重要性,连忙说道:“单于放心,我一定坚守界山,直到大军来援!”
  看见去卑急匆匆地离开,于夫罗也开始召集正在太原郡各地放牧的部队。
  他有五万匈奴骑兵,杨应再厉害,也就只有一万人。
  他就不信,在开阔地作战,杨应的人马能挡得住他五万骑兵的围攻!
  就在于夫罗召集麾下各部匈奴往界山集结时,并州的其他势力也坐不住了。
  由于并州是胡汉杂居的地区,又是南匈奴王庭所在,这些年由于大汉朝廷无力,并州也越来越乱。
  不光匈奴占据了半个并州、黑山军霸占了并州不少山谷,甚至受何进指示来上党募兵的张杨,也摇身一变成了贼军,和上党太守打得不可开交。
  而并州最开始乱的地方,就是西河郡。
  因为南匈奴王庭就在西河郡,西河郡自然也是南匈奴之乱中最早受到冲击的地区。
  近来大半个西河郡都成了匈奴的地盘。
  为此,朝廷特派了一个能臣来西河当太守,想要遏制匈奴势力的扩张。
  此刻,这个西河太守,就在郡守府里,与前来西河郡拜访他的朋友交谈着。
  “元直,匈奴与白波集结大军于界山山阳,此战恐怕是并州近来最大的战事了,此事你怎么看?”西河郡守崔钧对他对面的游侠说道。
  崔钧是当朝前任太尉崔烈之子。
  崔烈在大汉可是出了名了。
  当然,不是因为他名望远播四海,而是他买官的事迹远播四海。
  当初崔烈花了五百万大钱买了一个司徒位。
  买官并不稀奇,买三公也不稀奇。
  稀奇的是,崔烈这个官,是半价买的!
  汉灵帝给三公标价第一千万,崔烈之后的太尉曹嵩,就是以标价买的。
  因为崔烈是天下名士,名望过人,声誉注重于四海,所以才得以半价买官,此事一时间被天下人传为笑谈。
  不过崔钧可不是个沽名钓誉之人,他也没买过官,西河郡这个太守的位置,是朝廷钦点任命的,没花钱!
  毕竟西河郡是匈奴的活动范围,不光没油水刮,来的太守还可能有生命危险。
  卖不上价,于是朝廷干脆就免费任命给崔钧了。
  崔烈半价买官,崔钧免费得官,这一门父子,在灵帝朝,也算是出了名的拼多多士人了。
  不过虽然崔钧受犬父所累,名声不太好,但他本人却是一个实打实的能臣。
  有经略州郡的才能。
  年轻的时候又好结交侠客。
  因此和他对面的这位游侠,徐庶徐元直成为了密友。
  崔钧别的不说,眼光绝对是一流的。
  年轻时就看中了徐庶这么一个身怀大才的游侠。
  而后来诸葛亮隐居隆中时,自比管仲乐毅,天下人都耻笑诸葛亮眼高于顶、不自量力,只有崔钧和徐庶两人,认为诸葛亮确实有管仲乐毅的才能。
  当然了,如今的诸葛亮年仅八岁,还没机会与这两位后来的密友结识。
  徐庶看着崔钧,他知道,崔钧这是在考验自己呢。
  崔钧乃当世大才,徐庶只不过是一介没怎么读过书的游侠,今年上半年杀人犯事,还是崔钧托人把他捞出来的。
  徐庶自认为才能不如崔钧。
  因此徐庶知道崔钧知道怎么做,崔钧也知道徐庶知道自己知道怎么做。
  崔钧这么问,自然就是在考验徐庶的才能了。
  徐庶想了想,回答崔钧:“匈奴祸乱并州,兄长的西河郡,更是饱受祸害,百姓流离失所,耕地日趋荒芜。
  朝廷委派兄长来西河郡,也是想进则遏制匈奴,退则保住西河郡不彻底沦陷。
  以愚弟之见,我们应当助那黑山校尉杨应一臂之力!”
  崔钧看了一眼徐庶,轻轻点了点头。
  他果然没看错徐庶,徐庶虽然读书不多,但是眼光过人,要是能饱学几年,必成大器。
  “可是那杨应先为黑山贼、后为白波贼,寇乱并州,他父亲杨奉在贼兵中也颇有声势,若支援他,只怕是驱一虎而引群狼啊。”崔钧感叹一声,又看向徐庶。
  徐庶想了想说道:“兄长莫怪元直说话直白,兄长居庙堂太久了,黄巾、黑山、白波之众,原本皆是良善百姓,是朝廷无道,他们才不得不啸聚山林。
  他们并非天生都是贼寇,也并非生来酷爱谋反,他们只是迫于生计,不得不为止。
  杨应出征前,我刚好路过安邑,寻访了安邑的百姓士人。
  他们说杨应进城后,劝阻杨奉约束部队,对百姓秋毫无法,更是缉拿盗贼,安定人心。
  我观杨应,乃是胸怀雄才伟略的仁德之人,若朝廷有道,国家昌隆,此人必可为经世之能臣。
  若朝廷无道,国家破败,就算黑山军不复存在,山野中的群狼也会越来越多的。
  况且如今朝廷被董卓把持,而杨应又强调他是投降朝廷,而不是投降董卓,可见此人眼光卓绝,绝不是短视之辈。
  若杨应能击败匈奴,必定能获得天下名望,届时天下人匡扶汉室共讨董卓,他一定能成为讨伐董卓的一把利刃!”
  徐庶是个游侠,相较于名士们,他更能体会民间疾苦,也非常讲究江湖义气。
  他觉得于情于理,朝廷都应该帮助杨应,毕竟杨应是在为国讨贼。
  要是因为他的身份就想坐山观虎斗,看他和匈奴打个两败俱伤的话。
  表面上看似对朝廷有利,实际上则是让天下想为国尽忠的人寒心。
  这是亡国之兆啊!
  况且现在朝廷是董卓把持的。
  杨应和白波贼这些群狼的存在,未必对朝廷就是一件坏事。
  徐庶一番话说完,崔钧抚掌而笑:“元直,我果然没看错你,可惜你家世太浅,颍川又是天下大郡,名士众多,你留在颍川,只怕不会有大作为,不如留在西河郡,做我一个幕僚如何?”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