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人在三国,横扫诸天 / 第82章 回到三国

第82章 回到三国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白波谷。
  杨应带着部队缓缓从两界门中穿梭了回来。
  拿下梁山后,杨应可没闲着,水浒世界的时间流速远远慢于主世界,是练兵的绝好地段。
  这半年来,杨应麾下的一万精兵,已经全部学会了军用杨家枪法。
  别看军用杨家枪法,和杨应自己的杨家枪法相比要逊色的多,只是给士兵操练的枪法,但是放在水浒世界里,也是绝妙的枪法了,甚至不逊色杨志的杨家枪和林冲的林家枪法。
  可以说,只要将这套枪法练纯熟,杨应部下每一个士兵,都起码能有后天三流的实力。
  可惜水浒世界的潜力太小,杨应的部队,学会枪法容易,想凭借军用杨家枪法提升自己的境界,速度就要远远逊色于主世界了。
  想到水浒世界里马上又要开始新剧情,杨应没有多待,带着部队返回了主世界。
  毕竟主世界才是最重要的,既然部队已经练好了武艺,也是时候展现展现实力了。
  白波谷口。
  当杨应的士兵列阵出发时。
  刚刚带兵赶来白波谷的韩暹大吃一惊。
  他本来想着,太原郡现在毕竟是他的地盘,让杨应去打匈奴,他自己却不出手,多少有点说不过去。
  所以才带兵想来助杨应一臂之力。
  当然了,除了帮杨应,韩暹也有自己的主意。
  那就是他也要凭借打匈奴,提高自己的威望,起码他手下的这两万精兵,得牢牢抓在手里,顺便也要让杨应知道他韩暹也不是吃素的。
  不要想着兼并自己。
  但是韩暹一来,就看见了军容肃穆,气势滔滔的杨应军!
  杨应的部下,连最普通的步兵,都矫健无比,登山如履平地。
  似乎已经达到了入流的水平!
  要知道韩暹自己,才是后天三流的实力而已。
  杨应就几天时间,竟然能把部队的每一个士兵,都训练到这种程度?!
  这实在是太惊人了!
  “几日不见,没想到贤侄的部队,竟然已经训练到这种程度了。”韩暹走到杨应的身边,感叹一声。
  杨应看着韩暹,笑着说道:“伯父过奖了,近来我刚好创立了一套适合士兵操练的枪法,便传授给了士兵们,听说匈奴人自幼练习枪法骑射,咱们得部队都是由老百姓组成的,不训练可不成啊!”
  杨应说的没错。
  匈奴虽然和汉军主力相比,战术、装备甚至武技都要差的多。
  但是和白波军比,那还是一个天一个地的。
  毕竟匈奴人是马背上的民族,骑射是他们生存的本钱,不学不行。
  因此匈奴人虽然战术、装备差一些,但是武德极为充沛,战斗力很强。
  绝不是好对付的,尤其是在野战的情况下。
  “贤侄说的有理,可惜时间仓促,伯父我部下的这些部队,恐怕是没时间操练了。”韩暹叹气一声。
  杨应真不愧是人中龙凤,不但武艺超群,对战略也如此精熟。
  要是他韩暹也有这样的杰出儿子,说不定这次取代郭太的,就不是杨奉,而是他了!
  “无妨,这次出征匈奴,既然我父亲派我前来,我自然要担当先锋,伯父你引大军作为后援,保障我军粮道即可!”杨应十分大气地接过了先锋的任务。
  现在的他,其实已经不把韩暹的部队放在眼里了。
  他如今麾下有三军
  左军由高顺统帅,高顺有五部兵马,一部八百人,其中一部是高顺的私兵部曲,高顺日夜操练他们,甚至还给他们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陷阵营”!
  右军由戚继光统帅,他有三营人马,编制和高顺的左军不同,一营一千人出头,三营一共三千余人。
  中军则是由杨应直接统帅,徐晃担任指挥官,也有五部,皆穿戴精良的特殊铠甲,号为“黄巾力士”,共有四千人。
  这三军,拉任何一军出来,都能轻松击败韩暹的两万杂牌军。
  如果说韩暹的部队,两个能打一个匈奴人的话。
  杨应的部队,就是真正的强军,完全称得上“一汉当五胡”的名头!
  有这样的战斗力,杨应当然要担当先锋了。
  抗击外敌,这可是名望啊!
  公孙瓒不就是靠着殴打乌桓、鲜卑人而成为一方诸侯的吗!
  “那实在太好了!贤侄我们何时出兵?”韩暹连忙问。
  “现在就出兵!”杨应斩钉截铁道。
  打匈奴,他不但要赢,而且要迅速打赢!
  因为杨应记得,董卓把持朝政没两个月,天下诸侯就要起兵讨董了。
  起兵讨董,说好听点是驱逐董贼匡扶汉室,说难听点,就是分赃大会。
  参会之人,能获得的名望、权利、利益,那都是数之不尽的!
  杨应可不想错过这么个抬高身价的好机会!
  晋阳城。
  栾提于夫罗正在宴饮群臣,匈奴谷蠡王,同时也是匈奴万骑长之一的去卑快步进入晋阳城的郡守府中。
  晋阳是太原郡的治所,城池颇大,郡守府修建的相当完善,此刻已经被于夫罗征做了他的官邸。
  看见去卑行色匆匆的走来,于夫罗有些疑惑。
  是什么事让去卑这么高级的匈奴大官这么急切。
  “单于,不好了!”去卑一上来就激动地对于夫罗说道。
  于夫罗实际上并不是单于,而是匈奴右贤王,而此刻,他正自称匈奴单于。
  他部下有近四万户,二十万匈奴人,这些人都以奉他为主,也乐于称呼他为单于。
  实际上,于夫罗和匈奴王庭,已经可以算作是两股势力了。
  甚至于夫罗还要比匈奴王庭要强上一些。
  毕竟他之所以进汉地,是当初张纯和鲜卑人叛乱,汉朝见张纯势大,所以从自己的藩属国匈奴国调兵来讨伐张纯。
  正是因为这一茬关系,于夫罗的匈奴军,其实可以算作是汉朝的仆从军,而非纯粹的匈奴军。
  由于南匈奴对汉朝的依附性极强,于夫罗的父亲老单于,又是半个精神汉朝人,他派给于夫罗率领的这些匈奴部队,都是精锐,而且兵力极多!
  正是因为于夫罗一家对汉朝太卖命,卖的还是匈奴人的命!
  因此其他匈奴人就不干了。
  他们趁着于夫罗带主力出征,干脆发动叛乱,干掉了于夫罗他爹,自己另立了一个单于。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