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三国:最强姜维,速通天下 / 第十七章 铁马秋风大散关

第十七章 铁马秋风大散关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完了,全都完了!”
  曹真的声音颤抖着,犹如丧家之犬,沮丧至极。
  昔日的愤怒与狠厉瞬间消失无踪,仅剩下的是深深的惶恐和无尽的畏惧。
  曹真做梦也想不到,这一切发生的如此突然。
  随着姜维及援军到来,全盘谋划都被打乱。
  关兴、张苞率兵往来冲锋,姜维的赤甲军更是如同一座小山,牢牢扼守在斜谷道的出口。
  魏军已经陷入困境,无法进退,只能拼命向山上逃窜。
  四面楚歌,风声鹤唳。
  “姜维,他怎么会这么快就来了?”
  曹真困惑之至。
  更让他不解的是,关兴张苞这些蜀汉主力部队,居然也跟在姜维身后,诸葛亮大军莫非已经越过陈仓,深入至渭水平原。
  “我原本应该是掌控整个棋盘的棋手,为何现在反倒成了棋子,难道从一开始我的计划就被他们看穿了吗?”曹真的心越想越是惊恐,越想越后怕。
  “曹真老贼,还不束手就擒!”眼见蜀汉军的兵马越来越多,声势越来越浩大,赵云已无心防守,骑马冲向曹真,意欲一决胜负。
  赵云五十多岁的高龄,依然以矫健的身姿活跃在战场之上,其人长发花白,银丝被汗水打湿,微微显得凌乱,但那阔面重颜下,一双剑眉星目依然闪烁着寒光。
  曹真后退半步,穆然感到凛冽的杀气。
  天色已晚。
  夜色弥漫,远方尘土飞扬,视线模糊,看不清究竟有多少蜀汉兵马。
  “难道还有援兵?”曹真心中暗自嘀咕。
  “如果继续打下去,我大魏可能会胜,但结果一定是惨胜,这不是我想要的胜利。战局如此,赵云已不可能擒获或斩杀,甚至连我自己都可能遭遇危险,这场战斗是时候结束了。”
  “其次,倘若身后真有蜀军援兵,到时候把斜谷围的水泄不通,被关门打狗的就是我曹真了。”
  斜谷道地形狭窄,既不适合大规模的阵列展开,也难以进行有效突击。山林环境错综复杂,对战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曹魏大军的伏击未能奏效,曹真自知再争一时之快,结果或许是得不偿失。
  面对蜀汉锋芒毕露,此刻唯一的出路就是暂时的退让。
  曹魏手下大军干系重大,绝对不能再出现闪失,一旦在斜谷被歼灭,恐怕整个三辅地区的防线都会崩溃。
  一念及此。
  曹真脸色一沉,脸上的铁青中透出一丝不甘,他狠狠咬牙道:“鸣金收兵!”
  “撤退!”
  “走!”
  山谷中,双方正在激烈交战,曹营八员战将听到鸣金收兵的号令,连忙脱身退出战场。
  “想走?”关兴张苞对视一眼,各自盯住一名落单的敌将。
  “给我把命留下!”张苞一声低吼,手中丈八点钢矛猛地刺出。
  几个回合就把魏将薛则刺下马。
  “留下首级!”关兴亦不甘落下风,挥舞着偃月青龙刀就冲杀上前。
  短短三个照面,同样把魏将董禧斩落马下,一刀两断。
  短暂的出手,干净利落的战斗。
  曹营的八员战将瞬间减少了两人。
  “……”曹真沉默无语,这场战役让他感到极其郁闷。
  从街亭的失败开始,一路败北,仿佛曹魏的颓势已经无法挽回。
  自街亭折了王双,一路败北,仿佛曹魏的颓势就止不住了。
  “蜀汉何时如此凶猛了?”
  曹真心中疑惑。
  短短一个月,蜀军仿佛发生了质变,一改往日消极防守的姿态,变得敢打敢拼,战术也愈发炉火纯青。
  兵法有云,侵略如火,不动如山,大抵就是如此。
  “难道真是天数有变?炎汉三兴的传说,终将成真?”
  曹真摇了摇头,不敢再想下去,其人亲自整顿兵马,急忙从斜谷道撤离。
  ……
  此役过后,蜀汉军斩获敌军上千名,缴得兵器一千七百余,兵甲四百副。
  这一战,姜维及麾下赤甲军率先抵达,不仅在关键时刻拖住了魏军的攻势,更是在危急关头救下来绝境中的赵云。
  “伯约的枪法独步天下,实在令我惊叹。”赵云在战后赞美,丝毫不吝溢美之词。
  他的目光和蔼,充满后继有人的欢欣鼓舞。
  “只是皮毛技艺,难比将军的神勇。”姜维谦逊回答,轻轻擦拭绿沉枪上的血迹。
  他的枪法,是经历无数战争洗礼和反复思索之后才总结出来,以经验累积而成。
  赵云继续说道:“伯约过于谦虚了,你的枪法集百家之所长,是我平生所未见,有机会,一定多多切磋武艺。”
  赵云久经沙场,眼光犀利独到,只是一眼,就揭示出姜维枪法的精髓。
  “不知伯约枪法乃何人所传,我是否有幸认识?”赵云好奇地询问。
  “……”姜维沉默了半晌,无法吐露真相。
  大抵是看出姜维有苦难言,或许是师傅不让说,或许是有谶言顾忌。
  “想来伯约的枪法是家传之艺,却碍于祖训,无法开口。”赵云释然道。
  世家家传绝学甚多,如颖川荀氏的《申鉴》,郭氏的《小杜律》,琅琊王氏的《齐论语》,东海王氏的《左氏解》。
  经书文章有家传,武学兵法亦有家传。
  “伯约既为姜姓,又通晓兵法,莫非是姜太公后裔传人?”赵云继续猜想道。
  “久经乱世,世系繁乱,难以追溯上古先辈,或许是姜太公族裔,或许不是,谁又能说的清呢”姜维含笑回答。
  姜维对于过往的羁绊并不看重,他认为生逢乱世,自然要全力为此世之安宁奋战。
  “竟是如此吗……”
  赵云听闻亦落寞。
  天下纷乱已久,倶是流离无定之人。
  “听说老将军是常山人,如果有一天能够打回去,你愿意继续领军征战吗?”姜维沉默着忽然问道。
  “我当然愿意,甚至在梦中都期待着。我自从常山起兵,已经有几十年没有回去看看了……”
  赵云慢慢站起来,在斜谷道山坡上,他的目光穿过灯火辉煌的长安,越过重山复水,投向远方的常山。
  “那我们就一起打回去吧!”姜维握住绿沉枪,昂扬上前一步。
  “打……回去……”赵云的眼睛突然闪烁起火光,经过这么多年的四海漂泊,从北到南,从东到西,此刻他仿佛看到了那个熟悉而遥远的地方。
  “好,我们一起打回去!”赵云坚定道。
  “锵!”
  绿沉枪与亮银枪的枪身交汇在一处。
  或许是这个时代,武艺最精湛的两个人,他们的视线也同样交汇在一处,注视着远方的中原。
  纵使前路困顿难行,亦要砥砺奋进。
  为了那面赤色的“汉”字大旗,为了他们内心的使命,姜维与赵云将会继续战斗,直到最后一刻。
  ……
  翌日。
  赵云邓芝部、张苞关兴部、姜维部,率军北上。
  诸葛亮大军开赴陈仓以西的大散关。
  大散关是一个壮阔的边关,它位于崇山峻岭之间,犹如一道坚固的门户,抵挡住来自北方的侵袭。关口两侧的崖壁高耸入云,形成了天然的屏障,关口前方的空地上,蜀汉的军队列阵于此,声势浩大。
  “如今天下离乱,我大汉一朝奋起,收复雍州,以及凉州半壁,足以与曹魏分庭抗礼。”
  诸葛亮站在点将台上高声说道。
  吴懿、姜维、赵云、张苞、关兴、张嶷、张翼、王平、廖化等诸将俱在。
  大军整装待发,阵容严肃,齐声山呼。
  “北伐中原!”
  蜀汉的赤色旗帜插在城楼上,迎风猎猎飞舞。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我接下来说几点。”诸葛亮说道。
  “伯约,你负责记下。”
  “遵命!”
  ---我是谁主沉浮的分割线--
  “建兴六年秋,亮又率众十余万出斜谷,垒于陈仓之渭水南散关。”——《汉志·诸葛亮传》陈寿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