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儿臣参见母后!母后身体圣安!”小皇帝学着大人的模样,给皇太后夏氏请安。
“皇儿请起,来让为娘看看,哎呀!你看看都瘦了,还黑了!”
小皇帝起身之后,习惯性的跑到皇太后的怀里,依偎着自己的母亲。
“皇儿,在外这些时日,有没有受到难为?”
“没有!尚父带我去了好多地方,去了军营,里面有很多穿着铁衣服的武士,还有很高的马匹,马匹也穿着铁衣服。
母后,尚父还给了我一匹小马,有这么高!”说着小皇帝离开怀抱用手比量了一下自己小马的高度。
“真好!皇儿会骑马了,是你尚父教的吗?”
“还不太会!尚父不允许我自己骑,只能坐在马背上,让他牵着走。尚父说,要等到我长大之后,才能自己骑马。”
“嗯!你还小,等长大了再骑马。
你尚父还给你说了什么?有没有提到母后?”
“尚父说,军营里的武士都是保护我的,让我好生对待他们还有他们的家眷,不要饿着他们。
尚父没有说到母后啊!
啊!还有……,还有我们还去了皇庄,尚父说那是我的庄子,里面种植的粮食全是用来给我的。
不过庄子里的人好可怜,都没有好衣服穿,还有人穿着草做的衣服!
母后,你见过草做的衣服吗?”
“草做的衣服?!母后当然见过,你外公年轻的时候,就有一件蓑衣,是雨雪天穿的,能防雨水。”
“尚父说,他们是因为穷,所以没有衣服穿,只能不是下雨天也要穿草做的衣服。
还说是庄子上的管事,太贪婪了!偷了属于我的粮食,自己享用。”
“哦!你尚父惩罚那个管事了没有?”
“惩罚了吧?反正我是没有见到,只见听尚父话的穿铁衣服的武士,把管事还有其他坏人,都抓起来了。
母后,以后皇庄的租子我只要一成半,其他的都给庄子上的人。
尚父还夸我呢!”
“好!好!吾儿有心了,将来一定是个好皇帝!”
“嗯!尚父也是这样说的。就是父皇不在了,不然他也会夸奖我,对吧?”小皇帝黯然的说道。
“对,你父皇也会夸你的。你父皇不在了,还有为娘呢。”夏氏一把拉过小皇帝,抱在怀里安慰道。
“皇儿,母后给你找个师傅怎么样?有师傅教着,将来也能学本事,做个好皇帝。”
“不要!”
“没有师傅教,是做不好皇帝的,为什么不要啊,是你尚父不允许!”夏氏脸色一变,继续问道。
“没有啊,尚父没有说。我就是不想找师傅,我还要跟着尚父继续出去忙呢,没有时间跟着师傅。”
夏氏准备给小皇帝找师傅的事情,不是心血来潮,突发奇想的主意。在此之前,荣喜伯夏国丈借着进宫看望女儿的机会,已经给皇太后提过。
朝廷里的其他势力,希望能把触角伸到皇帝身边,现在摄政大臣把持朝政各部尚书都是他们的爪牙。
九大摄政大臣里面,唯一对文人比较宽厚的是杨世连,之前是兵部左侍郎,现在只有摄政大臣的职责,六部里面已经不再挂名。
失去了具体管理一部的权柄,虽然听起来摄政大臣作为天下九人之一,但是因为自己的政治倾向,跟其他八人不对付。
所以处理具体朝廷政务上,十分被动。
就联合太学、翰林院和都察院等文臣,想出了一个给小皇帝安排大学士讲经学,顺便暗中影响小皇帝的成长。
所以才有了夏国丈提前进宫打招呼的事,皇太后夏氏听后,也觉得是个好主意,正好借着机会,把小皇帝留下宫中。
“靖远伯,你终于回来了,这是从宫中传来的太后懿旨,言说陛下年幼,需要安排大儒教习经典。”
回京后,摄政大臣会议,李有粮就不能缺席。
会议一开始,今日的主持周王,就对李有粮说道。
“对于此事大家怎么看?”李有粮没有当场表态,反而问道。
“陛下现在三岁多,按照惯例皇子是在五岁开蒙,现在就请大儒给陛下教授经典是有点早。但是,为了天下百姓,为了陛下早日明理,我是同意太后懿旨的。”杨世连抢先说道。
“其他人呢?有没有不同意见。”
“太早了,有违天性!贫道不同意!”
李有粮很意外张天师直接表示反对,根据李有粮得到的消息,张天师一门在本朝一直是低调行事,很少发表对政务表态。
在成为摄政大臣之后,除了在重启社学上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观点之外,其他的议题全部是弃权。
其他人对此也是很意外,纷纷看向张天师。
“贫道不是反对给陛下请教习,这是一定要经历的。但是,天性不可泯灭,三岁孩童正是天真烂漫之时,此时给陛下招来夫子,学习那些经史典籍。
就不怕压制陛下天性,适得其反嘛!
靖远伯此前带着陛下四处走走看看,了解世间百态,贫道觉得挺好!”说完后就闭眼不言,进入入定状态。
“宗室是如何打算的?”李有粮问道。
“宗室这里也是因为陛下的年岁太小,而且将来的教习,也不会从名家大儒中找。
其实,宗室已经有关于太子的教育方略。只是先帝去的早,还没有对皇子进行。
先皇还是太子之时,其实就已经开始试行。除了东宫准备的先生之外,还有一部分是内卫负责的。
具体情况本王也不是很了解,靖远伯,先皇留下你有没有跟你交待?”
“嗯!这倒没有,先皇只是把陛下托付与我。如果大王说内卫负责一部分先皇的教育的话,我差不多知道是如何了。”
东宫里对太子的教育,算是帝国传统的皇室子弟教育,教授一些儒家经典,还有为君之道。
但是内卫也加入进来的话,肯定跟那些精灵有关。出于不同文明,还有他们漫长的生命里积累的经验。
对开拓帝国继承人的视野,是有利的。
“靖远伯知道?”
“嗯!八九不离十,既然宗室也已经有太子的教育方略,又有先皇的例子在那里。
陛下的教育问题,先暂且搁置吧。
宗室那里提前准备找合适的文武先生,天师府也准备一位道长。
这三位等陛下年满五岁之后,开始启蒙时用的到,之前还是由我负责。”
“靖远伯,你想踢开大儒!离间士子跟陛下的关系!”杨世连大声说道。
“呵呵!好大的帽子!不是还让宗室给陛下找文先生,你这张嘴就给人扣帽子的习惯,还真是有文士风范!哼!”
“你……,好一个匹夫!”杨世连气的用手指着李有粮。
“靖远伯,可有具体的要求?”张天师没有理会杨世连,直接打断问道。
“你们道门看着找就行,不要太古板就行了,教小孩子嘛,当然需要找心态好,喜欢小孩子,比较活泼一点的。可别找个老神仙下山就好!哈哈……”
“贫道这就有数了!”
其他几位藩王互相看了看,又跟其他几位封君小声的商量了一下。
庆王说道:“好吧,就先按照靖远伯的意见处理,太后的懿旨驳回。英国公和魏国公你们负责寻找合适的武先生,文先生就由宗室负责。”
武先生就是负责军略和个人武技的教习,宗室里的其他皇子们的学业差不多,也是学文和习武。
传统文化方面,李有粮自己教不了,军事上也只能是从战略上教一点,行军打仗方面李有粮虽然经历了战争洗礼,但是跟出身将门的将领比起来,还是有所欠缺。
一直以来李有粮的战斗模式,就是装备压制,结呆阵打呆仗。至于个人武艺方面,李有粮倒觉得可以教授小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