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卖草鞋的大耳贼 / 第263章 世界的真相往往都是残酷的

第263章 世界的真相往往都是残酷的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265章世界的真相往往都是残酷的
  
  杨彪下值,袁娥亲自帮着丈夫换下朝服。
  
  因为挂念儿子,便拐着弯打听。
  
  “修儿第一天上值,也不知道和同僚相处的如何?吃不吃得惯衙门里的饮食?”
  
  老夫老妻,杨彪岂能不知夫人所想。
  
  “衙门定制套餐,几百人都一样,你操个什么心呐?”
  
  袁娥急了,愤愤地反问道:“你这个当爹的不操心也就罢了,我当娘的问都不能问了?你看看,天都黑了,修儿还没回来,准是遇上事了!”
  
  杨彪见夫人真动了肝火,又赔着笑说道:“太后圣明,天下太平,哪里会有什么事,你啊,可不要胡思乱想自己吓自己。儿子这么大的人,也算机灵,放心,没事的。”
  
  顿了顿,杨彪不得不把自己听到的风声透漏几句。
  
  “总理点名,让修儿进了联合调查组。”
  
  “什么联合调查组?调查什么?”
  
  “不就是黑移民和失业劳工咯,一多月前,衙门就从多个单位抽人开展调查,估计很快就会采取革新举措了。”
  
  袁娥不解地问道:“一个多月前?没听到风声啊?修儿进调查组做的什么差事?”
  
  “观察员,据说只有建议权反馈权,没有执行权,直白讲就是看客。”
  
  袁娥不满意了,儿子自幼聪慧,经史子集无一不精,见识见解也远超同龄人,只能当看客,有些过分呢。
  
  “我就说吧,还是把那位得罪了,连个正经差事都没有……”
  
  杨彪又好气又好笑,摇了摇头,说道:“夫人呐,你怎么好不晓事?修儿初来乍到,啥也不清楚,怎么能做事?老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是骡子是马,看修儿自己造化吧。”
  
  说完,溜达进院子,躺在靠椅上休息。
  
  袁娥冲丈夫吐舌头,低声嘀咕:“亏得是我生的,要不然,真以为是你捡来的呢!”
  
  这时,婢女过来禀报:“夫人,公子下值回来了。”
  
  “嗯?回来怎么不见人?”
  
  “公子直接回屋了,瞧着脸色不太好呢。”
  
  一听这话,袁娥立即心疼起来,准是在衙门里受了气,哎呀,可别自个气坏了身子。
  
  推开杨修虚掩的房门,昏暗中,袁娥见到儿子躺在床榻上,连官服都没换。
  
  “修儿?”袁娥轻轻呼唤,一边点亮烛火,一边宽解道:“新人入行,挨骂受气是免不了的,你要心里有数,不可随意置气,更不可莽撞……朝堂衙门是讲资历的地方,且得慢慢熬呢。”
  
  这时,袁娥发现儿子带回府的一大叠《读后感》。
  
  看了几篇,简直气炸了。
  
  “好哇,还是总理呢,变着法子羞辱人,太过分了!不行,我得告诉你阿父……”
  
  不料,杨修一跃而起,一手按在《读后感》上并出言拦阻。
  
  “阿母,您就别添乱了!”
  
  “咦?你这孩子,没大没小,怎么和娘说话呢?”说完伸手去试探儿子的额头:“也没发烧啊?”
  
  杨修很无语,耐着性子解释道:“阿母,孩儿在想事情,没有说胡话。”
  
  “想啥呢?说给娘听听。”
  
  杨修遭到打脸,心里却很憋屈,挣扎了一下,看了看娘亲灼灼的眼神,终于还是说了出来。
  
  “这些人不知道作者是我,我去收集时,他们没在意我是谁。不能这些都是真话,可砍掉一半也足以说明我之前的看法有失偏颇。”
  
  袁娥问道:“然后呢?”
  
  杨修定了定神,很是惭愧地问道:“若将来,他们得知这篇报道是我写的,会怎么看我,怎么看杨家呢?”
  
  袁娥点点头,儿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便是有了进步。
  
  至于他担心的问题,确实也应该好好考虑,不过终究是经历的少了。
  
  年轻人把面子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这是不正确的。
  
  “见到总理了吗?”
  
  “啊,见了,只是……”
  
  见儿子欲言又止,袁娥问道:“怎么?是不是训斥你了?”
  
  “不!”杨修否认,接着说道:“总理没把我的话放在心上,还说,我们家可以做到五世六世三公。”
  
  “唉?他当真这么说的?”
  
  “是,总理似乎对孩儿有栽培之意,确实胸怀宽广,看来世人多有误解。”
  
  袁娥追问道:“栽培,就是做观察员?到底怎么说的?”
  
  杨修很惊讶,他记得自己没有说起过:“阿母怎么知道我做观察员?”
  
  袁娥笑了笑说道:“朝堂和筛子一样,哪有什么秘密?对了,你以为这差事怎样?”
  
  杨修琢磨了一下,爽快地说道:“他们调查了近四十天,孩儿打算先看过调查卷宗,再跟着他们跑一跑,多了解真实的情况再说。孩儿今后一定谨言慎行,不给家门抹黑。”
  
  “好!”不知什么时候,太中大夫杨彪站在门外,目露赞许地给儿子叫好。
  
  “吃一堑,长一智!满朝诸公,也就总理务实。也正因为做出了业绩,才会被人嫉妒诋毁,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嘛!”
  
  “阿父!孩儿愚鲁不孝,令家门蒙羞,请阿父责罚!”
  
  杨彪哈哈大笑,不屑一顾地说道:“浪子回头金不换,你有这份认识,便是家门之幸。今日,你长大成人,今后,为父不会再责罚你了。走,吃饭去!夫人,多备一副酒盅。”
  
  袁娥喜上眉梢,丈夫看人一直很准。
  
  今日居然难得夸赞儿子,还准许饮酒,明显很高兴,对儿子放心了。
  
  真没想到,儿子第一天上值,就有这么大的变化,天佑杨门。
  
  饭桌很和谐,饭后,杨彪带着儿子来到书房。
  
  大致了解一天的经历后,杨彪认为,刘备的处置没问题。
  
  至于《读后感》,很大可能是针对联合调查组的工作,至于儿子的感受,纯属误伤。
  
  毕竟,堂堂一国总理,和一毛头小子斤斤计较,岂不是闲的蛋疼?
  
  对于担当观察员一事,杨彪从人性底层逻辑和职场潜规则的技巧层面,对儿子倾囊相授。
  
  杨修的三观支离破碎,他不相信,一直宣讲仁义礼信的父亲,居然对人性设想的如此阴暗!
  
  “阿父,为何孩儿此前,一直未曾听您说起过?”
  
  divclaot;contentadv“少年的世界,和成年人的不一样。生存是第一要务,其次是权利争夺,其实无非弱肉强食。”
  
  遭受巨大冲击的杨修,一时间竟然不知说什么好。
  
  杨彪再次提醒儿子:“我听说你那衙门壁廊上有句话:想打败坏人,必须比他们更坏。”
  
  杨修一点就透,父亲的话他明白。
  
  你可以不用那么坏,但你必须了解坏人的手段,并找到反制的对策。
  
  “谢谢阿父教诲!”
  
  看着步履沉重的儿子,杨彪在心底叹了口气,无忧无虑的儿子,估计一去不复返了。
  
  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洛阳晚报》揭开移民与劳工的黑幕,震动了广大的善良民众。
  
  因而,在发酵数日后,一场针对权力机关的底层民众抗议风潮,渐渐汇聚成型。
  
  共和1032年7月13日,长乐太后留对总理刘备。
  
  御花园,凤仪亭。
  
  经过华佗神医的精心医治,略显发福何太后坐在特制的沙发上,气色很是不错。
  
  如今,她可以说出单音节的字:“坐!”
  
  “谢太后!”刘备躬身行礼,复立后说道:“太后安康,国之幸事,万民之福!”
  
  何太后微笑应对,见刘备坐下,左丰上好茶点,才开口。
  
  “移,民。”
  
  尽管只有两个字,但刘备了然于心。
  
  舆情嘈嘈,暗流汹涌,经历过多次动乱的何太后,对此颇为忧心。
  
  “太后勿忧!治安省已经全盘掌控,限于司法职权,待其出手,一网成擒。”
  
  何太后点了点头,既然刘备当面保证,应该没问题。
  
  不过,目前,有一桩事情,让她的内心难以平静。
  
  “换,届。”
  
  明年,不仅天子要举行票选,在刘备的谋划下,总理衙门也将进行换届选举。
  
  因董卓政变而倒霉的王允,官降三级从两千石降到六百石,勉强还能在大朝会上朝。
  
  若非太后看在皇叔泰山的面子上,这货很可能又被赶到巴蜀当县令。
  
  这次,王允老实多了,在太常寺担任寺丞,几乎等于荣誉养老。
  
  当郭嘉找到他,让他出面,提议总理衙门换届选举。
  
  王允差点吓尿了。
  
  但最后,他还是在七月大朝会上,“大义灭亲”地提出限制总理的权柄。
  
  即,效仿天子票选。
  
  一石激起千层浪,殿上殿下炸开了锅。
  
  皇叔总理,德高望重,开疆拓土,文治武功,直追先贤,全方位仁政爱民,可谓再造大汉的不二功臣。
  
  你一个墙头草,不思悔改,整日里钻营投机,蝇营狗苟,还要不要脸了?
  
  不过,当日,朝堂重臣并未发表意见,何太后也仅仅将奏章留中,不置可否。
  
  当这阵风潮稍稍平静,何太后单独召见刘备,是想进一步了解这位总理的真实意图。
  
  “太后容禀,此事确实是臣的意思。前段时日臣偶有心得:人生不过百十载,赤条条来,赤条条去,为何非要你争我夺,我死你活?究其根源,惟‘需要’二字。”
  
  “人从呱呱坠地开始直到长大成人再到临终,需要衣食住行维持生存,否则一切成空。”
  
  “当生存无忧时,猛兽敌人乃至自然灾害和伤病,会随时威胁我们的安危,此时,我们便会去追去安全。”
  
  “解决了生存与安全,我们会寻找归属和情感,与家人和伴侣在一起,不会感到孤独无援,生活变得更充实。这便是家庭,宗族,部落,城邦乃至国家的来源。”
  
  “实现上述三个阶段,每人在与亲友邻里交往中,会渴望被尊重,被需要的心理。这便是催人上进,乐于助人的原始动力。太后以为呢?”
  
  何太后微微颔首,说道:“有,理!”
  
  刘备不确定对方能明白多少,不过既然说到这里,那便直接讲完好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存,安全,归属,尊重已经足够其奋斗一生。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跳脱出来,不在为外在的因素束缚,会去挑战自我极限,从而获得自我价值的升华。”
  
  “比如道家的修行,小乘佛教的教义,射手的反复练习,甚至庖厨的料理制作。而臣,则是希望能够改变这个世道,让百姓每日多吃一碗饭,每季多添置一件衣裳,生病得到救治,困苦得到援助,活的更像人。”
  
  何太后听的很认真,以她的阅历,几乎可以确定,这是刘备的真实心声。
  
  “掌,权,好。”
  
  刘备微笑着问道:“圣明无过太后!臣掌权柄,固然可以维持,然,臣不敢保证后继者能够延续,人心猜不透,那就用最恶处考量。一旦残暴不仁者上位,势单力薄的百姓该怎么办呢?”
  
  何太后不说话了。
  
  董卓之乱,殷鉴不远,谁能担保将来掌权者,个个都是高风亮节的仁义君子?
  
  刘备站起身,拱手说道:“故,臣以换届,定下规矩,每位掌权者不可超出两任,以防日后有人恋栈不去,权倾朝野。”
  
  “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军队受制于任何个人,都是极其危险的,必须拆分其职能,练兵,调动,统兵三权分立,互不隶属,再通过后勤制约,可将内乱削减至最低。”
  
  “至于抵御外辱,当推行民兵后备役,放权至县乡。各地按照人口比例划定民兵数量,闲时务农务工,战时保家卫国。”
  
  何太后,左丰连连点头,皇叔博学多才,治国安邦整军样样出色,真是全才。
  
  刘备斟酌了一下,说道:“天子票选,一人上位,臣以为另一人可谓皇储。将来或有子孙延续,可按照次序皆列为皇储,凡成年皇储,皆有资格接受票选。”
  
  太后这时,已经大致明白,刘备的想法,问道:“天,子,无,权?”
  
  刘备点点头,说道:“天子为帝国最高元首,觊觎者不计其数。一旦执掌大权,必成孤家寡人,终日处于生死威胁之下。若放了实权,可保刘汉天下万世不竭,子孙能平安终老。”
  
  何太后很矛盾,这等于自己的儿子将来再也不能生杀予夺,反而要看总理衙门的脸色,毕竟粮税物资都由财政部管辖。
  
  但,她明白,后代想要活命,就得舍弃世俗权柄,被朝堂供养起来。
  
  道理很明显,刘备对他自己包括皇室,都做了预防性制约,下手真狠。
  
  何太后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刘备也不急,改变观念很难,改变固有观念,难上加难。
  
  总之,半年后,换届之事,谁也不可阻挡。
  
  为了庆祝天子与总理衙门换届,为了提振国威民心,刘备正在秘密筹划一件大事。
  
  
  (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