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那夜长宁节宴过后约莫过了两三天,燕肃就派人到开封府相请柳铭章。
原本柳铭章还想推拒,但想到眼下正在放年假,左右也是无事,便受邀上了马车。
可是走出一路后,柳铭章却发现很是奇怪,因为马车没有驶去新城,反而是开上了朱雀大街。
问过马车夫才知道,原来燕肃此刻正在大相国寺中,他为什么会在那里却没有说明。
相传,大相国寺始建于北齐。
北齐高欢是北魏的权臣,在他死后长子高澄即位准备篡夺北魏的政权。
只不过有曹操与曹丕的珠玉在前,看不惯的人早就看不惯了。
于是某天一位家奴刺杀了高澄,高澄死后由高欢的次子高洋接替篡位大业,正式登基改国号为“齐”。
短短二十几年的国祚,北齐被称为“禽兽王朝”,并且非常崇尚佛学,许多大型寺庙便是在那时修建的。
自古以来信封佛教的王朝都不会有好下场,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
倒不是说佛教不好,而是因为佛教的学说太过于唯心,同时缺少一份统治纲领,非常容易被有心之人利用。
正因如此,在北齐高家大肆尊佛以后,但凡有人犯法就选择皈依佛门,借此逃避刑法追究。
到后来,大量罪犯剃了光头以后更是肆无忌惮,利用国家保护伞大肆放高利贷,弄得民不聊生?
最后老百姓连田都不想种,活不下去就皈依佛门去行骗,国家也进入一个极其动荡不安的时期。
与北齐一样割据的北周也在这样的氛围下发展,不过宇文邕敏锐察觉到佛门的危害,在他隐忍铲除宇文护亲政后狠心灭佛,经年下来政治逐渐清明,国力为之一振,最终灭掉了北齐。
时间进入唐朝,本来李唐是尊道的,毕竟老袡也姓李。
可惜武则天为了登基大肆毁道尊佛,佛家在武周时期再次得到发展。
唐朝中后期的许多皇帝都亲佛,唐武宗才抬了抬手灭了会儿佛,国力就开始强盛。
要知道,藩镇虽然不听话,但在很多时候还是知道上缴赋税的。
偏偏佛门不是,他们常打着国家旗号设道场宣扬佛法并聚敛钱财。
佛家虽然听话,但聚敛百姓的钱财却无一分上缴国家,晚唐国力孱弱与历代皇帝亲佛不能说没有一点关系。
也正因为唐武宗之后的几任皇帝没有持续灭佛,才使得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宋代。
到了北宋时期,大相国寺俨然成为了赵宋的皇家寺庙。
当马车驶入大相国寺,柳铭章也明白燕肃为什么会选在这里见面。
便是因为这个地方足够大,而且不是每天都对外开放,是他众多实验室中环境最好也最宽敞的一处。
在车夫的带领下,柳铭章穿过大雄宝殿的廊宇来到藏经阁,看到后殿一间偏僻的小院里,燕肃正拿着一叠设计图纸指挥几名内侍官鼓捣一辆小木车。
柳铭章好奇下便想上去询问,一旁的内侍官远远瞧见便迎上来躬身行礼道:
“这位便是开封府司法参军柳大人吧,不巧燕学士正遇上几处瓶颈不便受人打扰,咱家在房内奉了些茶水,参军可先休息一下。”
燕肃转头瞥见眉头一皱,将图纸递给一旁侍奉的太监,朝柳铭章走来时对内侍官道:
“卢公公,如今午时已过,去准备些点心来,让匠人们也休息一下,燕某正好和柳大人有几句话要说。”
听到燕肃的话,卢公公显得有些为难,不过还是按他说的,吩咐手下的太监安排午间点心。
燕肃看着内侍官走远,一把拉过柳铭章沉声道:
“铭章,那夜你也太冒失了,怎么可以写下那样的诗献给太后?”
柳铭章闻言大大一愣,张了张嘴一时间竟没反应过来,许久才支吾着说道:“献,献词而已,况且太后,好像也没什么不满意的,不然她也不能赐我进殿,想来……想来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没问题?你这首诗问题大了。虽然太后没看出来,契丹人也没看出来,但御史谏官们心里却清楚得很。要不是你官微,他们也不想当面得罪太后,否则元夕一过,你的名字会出现在御史弹劾奏折里。”
燕肃心有余悸地说道。
到这里柳铭章还是没听明白,那夜写的诗他记得很清楚,愣了半天都没发现问题出在哪里。
燕肃见他呆愣,张望四周无人接近,便小声对他说道:“‘瞻台神御或为仙,夙叹心忧夜不眠’这句,你是在用青词体阿谀奉承太后。”
柳铭章知道燕肃说得没错,他原本的想法就是跪舔嘛,燕肃说得也没什么不对。
可凭什么满朝文官都在献词阿谀奉承,唯有他柳铭章阿谀奉承就不行呢?
想到这里,柳铭章心内一阵不服气,解释道:“帝后在百姓眼中堪比仙家,摆在神御殿天章阁中供人瞻仰的坐相不也是如此吗?学士未免太过小心谨慎了吧?”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燕肃见他死鸭子嘴硬,沉吟半响才叹气道:
“将使幽都玄武域,屏留朱雀镇南天。要不是你措辞分寸间尚有转圜的余地,此刻怕是已经下了大狱。”
“没这么严重吧?”柳铭章挠了挠后脑勺,感觉大学士有点小题大做了。
“这还不严重吗?”燕肃瞪大了眼睛问道:
“那你告诉我,你用的这个‘将’字,是读作将送的将,还是将帅的将?还有你这个‘使’字,是作使节的使,还是驱使的使?”
“聂壹于马邑之谋事败,挑起汉匈战争近百年,其后聂氏改姓张氏避祸三百余载,此前车覆,后车戒也!”
听到燕肃的诗词赏析,柳铭章顿时呆愣在原地,回想当时写下这首诗时根本没想这么多,单纯就是想阿谀奉承一下刘太后而已。
若是按照燕肃的阅读理解……
不!确切的说,是他这措辞本身就存在的另外一层意思。
如此一来,轻则会被扣上一顶主战派的帽子,重则还有意图挑拨两国开战之嫌。
另外再加上首句存在的青词体和固有的奉承意味,燕肃话都不需要讲太多就已经让他冷汗津津。
这时内侍官卢公公去而复返,说是点心已经命人备齐,燕肃看到柳铭章读懂了自己的意思便不再提及前言,转头像他介绍起这位卢公公。
这个卢公公大名卢道隆,是太后派下来协助燕肃搞研发的。
因为御史谏官们老是上奏说宫中仆役人数太多虚费衣食,太后顾及皇家体面这才想了这么个法子,给内侍们找点无关国政事情做,也好堵住御史谏官们的嘴。
但柳铭章知道,正是因为刘娥这手骚操作,让献上复刻版“记里鼓车”的人变成了这位卢公公,细想还真替燕肃感到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