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武侠仙侠 / 王途霸业 / 第二章 立储之争

第二章 立储之争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要说到这次鹰族的叛乱,倒是跟鹰王室的立储之争分不开。
  鹰王的两个儿子,其实都不是等闲之辈。大儿子冯开瑞处世圆滑,为人八面玲珑,喜好结交朋友,善于察言观色,很能拿捏人心,总是能够把事情做的恰到好处。而小儿子刘开奇为人正直善良,常怀有仁义之心,又有雄才大略,做事总是尽心尽力。
  说到两个公子之间的关系,其实也还好,毕竟是亲哥俩,两人一起长大,冯开瑞大了冯开奇三岁。后来多少受到朝堂的波及,再加上两人的性格越来越不和,关系也也变得一般了。
  鹰族之前立储的规矩一般都是立长子,由于此前鹰王并没有一夫多妻的先例,所以鹰王的长子当然就是嫡长子。
  可是现在却不同了,要知道鹰王的长子是庶出,而王后亲生的嫡子并不是长子,这就让人犯了难了。
  公元880年,鹰王因为过度沉迷于酒色导致身体江河日下,两个儿子也都是二十好几的人了。众大臣和二王妃撺掇着鹰王立储,至于储公子之位到底花落谁家,这却让人犯了难。
  后宫分为两派,大臣们也分为两派。有的大臣认为应该立嫡,有的大臣认为应该立长,王后和二王妃也都分别力挺自己的孩子。
  如今朝廷内奸臣居多,鹰王更喜欢长子冯开瑞,半数以上大臣附和立长子冯开瑞为储公子。原本鹰王已经有心立长子,诏书都拟定好了。
  宫中的立储之争闹得沸沸扬扬,在外的王族岂能一点都不知道。就在鹰王要颁布诏书前不久,梁王冯绍亭(鹰王的胞弟)突然传来了一封书信,信中的内容让鹰王不得不思考再三。
  在信中梁王先是数落鹰王不尊鹰族传统,娶了三门妻子,让鹰族在风之种族中颜面失。后来劝谏梁王立嫡长子冯开奇为储公子。并在信的最后,梁王还指出前公主(鹰王的姐姐)也支持立嫡长子。
  尽管鹰王看到之后肺都要气炸了,但是又不能明面上跟梁王唱反调,毕竟梁王手握重兵,现在还在北方防御狼族和熊族。不得已,鹰王只能将诏书撕毁。
  后来为了缓解立储之争的压力,鹰王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将写好的遗诏放在一个盒子里,而这个盒子放在了朝堂之上的一块匾后面。
  鹰王对外宣布,这个盒子上面写了他的继承人的名字,但只有他死了之后才能打开。朝堂中日夜派兵把守,如果有人在他死之前打开这个盒子,便会满门抄斩。
  但是这样却搞得众人一头雾水,支持冯开瑞的人认为上面写的可能是冯开奇,支持冯开奇的人认为上面写的是冯开瑞,而且越想越有可能。
  但是立储之争告一段落,但是并没有结束。半个月后的一件事,让这件事再次有了玄机。
  那天冯开奇换成普通人的服装,来到大街上溜达,偶然发现并州总督汪清明来到了阳城。因为在好多年以前的时候,汪清明曾经在宫中做过事,冯开奇一眼就认出了他。但并州总督并没有去皇宫,而是去了执事大臣府。
  这里说一下,鹰族中央文官最高级官员有两人,负责制定政策、计划、行动的叫做执政大臣,负责执行的叫做执事大臣。而武将最高级官员分为护国大将军和镇国大将军。
  按规矩州一级的官员不管有没有事,来到了阳城都应当先拜见鹰王,很明显并州总督有点不太对劲。过了一会汪清明从执事府中出来,冯开奇就让自己身边的第一高手张元泰暗中跟着他。
  只见并州总督来到一家当铺之后,跟老板说了几句话后,就走了出去,到了一家客栈歇息。到了晚上,这个汪清明来到了当铺中取出了什么东西,张元泰由于离得远,也看不太清,只觉得那个东西会发光。
  随后,汪清明便鬼鬼祟祟地拿着东西去了执事府。鹰族向来轻功较好,张元泰更是高手,便偷偷潜入了执事府中。果然二公子的猜的没错,汪清明有重要的事情想要执事大臣刘琦“帮忙”。因此,汪清明送给了刘琦三个浅绿色晶莹剔透,但又好像会发光的美玉。
  张元泰将偷窥到的结果告诉了二公子,二公子很生气。之后将这件事告诉了鹰王,鹰王连夜召见了执事大臣。
  在鹰王询问此事的时候,刘琦心头一惊,但是脑子一转之后立刻供认不讳。鹰王很生气,立刻就要卸了刘琦的职。
  可是后来刘琦的一番话,让鹰王喜笑颜开。刘琦告诉鹰王,汪清明确实给了他三个绝美的绿玛瑙,据说这些绿玛瑙产自螳螂族的圣骑森林,一百年才能自然形成一颗,及其珍贵。
  但是这些绿玛瑙是并州总督托刘琦将这些绿玛瑙进贡给鹰王的,自己明天就要拿过来。而并州总督知道鹰王身体不佳,再加上,并州传来紧急事务,所以并州总督没能来王宫面见鹰王。
  至于汪清明说的事情,是想降低并州的商业税,让老百姓过的能够更好。仔细一听,刘琦不仅将自己贪污的事情撇的干干净净,而且还把汪清明给捧了一番,鹰王变得很是高兴。
  看到鹰王的脸色转好,刘琦立即说明要把绿玛瑙送进鹰王。尽管鹰王很喜欢,但是还是故作矜持地说道:“明天上朝的时候再拿吧!”
  很明显刘琦的话漏洞百出,汪清明白天就在阳城,晚上又去了执事府,这难道叫没有时间吗?而且既然是商讨商业税的事情,为何不去找执政大臣李德林商议,执政大臣管政策的制订。
  尽管二公子很费力地在解释,但鹰王却有些不耐烦,训斥二公子冤枉良臣。冯开奇只能悻悻地离开,而刘琦却低着头偷偷的笑了笑。虽然损失了三颗绝世的绿玛瑙,但却保住了自己的乌纱帽。
  汪清明找刘琦到底所为何事呢?这个在之后会揭晓谜底。
  正是因为这个事情,让二公子和刘琦结下了梁子。刘琦是二王妃的远房亲戚,在立储之争中本就不站在二公子这边,再加上这件事,刘琦是没少给鹰王告状。再加上二王妃给鹰王吹枕边风,鹰王是更加不喜欢这个小儿子了。
  在刘琦和二王妃的努力下,没过几个月,鹰王以锻炼韧性的名义,将二公子发配到了幽州南康郡的治所东兴县。
  因为每年夏天鹰王会去那里避暑,所以就在那里盖了一个宫殿。说是锻炼,其实就是让刘开奇派到那里去监工。
  堂堂的鹰族公子,居然被下放到县城去监工,真是奇耻大辱。而且鹰王规定,除逢年过节以及朝廷有重大事件以外,不得返回阳城。
  可怜了王后,因为思念儿子,几乎天天是以泪洗面。但是鹰王因为老迈昏庸,只要小儿子不在面前天天向自己告状烦自己,调走就调走吧!
  不过在临走的时候,执政大臣李德林去送二公子。在路上二公子和他说起了自己的委屈,明明是为鹰族着想,可是却处处被打压。李德林并没有说话,听着二公子的话,他只是默默地点头。
  等出了阳城的城门,李德林告诉二公子:“此一别,天长地久;此一去,山高水长。公子请保重。”说罢,李德林便深深地握住二公子的手。
  但是二公子感觉到李德林手里有东西,他望着李德林的眼神,李德林点了一下头,二公子也心领神会。
  等二人分开手的时候,二公子立刻握着手,然后用手指一弹将那个东西弹进了自己的袖口。随后,二公子和自己的两个贴身侍卫张元泰、胡禄明一起骑着快马离开了阳城。
  等走远之后,二公子找个一个没人的地方,从袖口中掏出来李德林给他的东西。这是一个小信封,在信封上面上面写着几个字“请公子有难时再打开”。
  二公子和两个侍从也不清楚李德林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但是李德林是两朝元老,二十二岁时就在阳城做事,在朝廷众臣中德高望重。
  李德林为人低调,也是在朝中为数不多的良臣,而且还位居执政大臣。与那些敢于直柬的良臣不同,从不当面指出鹰王的错误,也不会让鹰王难堪,从来都是曲折进谏、旁敲侧击。
  在尊重鹰王的同时,能猜出鹰王的心思,并且跟鹰王讨价还价,这就是李德林。而那些敢于直柬的良臣,也都被鹰王杀得差不多了。
  据说梁王非常赏识李德林,在临走之前对鹰王说:“朝中有李德林,犹如长夜挂明灯啊!”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朝中不少奸臣诋毁李德林,鹰王都没把他撸掉。
  在立储之争中,李德林站在了皇后这边,支持立嫡长子为储公子。
  冯开奇被调到南康郡,二王妃和刘琦的势头更盛,而此时的鹰王的身体确实一天不如一天。看样子,在立储之争胜利了,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热门推荐
太乙最强装逼打脸系统玄浑道章大魏读书人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一品丹仙大乾长生坐忘长生武侠之神级捕快洪荒星辰道仙府长生玄幻模拟器真君请息怒绝世强龙诸世大罗大奉打更人皓玉真仙女帝好凶掠天记天元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