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天启皇帝的身后之事,自然无需朱由检亲自操办。被召进宫的众臣,哭也哭完了,拜也拜完了,也该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众大臣刚才亲眼看到,朱由检对魏忠贤恭敬客气的场面,心里也就大概有谱了。
亲近魏忠贤的官员,当然心里的石头落地。
本来排斥魏忠贤而被打压的官员,反正是被打压惯了,也本已经做好长期被打压的准备,大家伙儿的情绪还算基本稳定。
最主要大部分人,本来对天启皇帝也谈不上什么好感。
皇帝换谁做不行,只要自己的乌纱帽能保住,该享用的荣华富贵能继续享受,
就算让他们天天对着一头猪喊皇上,他们也愿意。
出了养心殿,很多人自然而然的,又像以往一样以魏忠贤为中心,亦步亦趋。
有个别厚颜无耻之辈,已经忍不住开始争抢着拍马屁。
“恭喜九千岁,贺喜九千岁,新皇登基,朝堂不稳。
以后的大事,看来还得继续仰仗九千岁拿主意。”
“那是那是,没看九千岁是什么人,离开了九千岁,大明的朝廷谁也玩儿不转。”
“谁说不是,以后我们一定继续竭力为九千岁办好差,富贵荣华才能享用不尽呀。”
从百官进入养心殿到他们离开,朱由检都默默不语,在一旁冷眼观看。
包括刚才谁先跪倒拜他,谁是看魏忠贤跪了才下跪,谁出了养心殿围拢魏忠贤最靠近,这些人的嘴脸一一记在心里。
“五弟,你随我来一下。”
正当朱由检想的出神,一个声音在背后唤他。
能这么称呼他的,现在当然只有张皇后,才有这个资格。
跟着目无表情的张皇后后面,朱由检进入了养心殿的偏殿。
张皇后随手打发了,里面忙碌的宫女太监,亲自把门关好。
朱由检看着这个曾经母仪天下,倾国倾城的张嫣张皇后,知道她肯定有体己话要对自己讲,也就老老实实的站在那里,悉听教诲。
“五弟,你说这大明的江山,是朱家的还是魏家的?”
张皇后单刀直入。
朱由检知道她在顾虑什么,但为了戏弄一下这个便宜嫂嫂,故作惊讶的回话:
“皇嫂何故有此一问,臣弟小的时候,皇嫂不是亲口教诲过我,这大明的江山,不是属于任何个人,而是属于大明子民的吗?”
张皇后被他这一顿抢白闹了个大红脸,一肚子质疑的话都被憋了回去,只好转换了话题:
“方才在一众大臣面前,你对魏忠贤态度如此恭顺,是处于真情还是别有他意。”
“啊,皇嫂又何故有此一问,皇兄遗命不是说,魏忠贤既忠且贤,是大明的功勋老臣,要臣弟一定要好好对待吗?”
张皇后听了朱由检的回答一阵无语,脸涨的更红了,真不知道这个从他不到十岁开始,看着长大的五弟,是真愚笨还是假愚笨。
正要开口继续谆谆教诲,朱由检却忽然哈哈笑了出来,然后又立马换做一副苦大仇深的表情,咬牙切齿。
“皇嫂放心,臣弟明白您想说什么,魏狗阉贼,奸邪之辈,祸乱朝纲,妖言惑主,最可恨的是竟然对我那未出世的侄儿狠下毒手。
以至于害的皇兄皇嫂相濡以沫多年,竟未能留下生身血脉于世,臣弟发誓必定要将魏、客奸佞千刀万剐不得好死。”
听朱由检讲话,忽然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本来揪心不已的张皇后倍感欣慰,
知道这顽皮的五弟刚才是在消遣她。
但又听他提及自己那腹死胎中的孩子,又觉心痛如绞,戚戚然欲放声大哭。
朱由检一看,这一不留神捅了马蜂窝,自己这不是嘴欠,哪壶不开提哪壶。
朱由检赶忙转换话题,皇嫂,听说魏忠贤弄了几个大肚子的女人在宫里,妄图鱼目混珠,窃取朝纲,不知道是真是假。
“啊,你怎么知道?”
张皇后忘记了悲痛,惊讶的望着朱由检。
启祥宫本是一座冷宫,平时长年都是关闭,里面关了四个大肚子女人的事情,张皇后也是通过很秘密的渠道得知,没想到五叔却也知晓。
朱由检却是更加惊讶,这些都是他从后世史书上,看到的一些记载。
讲魏忠贤看皇上病重又无子嗣,唯恐天启皇帝驾崩后大权旁落
就想了一个偷梁换柱的办法,提前搞几个大肚子女人,
偷偷藏进宫。
到时只要有一个生了男娃,就说那是被皇上宠幸把肚子搞大的,生出来的娃当然就是龙种。
到时候死无对证,谁也搞不清是真是假。
魏忠贤一党就可以从中作梗,把襁褓婴儿扶上皇位,然后自己做摄政王,大明江山就全部落入魏忠贤彀中。
本以为相关记载,是一些野史不一定可信,没想到竟然是真的,而且张皇后竟然已经提前得知。见她发问只好唐筛:
“这个嘛,臣弟也只是听说,还以为是谣言,如果真的这样的话,魏忠贤真的是罪大恶极,该死。”
“确实是真的,有四名孕妇此时就被藏在宫里。”
“噢?皇嫂打算如何处理此事?”
“先皇的遗诏已经公布于众,她们也已无用,暂时还不应大动干戈,以免打草惊蛇。”
“皇嫂所言甚是,臣弟就听从皇嫂安排。”
“还有一点,五弟一定要谨记---千万勿食宫中食物。”
“臣弟记下了。”
“还有,你皇兄早丧,归咎原因,沉迷声色为罪首,五弟当引以为戒...”
“这...”
朱由检一听这话,差点无言以对,皇嫂对自己讲话,还真是一点也不见外,啥话都能讲的出来。
无怪乎如此,因为朱由检从小就在宫里,聆听张皇后教诲。
讲起话来,自然也不用太顾及分寸。
“谢皇嫂,臣弟都记下了,绝不敢违逆。”
“你也无需对我如此多礼,而今你已经是皇上了,当勤勉政事,不负你皇兄所托即可。
至于其他,行事前要多思多想,以大局为重。”
“臣弟都记下了。”
“好,那你且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