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最后的幸存者 / 第220节

第220节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克虏伯公司就在哈尔滨开办了一家专门用来维修坦克的工厂。虽然当时这家工厂只有维修能力,但是利用这个机会,由宋靖国精心挑选的一批工程师偷师学艺,甚至对坦克的一些零部件进行了逆向测绘。两年之后,这家工厂就组装了第一辆坦克,并且在一九三零年之前完成了第一种坦克的设计工作,在一九三三年就制造出了第一辆全新的坦克。
  这家工厂,后来就是非常有名的北方重工集团。
  要知道,在后来的大战中,北方重工集团生产了数万辆坦克,其坦克产量占到了中国总产量的百分之六十。
  因为师承德意志第二帝国,所以北方重工设计生产的坦克,有很浓烈的德国色彩。
  除了坦克,还有一种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的作战武器。
  这就是飞机。
  在大战中,飞机的应用范围比坦克还要广泛,并且在大战期间细化,出现了战斗机、侦察机、轰炸机等各种机型,而且飞机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广泛认同,并且在战后成为各国争相发展的主战兵器。
  干俄战争期间,除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投入了数百架飞机,其他七个国家也总共投入了一千多架飞机。
  
  问题是,这个时代的飞机,航程都非常有限。
  当时,除了日本投入的飞机能够经朝鲜飞回日,或者是运回日本进行维修,其他七个国泉的飞机都的就地维修。
  结果就是,在一九二一年,德美英企业在长春、沈阳与锦州各开办了一家飞机维修厂。
  虽然这些工厂最初只能维修飞机,但是与克虏伯的坦克维修厂一样,参与维修的中国工程师趁此机会学到了很多先进技术。在美国波音公司的飞机维修厂,中国工程师冯如甚至拿到了一套战斗机的图纸。
  
  有趣的是,干俄战争结束后,因为经营不善,波音公司把沈阳的飞机维修厂卖给了合伙的中国企业。后来,这家企业改组成为“沈阳飞机设计生产公司”、也就是有名的沈飞,而该企业在下一场大战中,是中国产量最大的飞机制造厂,总共生产了近十万架飞机,占中国飞机总产量的百分之四十七。
  因为师承美国,所以沈飞设计制造的飞机,带有很浓烈的美国色彩。
  除了技术方面的收获,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好处。
  别忘了,工业发展离不开交通。
  在两年干俄战争期间,中国政府完成了东北地区的道路与铁路交通网规划工作,并且启动了东北铁路网修建工程。虽然在干俄战争结束的时候,只修建了不到五百公里,但是在随后二十年,东北铁路网成为了中国最有效的铁路交通系统,并且以此使东北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区。
  当然,这也与东北的委源有关。
  干俄战争结束不久,铁岭就发现了一座储量惊人的矿山,随后又发现了煤矿、铜矿等矿藏。到一九二五年,随着大庆油田被发现,东北地区获得了成为重工业集中地的所有资源条件。
  从某种意义上讲,东北的资源布局,最有利于成为重工业中心。
  虽然山西的煤矿最多,但是没有铁矿与石油。虽然天津有石油,但是没有其他资源。虽然四川发现了天然气、还探明了不少煤矿,但是交通极不便利。虽然江西有煤、铁、铜等战略资源,但是没有石油,而且交通也不便利。
  
  可以说,只有东北才具备所有资源条件。
  欠缺的,仅仅是交通基础设施。
  也正是如此,在东北修建交通网,特别是铁路网,成为干俄战争之后,中国政府面临的头等大事。!。
  借助发展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冯承乾提出,应该由政府进行全面规划,并且以时间年限为标准。
  由此,〖中〗国〖中〗央政府在一九二二年底,出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从时间上看,〖中〗国的五年计划在布尔什维克俄国之前。因为到一九二四年,布尔什维克政权才基本上铲除了国内残余的白俄势力,要到一九二七年,布尔什维克政权才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可以说,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的经济与工业发展才算走上正轨。
  更重要的是,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基础建设项目,〖中〗国已经出现了一个需求较为稳定的国内市场。由此产生的直接利益就是,众多民族企业不再需要盯着海外市场、以及来自政府与军队的订单,依靠基础建设所产生的庞大内需,就能稳步发展,甚至能够获得比出口更大的好处。
  
  间接好处就是,〖中〗国市场变得更有吸引力。
  别的不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仅东北地区就要修建总长度为二千四百公里的两条铁路干线,而这两条铁路线的总投资超过三百亿华元,能够产生数十亿华元的利润,带动上百万个就业岗位。
  第一个五年规划出台之后,冯承乾把注意力转到了另外一件事情上。
  一九二三年初,在冯承乾的推动下,〖中〗国进行了第一次有限制的全民选举,并且按照临时宪法规定,在此基础上产生国民议会。在国民议会成立之后,将进行第一次具有法律意义的大选。
  在政治体制上,冯承乾选择了美国模式,而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模式。
  事实上,德意志第二帝国到一九二三年的时候,都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议会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机构,由德皇任命的首相仅仅向德皇负责,而普鲁士政府主宰着德意志联邦,而在德意志联邦名下的议会,连监督机构都算不上,最多只能出台与提交一些毫无意义的法案。
  
  说白了,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德皇依然是至高无上的权威。
  虽然在大战结束之后,德皇也开始进行改革,但是受到来自帝国内部的阻力,特别是把持着帝国经济命脉的容克集团的反对,政治改革进行得并不顺利,连支持政治比革的贝特曼都在一九二零年被迫辞职。
  至于英国模式,根本没就没有学的价值。
  原因很简单,英国不管是在人口数窭上、还是在国土面积上,最多只算得上是一个中等程度的国家,根本无法与中美相比。
  从实际国情出发,能学的也就只能美国模式了。
  正是如此,临时宪法明确规定,国民议会实行上下两院制。上议院由各个省级行政区各选举产生两名议员,每界任期四年,每两年进行一次选举,更换半数议员。下议院由各个省的人口数量决定,每十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以次调整各省的议员数量,每界任期两年,每两年进行一次选举。
  
  在权力分配上,下议员略高于上议院,即下议院与上议院都有权否决对方通过的法案,但是只有下议院有权力启动弹劾总统的程序,并且得在三分之二的议员投赞成票之后,才能弹劾总统。除此之外,下议员推选出来的议长,为国家第三号领导人,地位仅此于总统与副总统。
  从根本上讲,国会为立法机构。
  在行政机构上,总统自然为首。
  最初的时候,冯承乾没有打算仿照美国,即通过直选的方式产生总统,而是打算采取英国模式,由国会推举产生总统。冯承乾这么想的原因很简单,即〖中〗国还没有进行全民直选的文化与思想基础,百分之九十九的国民甚至不知道选票是什么东西,也就不可能知道选举权的重要性。
  只是,在与参与临时宪法制定工作的民间代表商计之后,冯承乾认识到,他之前的观点太肤浅了。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