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 / 第72章 隐患

第72章 隐患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曾经刘禅设计过很多种逃离成都的办法,但最后绝大多数都被他自己否决了。
  面对诸葛亮,他真的没把握。
  一旦逃亡计划失败,半路被追回来,再想走便难如登天。
  能够想象,届时怒气爆表的老刘给自己一顿鞋底子,然后又被拉去关禁闭的场景。
  那就说什么都晚了。
  因此最稳妥的离开方式,便是光明正大的走。
  如今看来效果很好,成功获得了离开成都的许可,老刘下令沿途各地配合,顺便还刷了点好感度。
  拿了这三万原本会归属东吴的降卒,此消彼长之下,今后若想夺回荆州,阻力也会减小很多。
  “太子,您要的东西已经备好了,只等出发时便可装船起运。”赵管事躬身道。
  这次的东西可不便宜,为此花掉了不少钱,甚至导致成都及周边地区的这种商品涨价,也不知带这些去江东是为什么。
  当然,像这种事情,赵管事从来不会多言多想。
  刘禅点点头:“很好,接下来孤这边已无需你再做什么,你可以准备组织下一次行商的商队了。”
  “是,不知太子欲将商队发往何方?”
  赵管事认为北边往关中的路线是个不错的选择,虽然路过北魏关卡的时候,难免要付一大笔通行费。
  但往返的利润还算可观,危险性是有,但在这年头来讲就是算低的了。
  “往南。”刘禅给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路线。
  赵管事一愣,这是他从没考虑过的线路:“往南?”
  过了犍为郡再往南,很多不就是蛮人聚居的地方了吗?而且多沼泽瘴气,丛林野兽……
  “不错,往南。”刘禅补充道,“此去有三件事需要着重留意。第一,留意益州郡豪族雍家,尽量摸一摸他家的实力。
  “第二,同过去一样,沿途记录山川地形图。这次还要收集当地风土人文情报,包括不同地区蛮人的生活习俗、信仰等等。
  “最后嘛,自然就是收集各种当地特产,尤其是‘五彩斑布’的纺织。如果可能的话,搜集那种布料的原料种子、会种植与纺布的人也一并寻访带来。”
  五彩斑布,是一种棉布。
  这是刘禅在老刘的库存里无意间找到的,一问方知乃是南方进献之物。
  棉花,这可是个好东西,只是现在还没有普及。
  虽然这次行动的风险很高,刘禅可没觉得自己就一定回不来。
  该为以后做的打算也不能落下。
  布置好商队的事情,剩下的便是军营那边了。
  “杀!杀!”
  汉中比武的事情不仅大大刺激了棚户区的“军属”,对这些士卒的效果更加显著。
  新增加的阵型操演内容,对这些通过了刘禅考核的士卒来说并非什么难事。
  手把手教了几天之后,给李二和各個屯长们讲明白了三种变化要如何进行,剩下的熟练度问题他们便可以在李二的统领下自行操练了。
  “停——!集合!”发现了刘禅的李二带人一路小跑过来。
  跑的时候全身哗楞哗楞的……
  刘禅愣了愣,看看一身玄铠的李二,又抬头看看脑袋顶上的大太阳。
  “稍息……你这是玩什么呢?”
  以前军中的玄铠,没有任务的时候都是统一入库的,外出时根据作战需要再发放。
  但这次的十领玄铠是他们比武的奖励,属于他们的私人物品,为了更好的激励众人便发到了他们自己手中,由他们自行保管。
  不过前些日子没见他们穿在身上啊……或许是当时身上的伤还没好利索?
  “披甲负重训练!”李二大声喊道,满脸正气。
  在其身后快速集结完毕的士兵中,另有九人也都穿戴着全套玄铠,正是参加上次比武的九人。
  刘禅走过去,挨个看着他们:“你们也是在负重训练?”
  “对,披甲负重训练!”九人异口同声道。
  啪!
  刚好转到钱多身后的刘禅飞起一脚就踹在了他的屁股上。
  “对个屁!我看你们就是想炫耀!莫说我没提醒过,若觉乏力头晕赶紧卸甲,中暍(中暑)也是能要人命的!”
  钱多捂着屁股:“怎么又是我?!”
  众人一阵哄笑。
  笑闹之后,刘禅表情严肃起来,说起了正事:“自今日起,尔等且归家与亲人团聚,但不得远行,待收到传令后再行集合,准备随我出征。”
  “是!”
  “此次全员出动,提前安排好家事……莫留遗憾。”
  “是!”
  听出了弦外之音的士卒们,表情依旧没有任何变化。
  刘禅最后扫视了一遍这些年轻的面孔:“这次不是训练,这一战事关重大,我们可能面对数倍、十倍、甚至百倍的敌人。
  “但为了你们的后代还能过更好的生活,为了我大汉国运不衰,我们必须一战!
  “事成,咱们都将留名于青史,伱们的子孙将世代传颂你们的功绩!
  “不成……我与你们共赴一死而已。你们,敢不敢陪我走这一遭?”
  军营中安静了不到一息时间。
  随后整齐的呐喊直冲云霄:“太子亲军!有死无败!杀——!”
  刘禅十分欣慰,他没有从任何人脸上看出恐惧与怯懦。
  他们身上透出的只有高昂的战意,和立功的迫切愿望。
  万事俱备,如今只等关二叔的回信了。
  以关二叔的性格,回复只可能是一个,老刘其实也知道,只是同样处处不想让他兄弟为难罢了。
  “你火速回去告知兄长,此事全凭兄长做主。去吧。”
  “是!”使者闻言便退下去了。
  没有犹豫,没有怀疑,坐镇前线的关羽非常痛快的同意了。
  而且觉得兄长此举一举多得,考虑得甚是周全。
  随着水位下降,徐晃前来救援樊城的人马到达,关羽已将大本营前移到了樊城以北。
  主力屯围头,一部屯四冢。
  深挖壕堑,设十重鹿角,防备北魏的骑兵袭营。
  后方对襄阳、樊城的围困仍在继续。
  不得不说,曹仁名不虚传。
  他已守了那个被水泡过以后多处缺损的破城月余,仍未被攻下。
  只是,关羽也有自己的难处。
  后方的粮草一遍遍催,每次要么缺斤短两,要么延误时间。
  先前水淹七军带来的高昂士气,已经快要在月余的围城,和饥一顿饱一顿之中被磨没了。
  军中开始出现了逃兵,虽是个别现象,但却是非常不好的苗头。
  但愿把那些降卒送走之后,后方的粮草供应能跟上。
  而关平的担忧还不止这一点。
  “父亲,如今我们要保持襄阳与樊城的压力,能在此防备徐晃的兵力已到极限。倘若曹操后续再为徐晃增兵,只怕我军便难敌了。”
  关羽起身在帐中踱步,徐晃他太了解不过了,这是个精细人,想要以少胜多击败他恐非易事。
  要想取得突破,还是得等樊城的曹仁崩溃。
  还要再坚持坚持,只要能有援兵补上来,自己就能加强前线的兵力。
  如此便不怕曹魏继续增兵,可以继续僵持,等樊城久守生变。
  可是……援军从哪来呢?
  江陵守军还要防备东吴,不可轻动。
  他忽然想到一个地方还有可能派出援兵,东三郡的刘封与孟达!
  上庸之兵可走沔水,沿沔水顺流而下便可直抵襄樊。
  他们若能发兵过来,是完全来得及的。
  “待我修书一封与刘封孟达,令其派兵增援。”
  关羽和刘封的关系不咋地,非常不咋地。
  但在他看来,公是公,私是私,而且如今自己假节钺在手,又是他二叔。
  自己令其前来相助,他岂有不从之理?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