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重生北齐搅动风云 / 第五章 小人大计

第五章 小人大计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高欢高岳两人大惊,赶忙回头,却发现身后并没有人进来。
  刚才说话那个声音颇为幼稚,还是个孩童的声音;高欢低头向声音的方向看去,狗儿手里正拿着一根鸡腿大快朵颐;
  “归彦,刚才离间之计,可是你所言?”高欢一脸疑惑地问着这个黄口小儿。
  狗儿刚才一时冲动,没管住嘴,顺嘴说出了离间之计,听高欢问起,吓得赶紧放下鸡腿,跪倒在高欢脚下;“兄长饶命,小弟一时糊涂,下次不敢妄语了!”
  “哈哈!”高欢并没有发火,却哈哈大笑起来,“归彦此计正合我意!”
  他高兴地拉起了狗儿,对高岳说着:“洪略,此子小小年纪,便颇有谋略,真是可造之材啊!你一定要好生看待,将来未必不是我大魏甘罗。”
  “兄长说的是!”高岳心中又是一阵不喜,这小儿信口雌黄,竟然说到了大丞相心坎上,抢了自己的风头!
  “归彦,你说我是派人去说服贺拔岳杀侯莫陈悦好,还是差人说服侯莫陈悦杀贺拔岳好呢?”高欢继续问着狗儿,他内心已有答案,只是试探一下狗儿;
  “兄长明鉴,贺拔岳既督统关中事宜,若他杀了侯莫陈悦,吞并陇东,只会壮大他的势力,若想离间,则只能从侯莫陈悦下手!”狗儿一路上听高岳跟几个贴身随从讨论关中事宜,对事情有了大概的了解。
  高欢频频点头:“归彦少年老成,将来必有大用。”
  转头又给高岳说道:“洪略,事不宜迟,为兄这就回晋阳,相府右丞翟嵩前些时日,也曾说起此事,他愿出使关中,去说服侯莫陈悦,劝其与贺拔岳反目,此事若成,便可除心头之患,即使事有所不成,关中必然内乱,则是咱们收复关中的大好时机!”
  “就依兄长,岳在洛阳,随时等待兄长的命令!”高岳对高欢毕恭毕敬。
  “你在洛阳,要盯住圣上的一举一动,若元修有任何动作,务必及时派人告知于我!”高欢对那个刺血下诏的元修有一百个不放心;
  韩陵之战后,虽然剿灭了尔朱兆,但朝中旧势力依旧庞大。立元修为帝也是无奈之举,自从立元修为帝后,这元修就一直不甘心为高欢所制,虽然娶了高欢的女儿为皇后,却一直寻找机会摆脱高欢的控制。
  洛阳城内,他连续派人刺杀了元恭,元晔、元朗以及元悦,把对自己皇位有威胁的人都杀了。
  另外,他拉拢尔朱氏旧部斛斯椿、王思政,暗中积蓄力量,招募兵丁。
  对外,他看中了虎踞关中的贺拔岳,想借贺拔岳的力量赶走高欢。
  高欢这边对元修也是千方百计的防范,生怕一着不慎,落得个尔朱荣的下场。
  只是立元修时日尚短,朝廷内部的反对势力还有一定实力,此事再言废立,为时尚早!
  两人就这样一直猜忌着,高欢要巩固自己的地位,而元修想拿回自己的权力,两人维持着表面上的均势。
  所以,此次高欢率军自晋阳来到洛阳,便是立威,震慑一下朝廷的各方势力,告诉他们,现在大魏国上下是谁说了算!
  同时也是警告元修,要老实一些,你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的眼里。
  从这几天众位大臣的反应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已经有多人暗地投靠,旧势力至少做到了表面山的臣服,当前最大的对手已经不是元修和洛阳中的各个势力,而是关中大行台贺拔岳!
  高欢见已经稳定了洛阳,便留下高隆之、高岳继续监视元修,自行带兵马返回晋阳,专心对付贺拔岳。
  临走时特意嘱咐高岳:“二伯父有恩于我,归义也命丧西域,只留下归彦和归义之子普,高普在晋阳,归彦就留在洛阳,由你抚养,此子有谋略,洪略要好好待之。”
  高岳嘴上答应着,但心里却一百个不乐意。
  自从第一次见面,这个狗儿就装傻骗自己,就让高岳非常不喜,这些天相处下来,这个野小子脑子灵光,很讨大丞相的欢喜,越来越让他讨厌,只是大丞相之命不可违,才不得不应承下来。
  高欢走后,高岳回到府中,按照给高欢的吩咐,把狗儿母子安置到了高府东北角的一处小院之中居住。
  他还把狗儿叫到跟前,狠狠批了一通,还安排管家好好教狗儿高府的规矩,狗儿人在屋檐下,倒也懂得低头行事,高岳也没知道发飙的机会。
  高岳二十有一,随高欢在韩陵之战剿灭尔朱氏,并且立下大功,与高昂并称军中“二高”,也是年轻气盛,做事毫不收敛,喜好皆写在脸上。
  心中厌恶狗儿,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好脸色;狗儿每天战战兢兢,高家儿郎虽然各个帅气逼人,只是这个岳兄,虽然帅气,但眼中经常漏出的凶光让狗儿不寒而栗。
  狗儿虽然表面上九岁,但内心中藏着的高战却不是,他知道自己身体尚在年幼,寄人篱下,现在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儿:隐忍。
  他也知道,此时天下大乱,能吃饱饭,有个住处,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高岳除了对狗儿有些刻薄外,并无其它过份之处。
  高欢曾再三叮嘱高岳要培养好狗儿,高岳便把狗儿送去四门小学跟留在洛阳的高氏及其他宗室权贵子弟一块学习去了。
  洛阳的四门小学原是皇宗学,原先只有皇室子弟才可入学,河阴之变后,宗室式微,权贵子弟也能进入四门小学学习。
  托了大丞相的福,狗儿也能在这一贵族学校学习。
  每天去学堂上学,成了狗儿最快乐的时候,因为在这里上学的,不光有男儿在学习,还有几个女娃儿。
  经过伟大的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学堂学的都是汉族的经史子集,只是还没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启蒙教材,上来就是《孝经》、《论语》、《诗经》等古籍。
  这些书对于十岁左右的孩童来说,难度确实有些大了,大部分的孩子也只是摇头晃脑地跟着先生念着晦涩难懂的句子。
  跟着先生念完几遍之后,先生就要检查,大部分孩童自然是背不过的,背不过,手掌心挨上几下藤条也是在所难免的;
  狗儿却从没挨过先生的打,作为一个接受过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学生,这些书籍对他来说没有太大难度。
  背诵几段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自是信手拈来,实在不行,再背一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声吟诵“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哄得老先生连连点头,口中连称:“孺子可教!”
  更是惹得众位皇家儿郎、世家子弟羡慕不已,几个女娃心生爱慕之心。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