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明末:开局一座百万亩农场 / 第九章:拉队伍

第九章:拉队伍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不多久,林阿牛带来二十三人,都有一些基础功底在,这点从他们书写就能看出。
  其中年纪最长的中年男子还能写出一手漂亮的楷书,问后得知,这人有个秀才功名。
  自然,这人顺利被王昱提拔为书记官,临时负责庄子的登记事宜。
  而其他人,读过几年蒙学,基础书写不在话下,可以临危受命,担任登记员一职。
  如此,王昱这临时凑起来的班子暂时够用了。
  王昱的计划很简单,首先将这群人登记造册,如籍贯、家庭信息等需要了解透彻。
  等修养几日,通过观察期过后,品性合格的带入空间内进行安置。
  保险起见,这些人在品性未考核合格前,只能安置在外面,至于不合适的只能安置在外负责外部事宜。
  其次是护卫队,清点人数后,王昱从中筛选出病弱,最终有五百二十人被保留下来。
  诚然,这个时期不存在病弱,因为能在这种年岁中活下来的基本多是年富力强群体,或是能在这一群体庇护下的家人,天灾人祸后,真正能活下来的病弱少之又少。
  所以,这里的病弱,多是指身体特别虚弱。
  经临时整编,王昱让四个跟班各领百三十人,职务为队长,暂时由他们领着人维持庄子秩序,交待四人一番,他便着手运送物资。
  回到空间,他挑了一辆前二后四货车,这车车斗可为升降式,用来运送物资方便。风风火火赶到一号养殖场,便看到马路上练习蹬三轮车的杜大牛夫妇二人。
  三轮车是人力的,这东西谈不上什么难度,危险系数也不高,于是王昱给他们三个小组每组发了一辆,让他们闲暇时间练一练。
  拉上杜大牛夫妇,接着前往其他地区,拉上其余人后一道前往一号大仓。
  农场所在的地区地势平坦,为远东粮食主产区,修建有粮食加工点,也就是烘干、研磨等一系列配套工业,但因为停电的缘故,致使这些设备都成为摆设。
  不过好在大仓能够使用,储存十分便利,装卸也十分便捷。
  不多时,在众人帮衬下很快装满一车,足够满足庄子一天的量。
  王昱将其运往来时的三号标记点。
  为了不过早暴露,那些显眼的机械并未暴露在流民视线内,他将物资运送到距离庄子两里外的田间,在地上铺好防尘垫,操控车斗升起后胡乱倒一堆。
  如此往复,来来回回多趟,足够三千余人五天的物资准备齐全。
  物资中大米一万五千斤,面粉五千斤,腌制肉三千斤,以及各类佐料和锅碗等物,其中粮油等足够三千人五天口粮。
  不多时,杨大,林阿牛,张大钱,周武四人各领百二十人抵达物资点。
  “肉,这是豚肉!”
  “哇,这些是精米!”
  “还有面粉!”
  看着胡乱堆积的物资,这群刚入伙的新人们瞬间两眼放光,一群人上前围着地上的物资七嘴八舌攀谈着。
  试想,一群险些饿死的人见到这等情形,哪还能控制住情绪,若不是手持武器的四个队长在一旁虎视眈眈,言语警告,怕是会有人受不住诱惑抓起就往嘴里送。
  搬运队伍里,一个国字脸青年摸着一袋三十斤装面粉激动不已,好奇的向林阿牛问道:“队长,这些粮食东家从哪里运来的?”
  他的话音刚落,迎来林阿牛冷冰冰的眼神,更是厉声呵斥道:“上午我怎么讲的,不该你过问的别瞎打听,你当耳旁风?”
  “小的知错了,小的再也不敢了。”
  国字脸青年被林阿牛一顿呵斥,顿时吓得连忙跪地磕头认错。
  林阿牛冷声道:“下不为例。”
  “谢队长,谢队长……”
  青年如蒙大赦,小鸡啄米般点头。
  训斥完青年,林阿牛看向其余人做出警告:“你们也一样,按照公子吩咐办事就行,不该你过问的事把嘴巴给我闭紧,清楚吗?”
  众人应声道:“清楚__”
  ……
  等到王昱回到庄子不久,书记官带着一本册子找来了。
  书记官叫郑先承,沂州费县人,去年费县先是遭了流寇,将乡下彻底祸害一遍,然后又遇特大旱灾,从去年一直至今滴雨未下,不得已,郑先承只得举家逃亡,等到来年光景好些再回乡,可这等了一年不仅没变好,反而是变本加厉。
  近两年漂泊下来,花光了积蓄,老父母,年幼的一双儿女活生生饿死在逃难路上。还好天无绝人之路,在长子奄奄一息,濒临死亡时遇到王昱等人。
  看着一袋袋物资紧随其后,郑先承也琢磨不透,这人是何用心。
  他首先能联想到的,这人或许正准备造反。
  在他看来,救济灾民本是官府职责所在,可他一个来路不明的人,在大灾之年大肆收拢流民,必然居心叵测。
  可转念一想,历来造反多是挑选青壮,哪有带着一帮老弱病残的道理。
  心说难道真是大善人?
  不过王昱救了他一家老小,这份恩情他不敢忘,现在的处境也不允许他提问题。
  郑先承抱着一叠记事本,恭敬的站于正在查看物资的王昱身旁汇报道:“公子,庄子内的人全部统计好了,共两千七百三十五口人,带着家小的有四百四十五户。”
  王昱并未理会登记事宜,而是关切问道:“你孩子情况好转些了吧?”
  闻言,郑先承动容,道:“劳烦公子惦记,犬子此时已无大碍。”
  正午时,郑先承自报家门后,两口子声泪俱下,恳求王昱救他儿子。
  作为负责任的东家,又或是收买人心也罢,王昱前去查看后发现也不是什么病,归根究底就是饿的,便给他家优先发了一个烧饼,也正是这一个烧饼给他儿子续了命。
  王昱拿过一本记事本,认真打量起来,上方登记使用的繁体字,他也能懂个大概。
  其中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和户籍等,若是带着家小的,则是每一页为一户人家,身份信息一目了然。
  王昱赞许道:“做得不错,你告诉他们,待遇正式升一级。”
  对于出色完成任务的下属,王昱也不吝啬,将这二十三人,包括其家属在内的家庭待遇提升为一日三餐,即早中晚三餐。
  间接告诉所有人,想要过上一日三餐的日子就好好表现。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