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战国资本家 / 第104章 远方客人 中

第104章 远方客人 中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郕国,姬姓,伯爵,始封周文王之子、周武王郕叔武。
  四百多年前郕国被齐国吞并,郕太子逃往鲁国,后在鲁国的帮助复国,至此成为鲁国附庸。
  居于屋檐,受制腋下,终会国之不国。郕国国君最后沦为鲁国大夫,国土被鲁国大族孟孙氏采邑,就像田氏代齐那样,郕氏公族沦为家臣。
  两百年前,郕国又被齐国攻陷,一部分郕氏在历史长河中或改氏为成,或改氏为盛,仍然居于曾经的郕国国都成邑。
  还有一部分进入抬头不见天日的岱山深林,成为山郊野民,聚落而居。
  现在成邑是齐国城邑,位于梁父山以南,距鲁国曲阜仅百余里,与军事重地阳关形成南北犄防。
  高兆惊奇地发现,临菑中对两百年前逃进岱山的郕氏后裔情况,竟然没有一个人说得清楚,问就是大部分好像居在成邑,也有说在汶上的嬴邑、博邑、梁父、夫钟、柴邑,甚至有的说在汶中的闻邑、刚邑。
  连骄横惯的太史后胜,都气得差点把司徒署的闾师、司文、司书等,跨部门地遍揍一顿。
  他自己管辖的司空署,那些管矿产的卝人、管山林的虞师……等等,肯定会很惨。
  好消息也有。
  高兆午时离开齐宫,司寇署下午就围剿了稷下帮,全抓回来一个个拷问。
  当晚确认,与贼寇勾结的就是稷下帮的头。在他提供的情报下,位于临菑的贼寇联络点被顺利剿灭,抓获贼寇三当家。
  令高兆意外的是,窝点里有一位熟人,当时护卫猗士衡前往韩国的族卫百夫长,一个三十多岁的俊秀汉子,是最先敢跟高兆搭话的人。
  那时两人有些熟识后,路上还一起喝过几杯酒。
  高兆始终没有问他名字,一直称他为“百夫长大人”,他也不自我介绍,直呼“高兆”。
  可惜,这次他拼死抵抗,不肯就范,当高兆见到他时,已经奄奄一息。
  “能否放过猗士衡?他是我们雒阳猗府下一代的希望。”
  “不能。”高兆回得很坚定。
  他呜呜地哭了,挣扎着要站起来杀高兆。
  “百夫长大人,你叫什么名字?”高兆问,想记住曾经有这么一位好汉。
  “猗浩忠。”
  “猗怪才是你们猗府下一代的希望。”
  他愣住了。
  过了好久他才恍悟过来。
  然后他笑了。
  “谢谢你,高兆,请帮忙转达:我无颜再见他。”他将刀抵在自己的脖子上,然后用力抹了过去。
  ……
  齐国博邑。
  这是一个依高地而建的寨子,很大,占地至少二三十公顷,寨栏全是两三丈高、半人粗的尖木,四周是高耸的警哨木塔,至少二十多座。
  这些,宣示着这个寨子底蕴深厚,实力不凡。
  就像他们三当家供述的那样,里面有寨民四千多,拿起镰刀锄头,他们是温驯百姓,拿起长矛就是凶悍卫兵,无论男女老少。
  附近有八个寨子都有郕氏后裔,之间或称兄道弟,或相互联姻,或歃血为盟,自成一方势力,既反抗官府暴敛,也抵御其他山贼掠夺。
  总之,若一方有事,燃起狼烟,八方必定支援,总人数约有上万。
  寨门对着汶水,渡口可到对岸梁父山,背后是巍峨雄奇的岱山,延绵数百里。
  出可攻,据可守,退可遁。
  这就是连临菑里都没有一个人知道郕氏后裔详细情况的原因。
  郕仼,博寨大当家。
  他方正国脸,半脸髭胡,只穿着件敞口虎皮,露出胸口大片毵毵黑毛。
  披着整张虎皮的大石椅上,左右两边放着通体漆黑的板斧,只利刃部分泛出一丝银白。
  细看,那黑色是鲜血浸渗了一遍又一遍后的发黑,比利刃闪出的寒气还要渗人。
  但他现在思考的却是坐在下座,在怡然闭目的鲁仲连。
  二当家一直说杀了他,可以省份口粮。
  鲁仲连却是悠悠劝道:“最好别杀我,不是我怕死,而是不想你们后悔。”
  “为什么?”当时二当家很好奇,也很好笑。
  “因为我义儿高兆,会让你们所有人陪葬,我在,能劝得住他。”
  二当家当时就笑了,抽出大刀就要砍了他。
  郕仼用板斧劈飞大刀。
  作为上万人的盟主,他想的更深,目光更远。
  博邑卖毛皮,曲阜猗府卖武器和食盐,两家各取所需,合作长达百年之久,关系悠久而深厚。
  岱山从来不缺毛皮,各个山寨子多的是,但都缺武器、粮食、食盐、耕牛、农具、酒……样样都缺。
  所以从某程度上说,曲阜猗府是博寨的恩人。
  当曲阜猗府的家主带着远方客人,雒阳猗府的百夫长猗浩忠过来时,他郕仼都没有立即答应。
  他派人去临菑调查鲁仲连和高兆是何方神圣,竟让猗府家主亲自前来,让雒阳猗氏的百夫长千里复仇。
  临菑里没人知道高兆,猗浩忠告诉他,那是雒阳猗氏的敌人,让雒阳猗氏损失巨大。
  鲁仲连是查到了,所以他郕仼犹豫了。
  曲阜猗府将酬金从百金升到千金,并提议将赎金从千金提到万金,说高兆的樱城有很多很多钱,至少有数万两黄金,给得起,临菑鲁府估计也筹措得到。
  他郕仼于是答应了。
  万金是一笔巨款,能让上万郕氏后裔不愁吃穿至少十年!
  他和曲阜猗府家主其实各自心知肚明。
  明面上达成一致的是砍下高兆人头,他郕仼获得千两酬金,实际他想得到的是万两赎金。
  无所谓了,都是各取所需。
  现在鲁仲连是劫回来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郕仼却是越来越沉不住气了。
  一是这位鲁公一点都不怕死,会主动跟他交谈,讲了很多有关高兆的义举,比如凭一己之力养活樱城六千多人,让他郕仼震惊不已,也讲了高兆与中原仁商白府结盟、与邙府交锋、与猗府的恩怨由来……等等,让他心悸。
  二是高兆抵达临菑第一天就去见了鲁懿,鲁懿自然把消息第一时间传给三当家。十几天的行程时间让他郕仼起疑,因为这样的赶程不可能携带得了万两黄金,那是两千多周斤,至少得用四辆牛车来拉。
  三是鲁懿答应合作,只求鲁仲连安全,但至今五天过去了,临菑那边是一点动静都没有。按理来说两地不过两三百里,快马加鞭一天能到消息。
  所以他越想越苦闷,越等越烦躁。
  “大哥,我们博寨就是官府都奈何不了,现在我们还与各寨子打好招呼,万两赎金都有份,他高兆何方神圣,能奈我们何?”
  老二翘嘴嗤笑,眼睛直勾勾地盯向对面鲁仲连,又想动手了。
  粮食珍贵,去年冬天就有很多人饿肚子,不得不把许多垂暮老人推出寨门,让他们在森林里自生自灭,这才好不容易挺了过来。
  多省一份口粮,等于救回一位同胞。
  “如果他高兆的脑袋那么好拿,为何雒阳猗氏不自己砍?”郕仼瞪眼反问。
  老二顿时消失了凶光,眼睛连眨。
  好像是这个道理。
  但他很快就又笑了。
  “我说大哥,我听说整个雒阳才十来万人,雒阳猗氏能有几个人?我们九寨加一起可有上万!
  而且只要我们往山里一钻,他高兆就是来再多人都没用,官兵来了都没折!
  这百年来我们什么大风大浪没有经历过,这不都挺了过来嘛。
  何至于如此担忧害怕!”
  他说得很有道理,但郕仼还是摇头。
  那些两三丈高的粗木寨栏和二十多座哨塔,看上去很唬人,挡挡野兽吓吓其他贼寇有用,挡军兵?
  之所以百来年与官府相安无事,是因为寨子实在太穷。
  没有油水可捞,谁会白搭数千人性命来犯。
  当然,这其中也有几位当家四方游走的功劳,为此付出很大代价,包括每年都要献出去很多珍贵毛皮和特产,以及寨中新成女子。
  “报告,三当家回来了!”
  “成了?!”郕仼和二当家惊喜而起。
  三当家却是孑身一人。
  两手空空,脸色还阴沉如铅。
  “老三,什么情况?”郕仼问。
  “我们在临菑的兄弟全被抓了。”
  “什么?!”两人惊得口瞪口呆,要知道那可是两百多号最强壮的兄弟。
  二当家噌地望向鲁仲连,拔出大刀,凶光毕露。
  “老二!!”
  郕仼大声喝止,急忙问三当家:“快说这是怎么回事!”
  计划如此周密,怎么会失败呢?!
  “高兆来了,他要跟你当面谈。”三当家却是低头侧向。
  那是完全死心的表现。
  他对酬金和赎金完全失去希望了。
  “他现在哪里?”郕仼转身去拿起双板斧,咬牙问。
  “不用带武器了。”三当家合目摇头,然后是长长叹息一声。
  “为什么?”郕仼不解。要知道,他曾经只身闯入敌群,杀退百人。
  “阳关那边的军兵全都过来了,把我们博寨和其它八个寨子都包围住了,整整五万人!”
  铛啷!
  大当家郕仼的双板斧掉落地面。
  二当家的嘴巴张大得能塞下一个鸡蛋。
  “我说的没错吧,不要小瞧我义儿,他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都干得出来,幸好你们没有杀我,不然他屠了你们。”鲁仲连淡淡说道,依然双目合闭,在怡然养神。
  仿佛一个千里之外的雒阳商贾,调动齐国五万大军是一件小事,理所当然。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