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明:夭寿!老朱照着我小说抓人 / 第五十七章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第五十七章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那还不简单么。国子监不就是现成的学校。”
  朱标不明白林然微什么还如此问,刚才不是都已经回答过了么。
  难道真是昨夜没休息好?
  听着朱标得到回答,林然终于明白问题出在哪了。
  这公子是把问题想简单了,以为自己是要和国子监一样。
  那还需要自己彻夜苦想么。
  不过林然也放下了心,刚才确实是自己想多了。
  “公子不必着急走!”
  “你是只听了其一不知其二啊。”
  “怪不得你不以为意,原来是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公子再稍坐片刻,听我细细给你讲明原委。”
  “管家,给公子沏壶热茶,也给少爷我解解乏。”
  对着管家说完,林然又对这朱标说道;
  “公子,此事可是关系着你全家性命,何必如此着急?连听我说完的时间都没有。”
  “我相信,我说的答案,整个大明,没有人的答案会比这个更好。”
  朱标闻言,满脸狐疑。
  这林然吹牛却是吹的有点过了。
  自己承认,刚才林然所说的话,,以前没有别人给自己说过。
  不过以前没人说,那是因为众人知道自己的身份,林然敢说,那是他不知道自己的身份。
  这就是其中的区别。
  这个并不能说明他比全天下的人更聪明。
  可是现在林然既然如此说,而且此事最终还是关系到林然自己的性命。
  那自己也就再听听也无妨。
  想必那些饱学之士,应该也不会那么快就能争论出结果出来。
  看着朱标坐下,管家立马把刚才的茶水换了,重新沏了一壶,把杯子倒满,恭敬的放到了朱标的面前。
  朱标端起茶杯,小抿了一口,入喉清顺,却是比刚才的茶水好喝了许多。
  林然此时也已经坐下,刚才两人的理解有误,所以此刻林然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说道;
  “公子所说的学校是国子监,那问公子,国子监能满足朝廷对人才的需求么?”
  朱标没有回答。
  因为这个答案显而易见。
  如果国子监能满足,那也就不会有大明朝这短短几年,经历了两次取才之道的改革了。
  林然自然明白这个道理,自顾自的说道;
  “所以,我说的学校,不是国子监这种。最起码不是现在的国子监。”
  “哦?那是哪种?”
  朱标来了兴致,难道林然还有其他的说法?
  “现在的国子监只是应天这里有,其中的读书人大多都是师出名门,或者已经颇有名声,才能进入其中,这和荐举制又有什么区别?”
  “我说的学校,是要从基础开始,要广纳天下英才于其中,甚至于自己培养人才。”
  “这样,大明的官员都可在其中挑选,整座学校都是大明人才的储备基地,这样以后大明源源不断会有的新的人才,也不用担心无人可用了。”
  朱标不信,以为林然又在说胡话了。
  要知道人才不是说轻轻松松就能成才的。
  如果能如此轻松,大明现在也不会处于如此尴尬境地。
  林然没有理会朱标的想法,接着说道;
  “如今大明的人口有千千万万个,为何人才如此少?现在的读书人又岂是国子监一个学校可以收纳的?”
  “追其根本原因,乃是现在没有激起底层百姓的读书热情。蒙元时期,科举名存实亡,我大明初创,虽举行了三年科举,可是却又取消了。”
  “这相当于断了众多寒门士子的希望,寒门之人没了希望,又怎么会静下心来读书?”
  “直白点来说,就是现在的读书人,谁不想着读书有成,可以光宗耀祖,封妻荫子。”
  “虽然功利,但这却是现实。”
  “要不然谁会愿意饿着肚子读书,圣贤书毕竟吃不饱,穿不暖。纵使是有识之士,也是少数,这就是现在人才紧缺的根本原因。“
  这些话,朱标倒是认同,可是中断科举,确实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实在是选拔出来的人不堪重用。
  “不知道小先生所说的学校是怎么样的?”
  只见林然微微沉吟,整理下思绪,开口道;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我说的学校,是布满整个大明,各府,州,县,全部都要有各自的学校,并且有明确的晋升制度。”
  “更要加大底层民众的教育,普及文化,提高他们的识字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进入县学,进行系统的学习。”
  “这样,大明将会纳全天下的民众于其中,这样何愁培养不出来人才?”
  林然说完,端起茶杯细品,等着朱标先消化一下刚才所说。
  “广纳天下百姓于其中,自己培养?”
  朱标陷入了沉思,这个方法他以前到是没有想过。
  毕竟自古以来,也没有哪个朝代如此做过。
  可是此刻听林然如此说,在仔细想一下,好像确实有可行之处。
  只不过,自古以来,君王都希望百姓愚昧,这样更有利于教化,这是自古形成的观念。
  如果真的如此做,想必会影响到那些世家大族的利益,恐怕他们不会轻易同意。
  不过能让天下百姓成为大明的人才基地,和父皇的那句“天下士子,尽入我彀中”,这是一个意思。
  想必父皇听到这句话肯定会心生欢喜。
  这个林然,到是每次都能猜透皇上的心思。
  至于学校,此事自己还得仔细想想才行。
  而且,就算如林然所说,这也不是短期内就能做到的,人才的培养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得。
  可不是一蹴而就,立马就能解决问题的。
  林然想问题还是太简单了。
  仿佛是看出了朱标的想法,只见林然继续说道;
  “公子是不是以为,学校耗时久,不一定能达到我所说的效果?”
  朱标点了点头,虽然没有明说,确实是这个意思。
  “其实我们可以把学校分成两步去走,普及百姓教育,这个不急,可以慢慢实行;现在当务之急,是解决现在朝廷的用人之需。”
  这个才是朱标所关心的。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那就要知道为什么目前这些读书人不堪重用,达不到朝廷的用人标准。”
  “你说,这是为什么?”
  朱标反问道。
  “很简单!死读书,读死书!这些人被书所框住,被所读的书的范围所框住,这才是根本原因!”
  “哦?愿闻其详!”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