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齐襄 / 第八十七章 齐卫会师

第八十七章 齐卫会师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齐军选锋旅趁夜渡过棘津,击溃了驻守在棘津南渡口的郑军。
  当面的郑军没有配属战车,战斗力也远不如诸儿从前观察到的郑军精锐,只有逃命的本事确实值得夸赞。
  据公子彭生估算,其数不过三千,没有配备任何战车和弓弩,着甲率也低得令人发指。很可能是觉得渡口易于防守,只安排了临时征召的遂人部队。
  郑人所携带的武器军械已经在齐人手中了,即便他们想要组织反击,也没法重新武装起这些兵力。
  这些郑国人逃亡的目的地,大约是郑人在南燕国都西北建立的据点廪延。
  廪延,本是控扼棘津渡口的要点,曾经被郑共叔段收为自己的私邑,致使郑伯寤生直到如今还耿耿于怀。十几二十年来,廪延的防御都没有重整过,还是共叔段被郑伯击败时候的那副模样。
  那些已成为惊弓之鸟的郑人不足为惧。
  至于胙国和南燕的军队,根据事先的侦察,这两国的实力加起来,有一偏二十五乘,与渡过南岸的选锋旅兵力基本相当。
  就这点兵力,若他们敢于摆开阵势,与士气正盛的齐军选锋之士来一场堂堂之战,估计下场不会比郕国好到哪里去。
  只是,如果郑人与两国军队在南燕会合,从南燕的武库中获取备用的军械,事情就要麻烦起来了。
  正午时分,落在北岸的齐军车乘全部渡河。
  诸儿命令选锋旅留下十乘战车与五百名徒卒守卫渡口,利用郑国人留下来的物资加固防御,建立稳固的桥头堡,另外三十乘则转向西南,攻入南燕国境内。
  等到诸儿率军抵达南燕城下之时,南燕国人早已龟缩进城邑之中。
  燕城附近的树木都已经被砍伐殆尽,一是为了修筑棘津的防御工事,同时也是为了避免给敌军留下制作攻城器械的材料。
  望着南燕巩固的城防,齐国人一时还真没有什么办法。
  选锋之士拿来攻城填堑壕,实在是过于奢侈。
  何况,就算攻下了南燕,今后也难以有效控制,倒让卫国人白捡了便宜。既然最后反正是要划给卫国的,不如让卫国人来流这个血。
  总之,先围着。
  卫、郑的河阴前线,亲郑势力的重心便是南燕。
  这个重心被包围,就意味着亲郑力量的主力都被压缩进城邑之内。
  胙国比南燕还小还弱,小到在《左传》中连出面的机会都没有。
  从来就只有强者前往救助弱者,没有听说过弱者去拯救强者的。一旦南燕被围,胙国人是不会来救的,他们只会窝在城里瑟瑟发抖;至于那些郑国遂人,更是军械都凑不齐,更不可能来救援了。
  齐军围着南燕,就如同揪着三地亲郑力量的后颈皮,令其动弹不得。
  围城第三日,卫军主力自北线撤退,返回牧野,在棘津渡南下,与诸儿会合。
  在南燕城下,诸儿见到了最不想看到的人物。
  卫侯晋。
  那日,卫侯亲临前线,于是派遣信使邀齐国太子前来。
  诸儿着甲束冠,佩剑戴玉,一副威风凛凛的青年将军模样。从战车上跳下来,信步进前,掀开军帐的挂帘,当即吃了一惊。
  卫侯晋好大的排场,统军出行作战,居然还带着宫廷乐队。
  那些死沉死沉的铜编钟,竟出现在军帐之内。
  军帐的中央,是七口大鼎,鼎中沸沸扬扬,烹饪的皆是鲜鱼鲜肉。
  诸儿忍不住以手扶额。
  就这样子,能打仗么!
  再看卫侯,一副半老头子的模样,臃肿肥胖。
  若不是身着锦衣,戴着象征国君的高冠,真不知与后世在足浴店里能碰到的那种大叔有什么区别。
  诸儿勉强挤出笑容,拱手道:“卫侯。”
  卫侯晋的嗓门颇大,带着点沙哑的音色,回礼道:“齐子有礼。”
  他是怎么生出急子的?
  难以置信。
  基因,真是奇妙啊。
  诸儿清了清嗓子。
  本着盟友的责任,还是姑且劝上一劝。
  “王室已押上全部身家,卫侯却如此安逸,恐非所宜哉。”
  “寡人不忍废弃礼乐,故为此也。”
  哈?
  卫侯晋这样的人也可以谈论礼乐的吗?
  诸儿一时想不出话来。
  军帐内的那支小型乐团适时地开始了演奏。
  编钟领奏,鼓瑟吹笙。
  歌曰: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卫侯晋一脸享受地饮着酒,听着曲儿。
  曲罢,方才问道:“齐子亦尝闻此诗乎?”
  确实没听过,曲调肯定是新作的,这个词...应该也没听过。
  诸儿摇了摇头,道:“未尝闻也。”
  “齐侯有女,齐子有妹,而归于我卫邦。寡人为新妇作新台以乐之,国人亦乐而作诗,篇名曰《新台》。”
  卫侯晋得意地说道。
  说起此事,诸儿就一肚子窝火。正郁闷间,卫侯晋拍了拍手。
  帐外鱼贯进来一班女子,皆身着鲁缟华锦,每人平端一托盘,托盘中是各类酒食。
  诸儿再吃一惊。
  好家伙,连女眷都带上了。
  你这是来郊游的么。
  那些不知是卫侯姬妾还是宫人的女子纷纷将餐盘安置妥当,也不退出去,就挤在主客身边。
  目测一下,簇拥在卫侯晋身边最近的那两个,加起来和他本人差不多重。
  那些女子施的香粉,都是统一款式,估计是卫侯晋个人偏好。
  恰好一阵秋风袭来,将军帐的挂帘微微吹开。
  外面好像还有别人,香味与刚才那些人格格不入,却是熟悉的齐国味道。
  回头一看,果然是叔姜妹妹。
  叔姜垂着眉,低头行路,一言不发。手上也端着一样的餐盘,盘中的豆皿盖着盖子,不知里面究竟何物。
  “卫侯,我记得我妹,是嫁于贵国太子急子?”
  诸儿语气中掩盖不住骇人的寒意。
  叔姜明显是被诸儿冷不防的发言给吓到了,一个激灵,差点将手中的餐盘掀翻。
  卫侯晋大概是感到了空气中的冷意,收起了笑容,挥挥手,让叔姜退下去,正色道:“然也。”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