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齐襄 / 第八十一章 王师启程

第八十一章 王师启程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王十三年八月末。
  秋收是这个时代的头等大事。
  一切战争、祭祀行动,都及不上能填饱肚皮的粟米重要。
  王室与郑室的矛盾再深,秋收还是要停战的。
  往昔人人欢欣鼓舞的秋收,今年却令人高兴不起来。
  收完了粟米,就要被征召去作战,换了谁都一个样。
  也不知道这几天吃上的饱饭是不是最后几顿了。
  齐国今年收成还算不错,公室的税收达到了七十万石,而各地领主大夫们究竟收上来多少税粮,这就不是公室有权利能知道的了。
  这七十万石,已经可以保障国师出国作战之所需。
  至于海滨诸多盐场的收入,入秋以来,日光已不再酷烈,盐场中的苦卤结盐的速率也大大下降,盐民们一年之中的绝大部分收成已经入手了。与分布在齐国广大的乡野之间的农夫不同,晒盐的盐民居住集中,只要不是在齐、纪之间反复横跳避税,要衡算收成收取税收还是相对容易的。
  灭纪一年以来,自齐、纪两国的盐场中共收取食盐三万六千钟,折合为五十万石。
  齐国公室仍按照旧制,收取两成的盐税,于是便有十万石的盐供公室支用。
  到了九月上旬,周郑之间战争的号角重新吹响。
  周王林亲自出面,聚拢畿内诸侯,周公黑肩、虢公林父受命出征。
  王室动员了所有能动员的兵力,倾巢而出。
  九月戊午,王师三百乘,虎贲三千人,徒卒二万五千人,誓于成周。
  除去徒卒少了些,一切与三百多年前的周师是如此的相似。
  只是,周师早已不是从前那个周师了。
  勇猛的宗周之师已然消亡殆尽,这些成周之人,一半是没有那个精气神的。
  成周之人,既有自西土迁来的王室族裔,也有当地被征服的殷民族群。
  这两种人的气质截然不同。
  王师的车士心高气傲,各个昂首挺胸,神情肃穆地等待着天子的训示。
  或是挎着弓弩,或是秉着长矛,孔武有力。
  要是人们身上的犀甲没有留着老鼠咬噬的痕迹,要是战车的木挡上没有隐隐约约的掉漆和霉渍,要是拉车的战马不是每四乘就有一乘骨瘦嶙峋,那就更好了。
  至于从成周、蒯、解、甘、唐、蒍、榖城的殷民之族中召集出来的徒卒,他们的观点就很不一样了。
  为王室效命?
  凭什么啊。
  郑伯的父祖既然有功于王室,人家嚣张一点又不是什么大错,还不是您老非要把他的卿位一剖两半分给别人,搞出来的事情收不了场了。非得兴师动众,将其从君位上拉下来不可么?
  何况,为你王室应征,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或者是建了功勋了,到时候你们发得起这个钱么?
  徒卒们虽有这般那般的顾虑,但毕竟是王室的征召,不响应在道理上也说不过去,只好不大情愿地聚在雒邑的郊外,乱哄哄地列成阵势。
  周王林披挂整齐,正值壮年的天子难得地展露出天下之主的雄风。
  身着两层铜甲,腰挎朱漆之弓,端立于戎车之上。
  当着周军将士的面,周王颁布伐郑的誓词,宣布郑伯为天下公敌。
  王曰:
  嗟!我冢宰、御事、庶士,明听誓。
  天之命在我周邦,我先后武王,挞彼殷商,宅兹中或*,而治彼四方。
  昔在厉、幽,周德有衰,而天命惟惑,虽惑,尤未易哉。
  故我先平王,复周之德,光于雒邑,亦惟天之命。
  郑伯之先曰桓、武,有功于王室,不幸而有此孙曰寤生。
  今郑伯寤生,乃恃其先之功,乃矜其身之能,惟毁臣之德,惟坏人之正,虽以其祖之功,其身不可免哉!
  故今予林惟恭行天之罚,黜之以为庶人,更复立郑君,以彰明德。
  夫子,勉哉!
  一通演说下来,周军将士或是激情四溢地高呼,或是稀稀落落地勉强应声道:
  “勉哉!”“勉哉——”
  王师自成周雒邑出发,沿着伊水河谷南下,越过伊阙,复行数日,在伊水西转之前转而朝向东南,深入蛮夷不毛之地。
  伊洛之戎在此处的低矮丘陵区域活动。
  为了安全通过伊洛戎的领地,天子不得不屈尊降贵,亲自修书,向伊洛戎的酋长们求取通行的权利。
  麻烦的是,伊洛之戎并没有统一的族属,只是活动在当地的戎人的总称。他们的地盘犬牙交错,彼此又并不十分和平。也没法只与一个统一的话事人谈妥,王师为了得以通行,只好反复地向那些酋长派出信使,天子的书信抄了一封又一封,总算是摆平了各方的利害关系。
  至于中间种种,史家不忍细说。但总之,王师还是顺利地无害通过此地,除了前来输送补给的辎重车队偶尔被不知名的势力截去部分之外,基本上没有遭受什么损失。
  朝东南行进数日,让车上的甲士统统下车,上坡时,众人齐心协力,帮战马一同牵引车舆,下坡时,将战车的车舆倒过来悬在四匹战马的肩颈上,一步一步地走出了丘陵地带。
  于是豁然开朗,映入周军眼帘的,是缓缓流淌的汝水,和汝水两岸平坦的河谷。
  郑人完全没有发现王师的行踪,接下来只要沿着汝水进军,便能进逼郑国的腹地,威胁郑公子突的栎邑。
  汝水沿岸,有曼氏、霍、粱三个小国。都是一些连战车都没有的弹丸小邦。
  有了身后三百乘战车,近三万之众作为靠山,王室的信使说话还是十分管用的。曼氏国与霍、粱之间原本正在交战,曼氏国的徒兵几乎已经要攻入霍国都城的低矮城墙了。王师此时借道而过,将双方的战役进程打断。
  双方也没敢有什么意见,只是恭恭敬敬地奉送王师远去。
  一个月圆之夜。
  明亮的月光将眼前城邑的轮廓勾勒出来。汝水潺潺,从城边流淌而过。
  郑国郏邑。
  经过大半旬的远距离迂回,王师终于抵达了郑国的西南鄙。
  眼前的这座小城毫无防备,安恬地浸没在梦境之中。
  象征着天子的大白之旗都兴奋地竖了起来。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