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齐襄 / 间章 信鸽

间章 信鸽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郑公子婴如期向新郑寄送了新的信件。
  这一次,信鸽的脚杆上挂的不再是帛书了,而是轻薄便利的纸张。
  泛着木质的淡黄色,嗅之则有兰香扑鼻。
  相比于帛书,纸张更薄,能塞进信筒之中的纸面面积也就大了许多,能够将帛书难以尽言之事仔细描述,也算是一大进步了。
  齐国最近仍然恪守着中立,也没有动员练兵的迹象。
  作为最大的危险分子,齐太子诸儿最近膝下添了一男一女,命其子曰“止”,至于为其女伯姜命名为何,公子婴就无从得知了。
  诸儿这段时间日夜与妻妾子女同处,要不就是同其妹在外游玩,从不参与政事。
  齐人取得谭、遂等诸多小国,仍有大把的新地需要消化,新的领主大夫们刚刚就任,还需要时间来掌握新领地的基本情况。
  总之,齐国暂时应当还没有意愿掺和王室的胡闹。
  将最近的情况密密麻麻写满一纸,吹干墨迹,两次对折,然后卷起,塞进信筒。
  同样的内容抄写了三份,免得一只信鸽在半路上被鹰隼捉去拔毛,连带着信一同丢了。
  公子婴的这些私人饲养的信鸽皆是出自郑国的笼舍,临到用时,专人专车运至临淄的。而临淄原本也保留有一些从郑国来的信鸽,由相关的士进行管理。
  一旦将信鸽放飞,这些鸽子不会停留在临淄的小笼,而是会飞回新郑的旧巢,于是便能将信件一并带去。
  早在殷商之世,便有人工饲养的鸽子了,只是尚不知道究竟是肉鸽,还是也能兼具信鸽的职能。
  最早的确证的信鸽实为汉墓之中出土,养在笼舍之中。
  至于春秋之世,则既不能确证,亦不能证伪,只是鸽鸠之类产肉远不如鸡鸭,实难想象为何非要饲养。
  公子婴将信件备好,于是放开那三只信鸽,一阵鸟翼拍击的扑腾声过后,信鸽腾空而起,朝着千里之外的旧巢飞去。
  相比于快马轻车递送,信鸽送信要快上些许多。路程越近,就越快。尤其是碰到路途中有关隘阻隔,地势崎岖的情况下,信鸽直接从上空飞过,信使只能千辛万苦地催赶着挽马尽力爬坡。
  遇上长程传递的情况,信鸽传信的速度则要受限于它们的职业精神,若是认准方向一刻不停地朝家乡飞行,当然没有任何马匹能够追得上它们,但给人类打工这种事情嘛,路上还要吃喝拉撒睡,一样都不肯少的。
  若是不慎遇上下雨,鸽子们搞不好就要集体罢工,半路随便找个枝桠歇着了。
  但无论咕咕们究竟有多咕,一般而言,快还是快的。
  现代经过严格选育的信鸽,一日能飞行三百公里。这与后世清代驿站传递的速度极限相近。
  也就是说,人骑着良马,不分昼夜,马不停蹄地传信,不计成本,不考虑人的疲劳,宁可跑死驿马,也要将信件尽快送达的速度。
  公子婴目送信鸽远去。
  临淄到新郑这二千周里的直线距离,对于春秋之世的信鸽们而言,实在是一段并不轻松的旅程。
  尤其是当天上还有苍鹰在飞的时候。
  一只已经咕了。
  公子婴叹了口气,转过身来,却见诸儿正在身后,吓了一跳。
  “子仪在寄家书?”
  “然也。”公子婴深呼吸整理心情,然而还是有些慌乱,忙不迭地向诸儿行了个礼。
  “委屈子仪再在临淄歇息一段时日,寡君正尽力在天子与郑伯之间斡旋,待到王室与贵国谈和,子仪便可归国矣。”
  “诺。”
  诸儿偏过头去,看向那方柳枝编成的鸽笼。
  里面还有十一二只鸽子。
  “子仪每几日寄书与郑?”像是不经意地提了一嘴。
  “其十日乎。”
  “诺。”
  十日。
  诸儿皱起眉头。
  间隔有些短。
  若是在动员出征之前就将公子婴控制起来,那么到了十日之后,齐军还未抵达目的地,郑人就开始怀疑起来了。
  齐人并不了解公子婴的笔迹,也难保证模仿公子婴习惯的书面用语。无法假装公子婴给郑国送信。
  不如就让公子婴本人效劳一下,赶在齐军出征之前多写上几封,早早把信鸽都发放回去。
  齐郑之间正常交通,全凭自力,走坦途大道,则共有二千二百周里的路程,日行三十里,也就是六十周里。自郑国来齐,需要一个多月。
  若是行船,会快上许多,只是毕竟相当于请船工代步,需要耗费额外的财力。
  按事前的侦察,给公子婴送信鸽的使者是徒步前来的。
  如此看来,公子婴每十天寄上一封情报,用信鸽三只,则一笼十五只信鸽能管五十日,送五封不同的信件。
  若是临时加信,最多能有两次,到第三次时,就要面临信鸽不够用的窘境了。
  郑人也是明白这一点的。
  如此,则郑人不会疑心齐人的动作。
  运送新一笼信鸽的使者已经在路上,也不用催促什么。
  若齐人在公子婴放出最后一只信鸽之时将其抓获,则直到下一笼信鸽到来之前,在郑人看来就都是一切正常的。
  这段时间之内,齐军便可以完成冷启动集结到出征的全部过程,甚至可以将齐师骑到郑人的脸上去。
  临淄城中其他民用的郑国信鸽,必须在动员开始之前全部控制起来,按照正常的频率向郑国发送无关的消息,免得被不知藏身何处的郑人用来报信。
  诸儿向公子婴做了个揖。
  “我尚有他事,告辞。”
  “告辞。”
  公子婴目送诸儿匆匆远去。
  自从为公孙止和伯姜命名以来,齐国的太子是越来越消瘦了。
  背影都单薄了许多。
  又不是庶人家没有保者看护婴儿,这齐子怎么就为嗣子操劳成这样。
  他长兄太子忽那时可是发福的来着。
  “怪哉。”公子婴喃喃道。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