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我是皇长孙 / 第一百章 朱鹰的打算

第一百章 朱鹰的打算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晋王旧府。
  时值正午,虽已入秋,但应天府正午的阳光仍散发着炙热,声嘶力竭的蝉鸣声仍不绝于耳。
  贩夫走卒们挑着担子在小巷中穿梭不停,仍在卖力的叫喊着。
  朱棡病恹恹的躺在床上,头上敷着一块毛巾,不时听见他若有若无的呻吟声。
  晋王妃谢氏坐在床边似笑非笑的看着他,打趣道;“王爷,你可否觉得冷?”
  “要不妾身给你加一床厚被?”
  朱棡闻言,瞪了谢氏一眼,低声骂道;“你好不晓事,本王装病岂是随随便便就能装出来的!”
  “要不,你装一个给本王看看?”
  谢氏笑道;“妾身才不呢。”
  “好好的人非装做有病。”
  又打趣道;“所以妾身为你着想,想再加一床被子,让你装得逼真些。”
  朱棡顿时气结,过了半晌才骂道;“你以为老子愿意装病呐!”
  “不都是看见现今二哥如此惨状,所以本王才故意而为之的吗!”
  说着,悄声道;“你一个妇道人家,可能不知父皇的手段!”
  “要是父皇在咱们府上安插了锦衣卫,咱们的一言一行可就逃不脱父皇的耳目!”
  “当真?”
  谢氏发出一阵惊呼,随即低声道;“那咱们府上也有父皇安插的锦衣卫?”
  “不知。”
  朱棡摇摇头,颇显得无奈,“父皇如果在咱们府上安插了锦衣卫,如何能让咱们得知?”
  “而那些锦衣卫无孔不入,可能本王还没成年时,父皇有可能将锦衣卫就安插了进来。”
  “否则二哥在秦王府中的秘事,父皇是如何知晓的。”
  说着,微微叹口气,“二哥虽然鲁莽,但对王府中的护卫以及府中的丫鬟、奴仆可都是精挑细选,对他忠心不二之人。”
  “但他虽然谨慎,却哪里是父皇的对手,只能自取其辱罢了!”
  “所以啊,咱们在外人面前一定要谨慎,懂吗?”
  谢氏重重的点了点头。
  …………
  燕王旧府。
  晚间。
  桌上摆着几样小菜,朱棣坐在主位上,一口接一口的喝着闷酒。
  燕王妃徐氏双手托腮,就这么静静的看着他,也不说一些劝慰的话,也不问他为什么会这样。
  徐氏是魏国公徐达之嫡长女,温柔贤惠,又不缺女子的英姿飒爽。
  在原本的历史时空中,建文帝朱允炆派‘常胜将军’曹国公李景隆亲率五十万大军攻打北平,就是在徐氏与腿有点残疾的胖子朱高炽,率领一万老弱士卒的积极防御下,等到借兵而回的朱棣,随后在父子二人的前后夹攻下,令李景隆大败而逃。
  朱棣喝了一会闷酒,眼角随意瞥向徐氏,忽然笑道;“夫人,你不问问本王为何一回来就喝闷酒?”
  徐氏托着腮帮子徐徐的道;“王爷自是遇到烦心事,如若妾身相问,你岂不更为烦躁?”
  “妾身只想这么静静的看着你,看着你吃,看着你喝,这样王爷烦躁的心也会静下来,岂不比妾身问你更为妥当?”
  朱棣一愣,想不到她会如此回答。
  可随即哈哈大笑道;“娶妻若此,夫复何求!”
  …………
  翌日上午。
  天空阴沉。
  应天府的天气虽然没有了昨日那般的燥热,却异常闷热。
  小飞虫在低空盘旋,发出恼人的嗡嗡声,赶也赶不走。
  “看起来要下雨了?”
  朱鹰站在院落里,抬头望着乌云密布的天空,喃喃的道。
  黄忠在朱鹰的身后答道;“一场秋雨一场寒,看来小人也要为小少爷准备冬衣了。”
  “嗯。“
  朱鹰转过身点点头,对黄忠道;“是该为他们准备冬衣了。”
  黄忠哑然,急忙道;“小少爷,小人是说给你准备冬衣,他们这些下人的冬衣原先还有。”
  “怎能光给本少爷准备冬衣呢?”
  朱鹰缓缓的道;“你呀,格局还是小了点。”
  “你看呐,本少爷在这两个来月里,就冰棍一项就收入了三千多两纹银。”
  “如果没有他们辛勤付出,本少爷何来赚取如此多的纹银?”
  “是!是!”
  黄忠躬身谄媚的笑道;“是小人考虑不周,还是小少爷考虑周全。”
  “小人先代那些下人谢谢小少爷。”
  “等一会,小人就叫采买之人买些棉布,让……。”
  “叫成衣铺派个裁缝过来。”
  朱鹰用不容置疑的口吻打断了黄忠的话,“让裁缝给每个人都量好尺寸,使冬衣都贴身合体。”
  “你还要告诉成衣铺掌柜的一声,布料也要用针脚紧密的布料,棉絮也要用上好的棉絮,不要以此充好。”
  黄忠赶紧又应了两声。
  朱鹰沉吟了一会,忽道;“黄忠,应天府这儿的冬天靠什么取暖?”
  “冬天又是吃什么蔬菜?”
  这么一问,令黄忠沉思了片刻,方才抬起头,谦恭的笑道;“小少爷,在应天府的冬天,有钱有势的人家取暖是靠木炭。”
  “可那时的木炭价比金贵,所以绝大部分人家在冬天只能干抗着。”
  “而冬天吃的蔬菜,除了宫内时不时的有点应季的蔬菜,恐天下都是吃点易在地窖里储存的白菜等食材或自己腌制的咸菜。”
  “哦。”
  朱鹰点点头,黄忠的说法与自己在书本上看见的差不多。
  也难怪,煤没有经过分拣、提炼,燃烧时产生的硫化物等物质致人死伤的事件层出不穷,因此在当时的人们取暖时只有依靠木炭。
  而木炭又价比金贵,所以绝大部分人家在冬天只能干抗着也就不足为奇了。
  又因为没有大棚,且……
  追根结底只有一句,当时的社会还是生产力太低下的缘故。
  正在他暗自盘算之际,朱棣与蓝玉笑着走了进来。
  朱鹰拱手道;“小侄见过四叔!”
  “学生见过永昌候!”
  朱棣扬扬手中的地契,笑道;“大侄,你看咱手中是什么?”
  “地契?”
  朱鹰忙接过朱棣手中的地契,笑道;“多谢四叔!”
  “多谢永昌候!”
  朱棣摸着朱鹰的小脑袋瓜子,低头问道;“大侄,地契你已经拿到手了,那你什么时候开采呀?”
  看看天色,朱鹰笑道;“既然地契已经到手,那咱就开始着手招募人手,做前期的准备工作。”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