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我,赵顼,携百官成团出道 / 第0308章:难!难!难!殿试题目

第0308章:难!难!难!殿试题目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二月十八日。
  开封府贴出告示,由于翠锦社女子围殴桉尚存疑点且在民间造成的舆论较大,故再次提交刑部复审。
  很快。
  一个消息传遍了汴京城的大街小巷。
  已处于半致仕状态的欧阳修,在看过许逢春的飞白书之后,给了八字评语:春引秋蛇,一文不值。
  此话意味着什么,聪明人一想便知。
  一时间,凡留存许逢春书法者,皆将其焚毁。
  与此同时,此桉也有了新的判罚结果。
  许逢春在玉凤阁听曲拒不付钱且殴打女人,犯殴打罪。
  翠锦社姑娘为讨债而寻许逢春,双方互殴,因许逢春欠债在先,需担负主要责任。
  最后的宣判结果便是:苏盼盼无罪无错,翠锦社的姑娘罚钱三十贯,许逢春罚钱三十贯,且处以两个月劳役。
  另外,皇城司夏采薇因打人,也被罚俸半年,且禁足七日自省。
  夏采薇的打人行为自然不提倡,不然若人人都以武力解决问题,那要大宋律法还有何用。
  许逢春得知两个月的劳役后,直接傻眼了。
  两个月劳役,并不算重罪,但这意味着他无法参加省试了。
  对他可谓是重罚。
  一些书生举子觉得此处罚过于严厉,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要求给许逢春一个参加科举的机会,劳役延后处理,毕竟后者已挨了两顿打,教训已经很深刻了。
  而这时,赵顼亲临国子监,写下了一幅字: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德。
  此福字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
  自此,无人再为许逢春求情。
  举子们也看出了朝廷对天下士子的态度:若无德,有再高的才能,朝廷可能也不会用。
  此事给了举子们一个......考生余中所言:当下的读书人,想做当头炮和巡河车的太多,想做小卒子的太少。
  大多数考生根本就不知这些细节。
  难,非常难。
  而第二道:汝知一县,何以治民?
  依旧是细节题。
  若平时没有留意生活中常识,没有去过田地,没有经历过饥饿、灾荒、根本答不好。
  不多时,竟有考生开始发疯,在考场中大喊大叫。
  “完了!完了!我答不出,我答不出啊!这三年,我……我白学了!”
  砰!
  那疯考生将墨砚打翻,发疯似的朝着外面冲去。
  这是精神崩溃的表现。
  当即,便有士兵将其架了出去。
  按照考场规定,但凡在考场喧哗或离开座位者,皆终止考试资格。
  不多时,便有五位心理脆弱的考生被抬了出去。
  司马光和王珪的脸上并无太多表情。
  每次科举都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而这些不能抗压的举子也不适合为官,被架出去,朝廷也并无损失。
  不过,也有一部分考生,脸上并无波澜。
  其中,一名身穿带着补丁布袍的青年看过题目后,更是微微一笑,甚是自信。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赵顼见过的穷书生余中。
  大概半个时辰后。
  发愣的、傻眼的、迷惘的、落泪的、不知怎么写的、都开始动笔了。
  硬写也要写,不然就要再苦读三年了。
  时间飞快。
  铛铛铛!铛铛铛!
  黄昏时刻,随着一道密集的敲锣声,三日省试正式结束。
  举子们收拾好挎篮,纷纷朝着贡院外走去。
  而此刻,在贡院外,挤满了人群。
  有举子的亲卷,有勾栏瓦舍......的女伎、有客栈酒馆的掌柜、还有汴河上游船上的把头……
  一般情况下,考完试后,必然有一批自信会高中进士的举子们会进行一番狂欢。
  还有一批觉得会落榜的举子们也会选择奢靡一把,然后再离开汴京。
  卡!卡!卡!
  贡院的大红门被打开。
  一个个考生们低着脑袋,垂头丧气地走了出来。
  有的脑袋上满是汗珠,有的一脸疲态,有的一边走一边叹气,有的面无表情……
  这让外面的人都傻眼了。
  这和往昔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这时,一个考生走到其老婆面前,一下子扑在其怀里,高喊一声:“太难了!”
  喊罢,嚎啕大哭。
  他的一声哭,引得很多考生都忍不住落泪。
  贡院门前的气氛变得诡异起来。
  “今年……今年的题目……就……就这么难吗?”有人忍不住说道。
  往昔,举子们无论考得好与坏,都认为自己倾尽全力了。
  但这次考试给他们的感觉是,自己还不如六年前的自己。这种本该是手拿把撰的题目,给了他们巨大的挫败感。
  当日晚。
  科考的题目便在汴京城内流传开来。
  保康门街、秦秀才书斋,满满当当,坐的都是读书人。
  不过这些人并未参加科举,而当大家看到此次考试的题目后,也都傻了眼。
  所有人都猜偏了。
  没想到朝廷给天下的读书人玩了一招回马枪。
  “没想到,实在是没想到啊!竟然又考起了贴经墨义,这三年来,举子们都在研究朝廷新政,确实对这些都生疏了!”
  “唉,这……这最后两道策论,着实有难度啊!特别是对那些生于富贵之家的公子哥们......,他们若不知油盐何价,恐怕是难以上榜啊!”
  “此次的题目,若放在六年前,算不得偏怪,但……但放在今年,确实出人意料啊!”
  “从试题便能看出,朝廷想要的官员,已经不再是高谈变法新策,出奇制胜的官员了,而是踏实能干,兢兢业业的官员。”
  “是啊!我大宋变法新政的大框架已经完成,接下来需要的是做事的人,而不是再提新策的官!”
  ……
  不远处。
  年近古稀的秦秀才捋了捋花白的胡须,喃喃道:“此次的试题,没有大道理,全是小细节,好啊,好啊!若老朽再年轻三十岁,此次绝对能高中进士。”
  ……
  这几日,大宋民间满是议论科举题目的。
  很多读书人都从此次科举题目中分析出了,未来的朝堂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官员。
  这也正是赵顼想要看到的。
  与此同时。
  司马光、王珪等人开始批阅试卷。
  而赵顼也并没有闲着。
  省试录取名单出来后,便是殿试,而殿试的题目需要他这个皇帝亲自出题。
  省试通过者,便为进士出身。
  但是何名次,还要根据殿试的成绩综合而定。
  考生们对殿试也都甚是重视。
  因为排名前后,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在未来的仕途上,他们究竟能够走多远。
  三月十日。
  司马光和王珪拿着五百三十二份湖名誊录的试卷来到赵顼面前。
  三千六百余名举子,符合标准、能够获得进士头衔的共有五百三十二人。
  “官家,臣等在批阅试卷时,根据优劣,本着宁缺母滥的旨意,共挑选出了五百三十二份试卷,供官员阅览。”司马光说道。
  赵顼点......了点头。
  宁缺母滥,正是赵顼说的。
  因为按照常规,此次取仕应该在七百名左右。
  接下来的流程,便需要赵顼将这些试卷统统阅览一遍,若无问题,便要开始准备殿试了。
  三日后。
  赵顼将试卷批阅了一遍。
  举子们的答题水准,还略微超出了赵顼的期待。
  其中一份试卷,在答最后两道策论时,写得甚是详细,令人眼前一亮。
  赵顼专门将这份试卷挑了出来。
  随后,赵顼没有淘汰任何一人,当即确定,三月十五日,举行殿试。
  然后,这些考生们的姓名籍贯被司马光整理好后交给了赵顼。
  令赵顼意外的是,五百三十二名举子中,竟然大多数还是生于富贵之家。
  那些有钱人的公子哥,也并非是五谷不分,对于日常消费了解很深,对当县令后的举措,也甚有想法。
  而那个最出挑的试卷,当赵顼看到名字后,不由得笑了。
  正是他曾遇到过的穷书生余中。
  “此子有状元之才也!”赵顼感叹道。
  ……
  三月十五日。
  五百三十二名举子怀着激动而忐忑的心情来到了汴京皇宫。
  激动,乃是因为这意味着自己已经中了进士。
  忐忑,乃是因为当今的官家向来不走寻常路,殿考之题,定然非同一般。
  大庆殿内。
  五百三十二名举子各自一桌一椅,等待着试题。
  殿试较为简单,一般只考策问,一道到三道不等,写五百字以上即可。
  虽然短小精悍,但有状元之才者,写得无疑不是妙笔生花,出类拔萃,让官家忍不住拍桉叫好。
  此刻。
  在后殿内,司马光和王......珪还没有见到殿试题,二人也是充满好奇。
  片刻后。
  内侍们抱着一叠试题走了过来。
  司马光和王珪低头一看。
  仅此一道题。
  当看到题目内容后,二人不由得都笑了。
  “不愧是官家,此题目出的高,实在是高!”王珪忍不住夸赞道。
  司马光也忍不住说道:“天下能出这样的题目,恐怕也只有官家了,好题目,好有题目呀,不过这些举子们可是有罪受了!”
  片刻后,一份份试卷出现在五百三十二名举子的面前。
  只有一道策论题,且只有五个字。
  自述墓志铭】
  考生们都了愣住了,提笔许久,才明白了官家的深意。
  所谓墓志铭。
  志,指平生事迹;铭,指对逝者的评价。
  官家让他们自述墓志铭,其实就是让他们写一写,未来自己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将会如何评价未来的自己。
  此题目可谓甚是刁钻。
  若一味地夸赞自己,定然写不出格调;但若贬谪自己,又容易降低在官家心中的印象。
  这是一个难度颇高的技术活儿。
  考生们在一番苦思冥想后,便纷纷开始落笔了。
  此次殿试,定在午时结束。
  随后,官家大概会用三日时间阅览完这些试卷,最后由主考官和副主考官根据省试的成绩进行排名。
  有时在殿试结束后,官家也会召见一些考生,看其是不是真才实学,召见之后,才会出金榜,才会有东华门外唱名,才会有士子们甚是期待的琼林盛宴……
  唰!唰!唰!
  考生们笔携风云,纷纷拿出了自己的最强实力。
  此文虽短,但无疑会是官家看得最认真的,若想......拥有好的名次,就必须将此策论写好。
  很快,殿试结束。
  考生们纷纷离开了皇宫,而五百多份试卷统统送到了赵顼的手中。
  司马光和王珪将作为辅助,与赵顼一同批改这些试卷。
  二人甚是好奇,考生们到底能够写出什么样的惊世文章,此题若让二人答,二人都没有把握能够答得与众不同。
  拥有好的名次,就必须将此策论写好。
  很快,殿试结束。
  考生们纷纷离开了皇宫,而五百多份试卷统统送到了赵顼的手中。
  司马光和王珪将作为辅助,与赵顼一同批改这些试卷。
  二人甚是好奇,考生们到底能够写出什么样的惊世文章,此题若让二人答,二人都没有把握能够答得与众不同。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