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我,赵顼,携百官成团出道 / 第0306章:要接地气!最后两道策论大题

第0306章:要接地气!最后两道策论大题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元月二十三日。
  保康门街、秦秀才书斋。
  一大早,门前便排起了长队,粗略估计,至少也有五百人。
  年近古稀、曾参加过十二次科举的书斋掌柜秦秀才在科举省试临近时,又开启了新的促销手段。
  在店铺内消费满五百文钱,送猜题试卷一份。当然,也可单独购买,但一份也要三百文。
  此猜题试卷,每隔十日还会更新一次。
  这里,向来都是读书人的聚集地。
  参加省试的举子们也经常来这里讨论,故而其猜题试卷,猜中考题方向的概率还是极高的,颇受读书人追崇。
  而此刻,赵顼带着徐虎也在队列之中。
  他想看一看,当下的举子们到底是什么想法。
  片刻后,秦秀才刚开门,一群群身穿长衫的读书人便涌了进去。
  不消片刻,茶水、点心干果,以及一些书籍都摆上了桌子,而举子们也开始讨论起来。
  “吾以为,此次的两次问策题目,必有一道是关于如何让天下百姓无饥馑之患的,不过此题目极大,大概率会问一些细节,比如如何为年高体弱者提供生计,如何增加贫苦人家的家庭收入。”
  “不一定,所谓大热必死!”
  “朝廷的相公们哪个不比我们厉害,我们能猜到这个题目,他们定然也猜到了。且此目标乃是我们整个大宋朝都正在解决的问题,如果有人能够想出来更好的办法,那何须科举,没准儿直接就进中书做官了,至少也是个翰林学士!”
  “哈哈哈哈……”众人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如果真考了这道题,那就太难了,众举子都没有把握能答好,且绝大多数都会是泛泛而谈。
  这时,又一名举子站了出来。
  “我认为,大概......#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若执着于解决朝廷的大问题,那无异于是在学习屠龙之术,一点用处都没有。
  当下,朝廷想要那种脚踏实地,本着一颗初心,认真钻研圣人典籍的举子,倒是不容易了。
  片刻后,赵顼离开了秦秀才书斋。
  二人走在到街上,准备去寻一个吃饭的地方。
  就在这时。
  赵顼看到一个载着数捆干柴的平板驴车从不远处行来,而赶驴车的则是一个身穿儒袍的年轻人。
  看其穿着打扮与脸上气质,多半是个穷书生。
  与此同时,不远处一个身穿灰衫、头发花白的老者突然靠近驴车,并且将脚伸进了车轮下面。
  “哎幼!”
  那老者痛叫一声,躺在地上,并紧紧抱住了脚踝。
  “撞人了,撞人了!”老者痛苦地呻吟道。
  那穷书生迅速勒紧缰绳,从车上走了下来。
  赵顼不由得有些无语。
  那老者看着都年过花甲了,竟然还做这种碰瓷的勾当,实在是丢汴京城百姓的脸。
  他与徐虎二人走了过去。
  而这时,一些路人也围了过去。
  那老者松开手,脚踝处与双手竟有甚多血迹。
  赵顼一愣。
  莫非是刚才碰瓷时真被压住了?但即使受伤,主责也不在驴车。
  那老者看向穷书生,道:“你……你压着我了,快……快……快送我去医馆!”
  “哎幼,疼死我了!疼死我了!”
  穷书生面带微笑,突然蹲下身来。
  他用手指在老者脚踝处的血迹蘸了一下,在鼻尖闻了闻后,笑着说道:“老人家,你这么大年纪,还做这种诈骗的事情,是遇到什么难处了吗?”
  老者一愣。
  “你......……你……你撞到……老头子我了,老头子没……没打算找你讹钱,就让你送我……送医馆,没……没想到你竟然口出恶言,哎幼,疼死我了!”
  “这……天下还有王法吗?撞到人还称老头子我要讹诈他,我……我没有问他要一文钱啊!”
  这时。
  一旁的路人也开口道:“这位小哥儿,这老人家这么大岁数了,脚又被撞流血了,人家没有向你讹钱,只是让你送医馆,你赶紧送呀!再晚,腿脚落下毛病,他家人赶来了可饶不了你!”
  老者当即抽泣了起来,看其模样,甚是委屈。
  赵顼若没有看到老者碰瓷,也绝对以为年轻人在欺负老弱,毕竟脚踝处的那一片血痕实在太扎眼了。
  赵顼正准备去做个证人,只见那穷书生突然咬破了手指。
  “鸡血骚,猪血臭,人血乃是咸腥味。”
  “老人家,你脚踝上的鲜血偏臭味,应该是猪血吧!”说罢,穷书生将咬破的手指放到老者鼻前。
  那老者一愣。
  “你……你……你胡说八道,我若讹你钱,为什么……为什么不直接问你要钱,而是……而是让你直接带我去医馆!”
  周围的路人也都看向穷书生,老者的问题确实有道理。
  一般这种情况都是讹钱,去医馆不就露馅了吗?
  穷书生澹澹一笑。
  “刚才,我闻到你身上有一股浓郁的药草味,如果我所料不错,这附近最近的医馆应该就是你或者你的同伴开的,我若带你去医腿,那医馆定然会宣称非常严重,然后讹我一大笔钱,可对?”
  “老人家,依据我大宋律令,讹诈别人钱财者最低也是杖刑二十,严重者甚至有劳役三年的重罪,我看你一大把年龄,也就不报官了,你起来吧!”
  说罢,穷......书生伸出手。
  老者坐而不起。
  这时候,赵顼走了过去。
  “刚才我看到了,此老者确实是将脚主动伸进了车轮下,若去衙门,我可以作证!”赵顼开口道。
  这下子,老者没有理由狡辩了。
  他犹豫了一下,然后一脸羞愧地从地上站起身来。
  路人们都朝着老人施以鄙视的目光。
  “这么大年龄了,还做这种苟且的事情,这种人就不应该待在汴京城内。”
  “小哥,你不该仁慈,这种人肯定是惯犯,还有团伙,就应该报官,将他们全都抓起来。”
  “此风不可长,这种人丢我们汴京城的脸,必须严惩,必须告官,将他们抓起来!”
  ……
  路人们议论纷纷。
  穷书生朝着赵顼感激地点了点头,然后从怀中拿出一串铜钱,道:“老人家,我知道你定然是遇到难事儿了,这些钱给你吧,苦难总会过去的,但以后不要再做这种诈骗的事情了!”
  老者感激地点了点头,厚脸接过铜钱,然后迅速离开了。
  从老者接钱的动作来看,应该是遇到了难事。
  很快,人群便散去了。
  穷书生朝着赵顼拱手道:“多谢公子作证了!”
  赵顼笑着说道:“无须我作证,兄台也已拆穿了那老者的讹诈之术。在下许照,敢问兄台可是前来参加省试的举子?”
  此人虽身着破衣,但不仅熟识大宋律令,还懂一些刑讯的验血之法,显然读过不少书。
  赵顼对其甚是欣赏。
  此种处理事情的方式,有手段又有人情味。
  正是当下大宋的基层官员所或缺的。
  “在下余中,苏州人氏,确实是来参加省试的,但盘缠有些不足,便只能靠拉柴赚些笔墨......钱了!”
  “养己尚且不够,兄台还想着关怀别人,此等品德,在下佩服!”
  “只是如今省试临近,大多举子都在猜题论题,老弟却在做苦力,如此舍本逐末,是不是有些不合适?”
  余中顿时笑了。
  “在下苦读十年,自认学有所长,也就不在乎这一月的学习了。再说,如今举子们讨论的都是文策宰相的大道理,我实在掺合不进去,我若能高中,那做个县令,造福一方也就足够了,当下的读书人,想做当头炮和巡河车的太多,想做小卒子的太少,我余中不凑这个热闹!”
  “先告辞了,后悔有期!”说罢,余中便离开了。
  “当下的读书人,想做当头炮和巡河车的太多,想做小卒子的太少。”赵顼喃喃道。
  “此人看得透彻啊!”
  当下的大宋就是这个模样,但在朝堂里并不缺当头炮和巡河车,缺的是能够一步一个脚印的卒子,缺的是县令之才。
  唯有先成卒,才能成长为车马炮,最后方能成将。
  而现在,好高骛远、夸夸其谈的年轻人实在是太多了。
  “余中,这个名字,我记下了!”赵顼喃喃道。
  ……
  元月二十七日。
  省试主考官司马光与副主考官王珪来到赵顼面前,将试题呈了上来。
  贴经墨义、诗赋,这前两科,赵顼都没问题。
  而最后两道策论题,二人足足给出了十几个选项,涉及摊丁入亩、燕云之战、百姓疾患等举子们热议的话题。
  但是赵顼都不太满意。
  这样的策题,考生们只能夸夸其谈,比较文字华丽程度,根本探究不出内容细节。
  并且这两道策论题,关乎着天下读书人对朝堂政治文风的理解,意义重大,绝对不能草率......决定。
  这时,赵顼从御桌上拿出一道奏疏,道:“王安石称他闲着无事也思索了几道策论题目,朕看了看,觉得这道题还不错,你们两个看一看!”
  当即,二人接过奏疏。
  策论题目为:
  “举家六口,父母、夫妻、儿女,共有钱一贯。假定六人皆待业于家,无生计、无存粮、无人相助。问:六人共花一贯,一日两餐、须有米面、有菜蔬、有盐有茶,人人皆饱,如何花销?如何分配?可过几日?”
  司马光和王珪看到这个题目,不由得都乐了。
  这就是王安石的风格,剑走偏锋,与众不同,但这一次却很接地气。
  “官家,臣以为此试题甚好。看似在考验算术,其实在考验民生,考验举子的分配与调控能力。不过……不过此题对一些生于富贵之家的举子似乎不太不公平,他们大多不会知晓、米面菜蔬价格,恐怕会答的不尽人意!”王珪笑着说道。
  一旁的司马光补充道:“那些十指不沾泥的公子哥儿们,就应该接受这个教训,往昔,他们比贫苦子弟更能了解到朝堂信息,一直都占据着优势,这次占劣势,臣以为没有问题。”
  赵顼笑着说道:“此题确实有些标新立异了,不过仅此一道罢了,至于第二道吗?”
  赵顼在司马光的奏疏上翻了翻,道:“第二道,便中庸一些,定为:汝知一县,何以治民?”
  听到这个题目,司马光和王珪不由得都笑了。
  当下的举子们,思索的都是朝堂大事。
  一些举子,最低级别也是将自己当成州府的主官去思考问题,如今问他们若知一县,应该如何做,定然有许多人都是蒙圈的。
  这也是赵顼想要达到的效果。
  若不知菜价几何、肉价几何,一县如何治理,......那文章写得再好也没有大用,谈论治国也多是夸夸其谈,无法落地。
  “臣无异议!”司马光和王珪同时拱手道。
  “那就定下这两道吧!”赵顼笑着说道。
  他已经想到考生们看到这两道考题后的表情了,但朝廷选士,选的就是擅于做此二题者。
  那文章写得再好也没有大用,谈论治国也多是夸夸其谈,无法落地。
  “臣无异议!”司马光和王珪同时拱手道。
  “那就定下这两道吧!”赵顼笑着说道。
  他已经想到考生们看到这两道考题后的表情了,但朝廷选士,选的就是擅于做此二题者。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