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浅造一个反,我竟成了千古明帝 / 第126章 万里归途 1

第126章 万里归途 1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建元帝登基以后,遵循双相之意,继续推行修生养息之国策。
  
          同时,他下令轻徭薄赋,尽最大化减少百姓税收。
  
          百姓们能吃上饱饭了,干活也自然积极起来。
  
          而后便是侨姓世族与吴姓士族,寒门与庶民之间因为科举而日益加深的矛盾。
  
          在科举实行之后,有些士族门阀发现这种受益最多的还是寒门子弟和庶民,纷纷清醒过来,意图联合推翻科举,恢复九品中正制度。
  
          而寒门与庶民早便尝到了科举的甜头,尝到了他们也能出人头地的滋味,怎么会轻易让科举消失,让九品中正回归,遂以寒门为首的官员,开始和那些思想顽固的士族之间发生矛盾。
  
          这种矛盾越演越烈,甚至影响到了在朝为官的,通过科举入仕的士族子弟。
  
          他们在两个阶级之间夹缝求生,过得十分艰难——
  
          最后是建元帝站出来一锤定音。
  
          科举不需要改,九品中正也不需要恢复。
  
          如果你想恢复九品中正,那就举家北迁去大魏吧。
  
          是的,大魏朝廷不知道听了哪个汉人士族官员的话,以九品中正选官——
  
          那儿出身的官员,都是非富即贵的。
  
          一听到再闹事要被赶到大魏去给蛮人做事,侨姓世族的人们纷纷闭嘴不说话了。
  
          而原本对科举就不是很喜欢,只是碍于后辈才选择接受的他们,也因此更加憎恨开创科举选官的谢远。
  
          几个阶级之间的矛盾看似化解,其实隐到了暗处,产生了更加激烈的争斗。
  
          这种矛盾,甚至影响到了民间。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现在谢远有两件头疼的事情。
  
          一是派谁去戍守北疆,抵御大魏时不时的偷袭;
  
          二是桓风要戒药瘾,但又头风发作,该如何帮他一劳永逸。
  
          这两个问题一直盘旋在小谢同志的心里,让他成宿成宿地失眠。
  
          崔泫之听闻谢远担心的事情后,主动提出帮助桓风看头风病。
  
          在朝为官时,崔泫之除了编纂史书,更在太医院任职,教授入太医院学习医术的年轻人。
  
          许多年轻官员十分崇拜这位大晋开国以来第一个入编制的女官,每每见到她都要作揖喊上一句先生。
  
          这是当世女郎都难得的尊称。
  
          由此可见崔泫之在朝中地位。
  
          谢远想起崔泫之医术精湛,已经有超越自己的趋势,便答应了下来。
  
          崔泫之遂常去桓风府邸。
  
          经过几次望闻听切后,崔泫之发现桓风气血两虚,不仅因那问仙丹药瘾而致,更有曾经急火攻心留下的病根——此外,还有部分原因乃是在战场上留下的旧伤。
  
          这种种病因累积,桓风又好面子不肯宣太医,药瘾发作时全一个人扛过去,虽能戒掉,但也会引发身上一切存在隐疾。
  
          崔泫之在说服桓风之后,召集了从龙岗书院出来的医士,一同探讨治疗方法。
  
          这些医士都是祁晏一手教导出来的弟子,医术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众人商量了一天一夜,得出一个案子,而后开始对症下药。
  
          在桓风的问题解决后,谢远开始挑选戍守北疆的武官。
  
          wap.
  
          /89/89788/20705546.html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