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狄某,愿闻其详。”沉默良久,狄肃终于一叹,诚恳道:“公主智计超群,狄某莫敢不信,然公主所图甚广,狄某万没有仅听公主只字片语,就做下决定的道理!关于公主欲借朋党乱政一事反击,乃至惠及百姓的思路,恕末将愚钝,请公主明示!”音落,狄肃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姿态,十分郑重。赵予心下了然,知道自己已经成功说服了狄肃一半,而以狄肃的性子,一旦确认她的真材实料,根本不会生出二心,只会倾力相助。
这,便足矣。
赵予心念电转,将重生后的一些设想与猜测,在脑海里过了又过,随后便道:“狄将军身为武将,定会熟读兵法、牢记舆图,之前有位文生曾对本宫说过这样一番话——‘我大乾如今,周边各国虎视眈眈,西有吐蕃、大理,北有大辽、西夏,东南还有琉球隔海相望!若百姓的疾苦只限于温饱,尚还有化解之法,但若是军备力量不足,我大乾连立国的根本都不具备,又何来国泰民安?’”
“此言虽有些偏颇,却不失为部分真相,然而有一件事,他碍于身份立场没有着重强调,那便是如今我大乾除却外忧,还有内患!”
闻言,狄肃一震:“公主所指,可是幽燕、交趾、河西三地?”
“不错!”赵予说到正事,声线难得有些沉重:“但本宫今日想着重强调的,乃是三地之中,与兵马关系最重的河西之地!”
说着,赵予起身,主动自屏风后走出,与狄肃相对而立,神情却无半分女儿家的娇态。反而抬手,亲自从窗畔的一个上锁箱笼中,取出一张舆图。
其上,著名的“河西走廊”被一道朱砂笔勾勒,与大乾疆土所用的墨色截然相反。
仔细望去,不难发现这处易守难攻的“河西之地”狭长足有上千公里,宽却仅有四十到百余公里。
境内有高入云际的祁连山雪峰、凉州平原、有绵延起伏的大黄山、有一望无垠的辽阔草原、有飞珠泻玉的河流、有举世闻名的敦煌石窟和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嘉峪关。
可谓大乾的门户之所,易守难攻,天然的屏障。
然而这样的兵家必争之地,却早在前朝“安史之乱”后,归属不明,堪能算作如今大乾的附属境地,却不能归入大乾直接统辖的中心腹地之列!
而这一切,皆因前朝为了平定安史之乱,不得不抽调镇守陇右和安西的军队回援关中,而安西军原本镇守西域,陇右军则是原本驻扎在河西走廊的军队,这两支军队同时抽离,河西走廊自然失守。
而在此之前,吐蕃曾有过一段强势崛起期,且与前朝争夺南疆,甚至在南疆和青海都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安史之乱后,前朝的军队撤离,等于把这些地方拱手相送,白白让给了吐蕃。
于是很快,吐蕃就先后占领了南疆、青海,以及河西走廊,只剩下只剩下北庭都护府很少数的军队仍然坚守北疆,长达五十多年,但孤悬一隅,前朝始终无力救援,最终还是在回纥和吐蕃的夹击之下被消灭了。
此后,吐蕃的势力不断东进,一直延伸到接近中原腹地的天水、平凉和陕北,可谓养虎为患。
坦白说,前朝末期时的版图,比之始皇帝一统六国时期的版图,还要弱势,早已不复昔日盛世之景。
之后,更曾经历过长达数十年的地方兵伐割据,中原各地区内讧动乱之局,更险些被蛮夷侵占了中土!
而一旦收服河西走廊,不说以此为踏板,荡平西夏、高昌、吐蕃等国,至少,自保无虞。
因此,河西之地,便是整个赵氏皇族,乃至整个大乾子民,最希望夺回的重要边关!
赵予神色幽幽的凝着山河图,声线是说不出的缥缈,“前朝玄宗的过失暂时不论,河西走廊丢失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倘若能在你我这一代收回,不止可以一洗前朝留下的耻辱,更可为我大乾国土向西扩张一千二百余里,同时,还能震慑辽、夏等国,令他们再不敢忽视我朝积弱已久的军事力量,毕竟,河西走廊这片天然牧场,完全可以供给我大乾马匹缺失!”
“这样一举多得的重要战事,想要达成,其实只欠一道东风!”
音落,狄肃不禁忙道:“是何?”
要知道,早在西汉武帝时,河西走廊就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和铁马金戈的古战场。
至今,境内烽台、古城、塞堡等仍然遗存,只要稍稍改造管理,将当地本土的胡人同化,汉化他们,完全可以将其化为大乾另一处繁华之地,绝不会逊色与富硕的江、浙。
毕竟自古以来,河西走廊所包含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地,都是地沃物丰的繁华之地。
前朝诗人岑参的"凉州七城十万家"和元稹的"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葡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更可以说是当时河西的真实写照!
“是一个让当今官家痛下决心举兵,相信如今统领河西走廊的属国胡人统领,有对我大乾不臣的决心!”
“是一个让当朝天子不得不放弃怀柔之策,放弃仁爱优柔寡断之心,不再只知孔孟的仁义,更要知道身为君王若不能让豺狼畏惧,便失去为君根本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