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当当当!下课铃响了!
“陛下,该走了!一会人多了,有些不便。”孙承宗催促道。
赵鸣点点头,然后对那岳举道:“好了,朕走了,你要好好努力学习!”
“我会的!”
见赵鸣等人从后门走了,袁崇焕才宣布学子们下课。
赵鸣等人出来,并没有回到原来的地方。而是趁现在人少,直奔国子监《民报》而去!
当得知赵鸣要去《民报》编辑部看的时候,孙承宗这才想起《民报》的问题。
当初在内阁的时候,自己不就是对《民报》垂涎三尺嘛!
当初没有机会,没有理由来一睹《民报》原稿的风采。
后来见武学堂一时间找不到人选担任司业,才主动请缨来到武学堂担任司业一职。
虽然一开始有利用这个机会接近《民报》的想法。
不过,这这两天为了迎接赵鸣到来太忙了,竟然将这件事情忘在了脑后!
要不是赵鸣提起,自己还真要将这件事情忘记了!
“嗯,孙爱卿,前面就是国子监了。我们俩自己去就好了!你会武学堂忙去吧!”
走了一段路,赵鸣嫌弃孙承宗在自己身边,有些放不开,于是劝说道。
“陛下,臣将您迎进了国子监的大门,自然要全程陪同了。现在您身边只有王承恩一人,没人陪同,那算什么?”
孙承宗故作严肃地说道:“这个时候臣应该尽责才是,怎么能离开陛下呢?”
这孙承宗有点跟屁虫的感觉呀!
赵鸣又劝了几次,都被孙承宗挡回去了。
后来再劝的时候,孙承宗直接回道,如果让自己走的话,那就需要让国子监的祭酒过来陪同了。
反正没有人陪同陛下的话,那肯定是不行的!
听到这话,赵鸣无语了。
让国子监祭酒来陪,还不如让孙承宗陪呢!
起码孙承宗还熟悉一点!
要是祭酒来的话,自己更加放不开了!
再一个,他那官职过小不知忌讳,将自己在《民报》编辑部的事情传出去就完了!
编辑部所在的地方虽然偏僻,但是也没有多远。
很快!
王承恩带着两人就来到了《民报》编辑部所在地。
这还是因为王承恩没有来过,刚才在国子监门口的时候只是问了一下路。因此三人走走停停,再辨别一下道路,走地有些慢了。
只见前面一团绿色之中,露出了《民报》两个大字。
在《民报》旁边还有三个小一点的字——编辑部。
“陛下,就是这里了!”
王承恩回过头来,对赵鸣说道。
赵鸣点点头,然后就准备向门口走去。
“陛下等一下,让小的去给里面通传一下。免得里面的人有些惊慌。”
王承恩提醒道。
赵鸣一想,确实也是。
就挥了挥手,让王承恩先进去了。
王承恩进去没多久,赵鸣就听到里面传出来数声惊呼声。
后来就是王承恩呵斥的声音。
然后里面就平静了下来。
“哦,看来王承恩已经搞定了!咱们走吧!”
赵鸣转身对孙承宗道。
果然两人还没有走几步,王承恩出现在了门口。
“陛下,好了。请进吧!”
“嗯,干得很好!”
赵鸣拍了拍王承恩的肩膀,夸奖道。
王承恩笑了笑,也跟着赵鸣进去了。
进去之后,映入眼帘的是几个大桌子。桌子上面放着许多信件。有的打开了,有的还没有打开。
桌子前有好几个人正在翻看信件,有的人在一旁勾勾画画,像是在修改什么。
当然他们都是在假装看信件的,因为刚才他们的工作都被王承恩的出现打断了。他们也知道了赵鸣已经到了门口,马上就进来了。
赵鸣见他们这么认真,也没有打扰他们,也没有让他们行礼。
只是自己来到一张桌子旁边,拿起了一封信件看了起来。
王承恩和孙承宗一人一边也跟着在桌子上翻看了起来。
那些信件中,有的是投稿,有的是吐槽,还有的是咒骂,等等不一而足。
赵鸣翻看了几个,就有些兴趣缺缺了。
因为感兴趣的太少了,都是些性理辩论之说。
于是,放下手中的信件,看了一圈,来到屋中主事人的面前。
编辑部主事之人为部使,由国子监典籍厅的副手担任。
部使的位置也很好辨别,因为所有人都是好几人共用一张大桌子,只有他单独用了一张长条桌子。
“下期的稿件出来了吗?朕看一看!”
赵鸣温和地说道。
虽然那部使是在那里装作工作,但是被赵鸣这么一问,还是有些吓住了!
“啊!”
“啊……”
“陛下竟然亲临!吾等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部使装作刚刚看到赵鸣,赶紧起身跪倒在地。
部使一跪,其他人也不“装”了,也跟着跪了下来,纷纷请罪。
“好了!诸位平身吧!”
赵鸣有些无语地挥了挥手。
心想,自己只是想来这里看看书,怎么也来搞这一套礼节了?
麻烦的不行!
“谢陛下!”
“你还没有给朕稿件呢!”
赵鸣对着那部使提醒道。
“啊,是。陛下,在这里!”
只见那人手忙脚乱地从桌子上拿来了一本薄薄的小册子。
那个册子还没有装订,只是用一个夹子夹着。
赵鸣接过来一看,墨香还在,确实是刚刚出炉的。
“陛下,坐在这里看!”
王承恩见状,连忙将部使的凳子搬了过来,让赵鸣坐下。
赵鸣点了点头,然后对王承恩等人道:
“你们原本还忙什么继续忙吧!不要让朕耽误你们工作。王承恩你也找点东西看吧,不要陪着朕了!去看看这些原始稿件中有没有特别新奇的!”
“陛下,您看就好了!小的在您旁边守着。您也不能没有人伺候呀!”
王承恩拒绝了赵鸣的热心。
赵鸣一想,也是!等会儿自己找点东西的话,还需要王承恩帮忙。
这样一想也就不再理会他,低头看起来这个最新的《民报》。
这最新一期的《民报》还是延续着之前的那些栏目。
朝政、学识、游历、故事、广告等。
朝政就是有关朝廷政令的讨论。这个栏目的投稿,有官方的,也有私人的。不过最终刊登的时候是以官方的为主。而且这个栏目的文章是潘廷树和薛兴明看的最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