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回到明朝当藩王 / 第630章 宁王算计,大明驻军

第630章 宁王算计,大明驻军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热门推荐:
  武英殿。
  朱元璋正在听取兵部对于此番支援朝鲜的汇报。
  “皇上,燕王殿下率领八千精锐入朝作战……”
  “宁王殿下连带他自己,总共出了五个人。”
  “此举,是否有损我天朝威仪?”
  晋升为兵部尚书的秦奎,同样是朱权的老熟人,可援军五人听起来,实在是有些寒碜。
  朱标在一旁提醒道:“秦尚书,注意你的言辞!”
  秦奎赶紧告罪道:“皇上恕罪,太子恕罪,刚才是微臣失言!”
  朱元璋摆了摆手,示意秦奎退下,后者如释重负。
  如今的太子爷,越来越有皇上当年的威仪。
  令一众前来汇报工作的官员,都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
  “标儿,你说老十七做得对么?”
  朱元璋似笑非笑,如今他的双目,越发浑浊,可却越发能够洞悉世事。
  “儿臣觉得,十七弟此举,定有深意,他似乎是故意放任鞑子与野人女真破坏朝鲜。”
  朱标轻声道:“平安道与黄海道,皆是朝鲜重要之地。如若这两道被破坏,面对敌人入寇,朝鲜能依赖的唯有我大明!”
  朱元璋满意点头,笑道:“不错!老十七不仅在提防鞑子,同样还有咱们的属国。”
  “别特娘听那李成桂吹得天花乱坠,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
  “这等国家,被压抑的越发严重,待到他们强盛,反弹的也越发强烈。”
  “咱不想在大明旁边,重新扶植起一个高句丽!老十七此举,深得咱的心意!”
  朱标点头道:“父皇英明!扶桑被十七弟收复,幕府不复存在。”
  “朝鲜如今两道被破坏,短时间内,定然没有崛起的可能。”
  朱元璋轻敲龙椅,考究道:“标儿啊,若是你在朝鲜,会对李成桂提出何等要求,用以巩固此次战果?”
  朱标一时间陷入思考之中,处理国事他已经得心应手,可军事方面却略有不足。
  “还请父皇赐教,儿臣愚钝,一时之间不知给如何扩大战果。”
  “以资源而论,我大明物华天宝,根本看不上朝鲜的贡品。”
  “以地缘来看,我大明只是将朝鲜作为缓冲带而已。”
  朱元璋颔首点头,只说了两个字——“驻军!”
  ——
  “驻军?十七弟,你失心疯了不成?”
  朱棣皱眉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即便是父母之国,我大明要在朝鲜境内驻军,对方也不会答应。”
  听着朱权的疯狂计划,朱棣皱眉不止。
  在他看来,即便李成桂懦弱如此,也不会答应。
  朱权却笑道:“四哥,平安道与黄海道皆被敌人劫掠,朝鲜军队士气不振,更没有与敌人一战的勇气。”
  “试想你是朝鲜官员,若是大明提出驻军帮忙防守,你会怎么做?”
  朱棣皱眉不止,大臣与国主的诉求可不一样。
  大臣们不管政权是否被倾覆,都会有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
  若是朝鲜名存实亡,处境最危险的还是国主李成桂。
  “大臣们,恐怕会极力劝说李成桂答应……”
  朱棣深吸一口气,直言道:“十七弟,你实话告诉为兄,你是何时开始算计李成桂?”
  “从你进入朝鲜后,为兄便一直看不清你的意图。”
  朱权轻笑道:“也怪小弟,没有提前与四哥通气。”
  “一个半死不活,随时被我大明监视的属国,其实最为稳妥。”
  “如若不出我所料,相比哈尔木已经坚持不了多久了。”
  不到半个月,鞑靼人果断选择撤离了朝鲜。
  无论是和谈,还是进攻,明军始终不惧,再僵持下去,待到粮食耗尽,鞑靼人还是要走。
  带走此番劫掠的战利品,鞑靼心有不甘,野人女真则满意而归。
  唯有受难的朝鲜百姓,看着自己被破坏的家园欲哭无泪。
  “二位殿下,我父王要亲自前来致谢。”
  李芳远与李芳硕躬身行礼,谢过明军此番来援。
  朱棣紧皱眉头,身为国主的李成桂,直到战争结束,才敢来面见他与朱权,实在是有辱国主之名。
  朱权则主动上前扶起二人,“二位同样立功颇多,若不是你们的士兵在城楼上不断回骂,相比鞑子也不会退的如此之快。”
  两人老脸一红,动手打仗他们唯唯诺诺,城楼上骂人却是重拳出击。
  “对了,平安道与黄海道被破坏如此,不知你们今后有何打算?”
  朱权主动提起此事,李芳硕还以为宁王要想办法帮忙重建。
  “唉!两道战兵士气全无,恐怕要调遣南边各道的战兵前来驻守。”
  李芳远点头道:“八弟所说不错,我等还要组织民力,重新建造城池,以让百姓重归生活。”
  朱权叹气一声,“本王为百姓感到遗憾!如今野人女真尝到了甜头,本王担心他们会不断南侵,用以劫掠粮食人口,以壮大其身!”
  听闻此言,李氏兄弟二人,同样露出担忧之色。
  超新如今军力太弱,根本不足以去抵挡野人女真。
  此番若不是明军派人前来支援,恐怕他们早已龟缩在京羲道。
  沦陷的并非只有平安道与黄海道了。
  “殿下有何良策,何不告知我等?”
  李芳硕求贤若渴,果断发出了疑问。
  李芳远则等待着朱权的回答,他总觉得大明宁王并非这般好心之人。
  朱棣则是目瞪口呆,没想到十七弟这就开始忽悠了?
  敌人刚刚撤离,朝鲜的危机感还没有解除。
  朱权果断趁虚而入,笑道:“若是大明有一支部队,驻守在朝鲜附近,随时能够支援,那岂不是百利而无一害?”
  
  “只要鞑子与野人敢前来,这支明军将会率先抵御对方,为朝鲜百姓争取撤离的机会,为朝鲜军队争取支援的良机。”
  “总不能让鞑子来一次抢一次,若是每年他们离开,都要重新修筑家园,你们这两道之地,还不如彻底放弃。”
  李芳硕已经不由地点头,至少在他看来,宁王完全是为了朝鲜好。
  李芳远则皱眉不止,若是任由大明驻军,那朝鲜岂不是一直暴露在明军眼皮子底下?
  “宁王殿下,此事不急,还是等我父王前来,您再与其面授机宜!”
  “也好,本王也想拜会朝鲜国主。”chaptererror();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