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儿臣遵旨……”
就这样,朱标深吸口气离开了后宫,十四岁的朱标在心里发誓:有朝一日大权在握,定要天下能人为我分忧解难。
看着最心爱的儿子离开后宫后,朱元璋忍不住笑了出来。
马皇后脸上没有丝毫笑意,没好气的盯着朱元璋,“堂堂大明天子,戏弄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做什么?”
“怎么,咱做得不对?”
“对。”
“咱儿子那么聪明,又有那么多大儒名将教他……是时候逼着他参与朝政了,总不能等到咱不在了,再让他从头学起吧?”
“说的是。”
朱元璋突然叹息了一声,摇摇头,问道:“你知道咱为啥突然想要让他参与朝政吗?”
马皇后只是看着他,一言不发。
“不是咱不心疼他年岁小,是因为咱知道他是太子……你也知道,咱的孩子将来是要治国管事的,教育的方法,最要紧的就是正心,心一正万事都办得了,心不正,诸欲交攻,要不得。要用实际学问教导,用不着学那些一般文士,仅仅只是记诵文章,一无好处。”
“若是有一天,咱不在了,标儿能治理好大明吗?他能压得住那些臣子官员吗?若是不让他现在开始学如何参与朝政,如何当一个好皇帝,那咱就只能帮他杀掉那些不听话的臣子了……”
朱元璋说的有些激动,双眸泛红,快要落下泪了,他握紧马皇后的手,盯着她的眼睛,“咱实在不愿,也不忍跟过往的老伙计们闹翻,所以咱只能让标儿尽快成长起来……你能理解咱吗?”
马皇后皱了皱眉,显然有些忧虑。
朱元璋的这种激动,一直维持到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前来递奏折的时候。
当年臭要饭的如今成为了大明的开国皇帝,可刘基却还是以前的刘基,脸上永远挂着笑,这种笑容让人看起来如沐春风,传闻此人聪明伶俐,上至天文下知地理,能掐会算,被后世比作诸葛亮。
“伯温,你来猜猜咱碗里是什么?”
刘基刚刚走进来,便听到朱元璋的笑喊声,仔细一瞧,竟看到朱元璋用盖子盖住大碗,一副神神秘秘的模样。
“陛下,碗中之物乃是……”
刘基站在大殿内摇头晃脑,手指一掐,眼珠上下左右一转,脱口而出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经金龙咬一缺。回禀陛下,碗里盖着的乃是烧饼也。”
“哈哈,真是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啊,有此国师,乃大明之幸也。”朱元璋一听刘基说是烧饼,顿时哈哈大笑。
“陛下,不是臣猜得准,而是……”
“而是什么?”
“陛下,此乃天机,不可泄露。”
“天机不可泄露?但我乃是天子,可以泄露给我,你但说无妨。”朱元璋挑了挑眉,皮笑肉不笑的说道:“你放心大胆说,朕恕你无罪。”
刘基一听倒也不遮掩,神色严肃解释道:“臣听闻,陛下小时候当过乞丐,有一次乞讨之时,一位大娘曾给过陛下一块烧饼吃,听闻陛下吃的是回味无穷,从此便爱上吃烧饼,每日下朝后都会吃上一口烧饼。”
朱元璋听闻,脸上的笑意更甚,只是眼中更冷了些。
半晌后,他故作叹息一声。
“陛下有心事?”
“哎,方才太子过来了一趟。”
朱元璋抬起头,神色惆怅的看着刘基,问道:你知道朕为啥突然想要让他参与朝政吗?”
刘基一愣,倒也没有说话,洪武初年的庙堂党争,主要是两个派系之间的斗争,其一是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党,包括徐达,汤和等,淮西党是朱元璋的亲信,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而另一个就是以刘基为首的浙东党。
朱元璋神色沉重的说道:“不是朕不心疼他年岁小,是因为朕知道他是太子……你也知道,当初跟着朕一起打天下的徐达汤和这些人,一天天耀武扬威,欺压良善,朕在倒是能压制住他们,可若是朕不在了呢……”
朱元璋有些伤心的问道:“朕该拿淮西那些人怎么办呢?”
刘基神色平静回应道:“陛下不必担忧,太子虽十四岁,但天资聪颖,已经显现圣君之风,况且,此番山东水灾……”
……
朱标无语回到东宫,大明的皇子们是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磨砺教育的。
只不过皇子身份不同,教育方式也就不同。
比如朱标自己,从他出生开始,朱元璋便非常器重。
在朱标五岁时,朱元璋就请宋濂等大儒为朱标的老师,教授其经学,接受儒家教育,一有时间,朱元璋就亲自教导朱标如何为人君,如何为民等等。
在朱标十三岁时,每日过得是锦衣玉食,送读经书的好日子。
而其他皇子则是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骑马,演练等等。
毕竟天下还没一统,战争还要继续打嘛。
虽然都是朱元璋的儿子,但是童年教育则是大相径庭。
想到那几个不靠谱的弟弟,朱标就感觉有些头疼。
目前能够接受教育的,有朱樉(shang,三声),朱棡(gang,一声),朱棣,朱橚(su,四声),朱桢,朱榑(fu,二声)这六个人,他们的年纪大的才十三岁,小的才五岁,目前都还没有被封王。
年纪最小的朱榑,才四岁多一点,听闻今日清晨尿床还被打了一顿呢。
晌午随随便便吃了点朴素的餐食,睡了个午觉,他不情不愿的起了身,被七八个太监抬着去了大本堂,大本堂是朱元璋在洪武元年建造的藏书场所,主要是为了廷请名儒教授太子,亲王读书的场所,至于后来太子专用的文华堂还没开始建造呢。
当朱标走进大本堂的时候,大家早就正襟危坐,但是并没有开课,都在等着太子到来,他们只有在太子落座之后,才有资格在大本堂听宋总裁官讲述五经。
为他们讲课的是一个满脸络腮胡的老者,老者神色平静,目不斜视,在看到朱标后,起身行了官礼后便再度坐下。看到这老者的模样,朱标心里惊讶了一下,这就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的宋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