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守城演义 / 第七回 高低已现将军一战扬名

第七回 高低已现将军一战扬名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二天,后金军又来了,依旧是那“三板斧”——结阵、放箭、凿城,当然最主要的是凿城,努尔哈赤恨不得把西汉凿壁偷光的匡衡找来帮他凿,袁崇焕这边也是“三板斧”——放炮、玩火、填洞,当然最主要的是玩火,这个就不挑人了,看准了放,只要不是近视眼就行。明军显然更得势一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简易“燃烧弹”几乎把宁远城下变成“烤肉铺”,空气中弥漫着烧焦的尸臭,各种物质混合的黑烟、青烟、黄烟、白烟,一起结了伴儿升腾到半空中,然后又随着北风吹向后金军的后方,整个宁远城像极了《西游记》里那妖气缭绕的“狮驼国”,令人胆寒。后金人也不是铁打的,几轮火烧下来,就没有人愿意靠近这座城了,殿后的八旗将领们,抽出宝刀往后撤的士兵头上砍,也无法阻止这帮游牧民的溃散,聪明一点的就在领导和城墙之间练起了折返跑,也许有人会说,还跑什么,装死不是更好么?这种说法是想当然的,在古时候,计算战功的方法其实就一种——首级,只要你不是被烧焦、炸碎,还是有模有样的,那对不住,完事以后,我一定把你的头割下来回去领赏,你说我残忍也好,黑心也罢,按头算功却是最实在的,更何况还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红夷大炮在狂轰滥炸,装死则必死。。
  到下午申时(约当15—17时),战争的天平已经急剧向明军方面倾斜了,后金兵再也没人敢靠近城池,但努尔哈赤仍然不愿放弃,自二十五岁兴兵以来,四十三年间,身经百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手建立了后金政权,这是怎样的丰功伟绩?只要再一步,关外就尽是我努尔哈赤的天下了,努尔哈赤这样想着,远眺着前方的宁远城,望眼欲穿。正在这时候,一颗炮弹像陨石一样砸向了他的黄龙帐,整个大帐霎时像瘪了气的气球一样瘫软了,然后急剧的燃烧起来。努尔哈赤拨马往回赶,那里有他的妻子啊,游牧民族是没有固定居所的,所以即使是打仗也常常把妻儿带在身边,努尔哈赤也是如此,其实在战争开始前,后金军本是驻扎在宁远城外西北方向的,但是明军试了一下炮距,往他们营里来了一发,结果死伤数十人,后金军这才把营挪到现在的方位,努尔哈赤是确定了这地方安全无误的,可他没有想到还是棋差一招,明军那门三千斤的巨炮,一发声就冲着他的大本营去了,也怪他的帐篷实在太霸气了一点,就像一个固定的巨大靶物,不用打十环,一环就搞定。话说回来,努尔哈赤刚赶回老巢,又一发炮弹抡圆了砸过来,立时就在努尔哈赤身边不远处炸开了,强烈的爆炸把地面掘出了大坑,也把努尔哈赤的耳朵都震的失灵了,尽是高分贝的耳鸣声在脑中回荡,几颗“散弹”,说不上是石子还是钢珠的东西,穿过了帐布无情地钻进了他的身体,他用力支撑住自己的身体,把帐篷中吓成一团的家人带出了这个“炮靶子”,然后竟又翻身上马指挥起了战斗,贴身的士卒都跪下了,努尔哈赤看了看身边的家人,无奈的摆了摆手,只得下马领着他们向后方转移而去,要知道主将携家眷撤往后方,这里面的意思就是离撤退不远了,更何况努尔哈赤还身负了重伤,这仗还怎么打?一些八旗将领已经敏锐的感觉到了时局的变化,下令手下的兵卒把死者抢回来,运到西门外瓦窑,拆下民舍木头,举火焚化,这样做的目的不是因为后金人要履行什么葬礼仪式,而是因为不愿给对手留下任何表战功的东西。
  攻城战接近尾声了,努尔哈赤心里反而平静了下来,在这一刻,无奈、痛苦、不甘、难过好像都随着自己的败局已定,像重重的挑子一下被撂开了。二十五日夜里,努尔哈赤下达了撤退的命令,把所有的攻具焚弃,退到西南侧离城五里的龙宫寺扎营。第三天穷凶极恶的后金人屠掠了明军的屯粮之所觉华岛,对于努尔哈赤手下的那些“流民”们来说,死去了伙伴固然难过,但屠戮老百姓,加上又抢了不少粮食让他们心情舒畅了不少,努尔哈赤本人就没那么好过了,受伤的躯体加上被摧残的信心,情绪差到了极点,不久就饮恨离世了。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