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陛下!长兴侯平叛不利,臣奏请陛下下诏,严惩长兴侯!”
“将军顾成战败投敌,乃是背叛朝廷,背叛陛下!臣奏请缉拿其家眷子嗣。”
“男丁一律斩首,女子充入教坊司为官奴。”
不等朱建文开口,黄子澄便抢先开口。
他认为这次平叛失败,都是耿炳文无能f所致。
将军顾成居然在被俘后,没有自尽,有失气节,对于耿炳文和顾成,必须要做到杀一儆百,才能震慑住其他人。
以后,换人领兵平叛,就不用担心主将出工不出力。
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吗?
就因为顾成战败被俘,没有自尽就要杀害他的家人,这不是逼着顾成彻底投靠燕逆吗?
对武将太狠不是什么好事。
朱建文看着眼前侃侃而谈的黄子澄,这个黄子澄是朱允炆的老师,大顾命大臣之一,被后世称为建文坑。
在辅佐朱允炆时,尽出馊主意,大明第一代战神李景隆,就是黄子澄极力推荐的。
“长兴侯虽然平叛失利,但也挡住了燕逆南下的步伐,岂能因为一时的失利,而处罚长兴侯。”
“再说,长兴侯是我大明第一守将,论防守无人能及,进攻失利也是情有可原。”
“胜败乃兵家常事,要是因为一次失败就严惩长兴侯,天下人会怎么看朕这个皇帝。”
“要是撤了长兴侯,谁来领兵平定燕逆叛乱?”
“将军顾成战败被俘,不得已投敌,怎么能怪罪到他的家眷头上,朕要是这么做了,岂不是更令天下人寒心。”
朱建文反对黄子澄的提议。
耿炳文是大明开国功臣,随老朱南征北战,立下无数战功,非常受老朱器重。
更是防守长兴十余年,挡住了张士诚的进攻。
耿炳文还是大明的儿女亲家,耿炳文长子耿璇,是朱允炆的妹夫。
在朱允炆眼里,众多武将勋贵之中,耿炳文才是真正的自己人。
耿炳文这次失败,很大程度上,并不是耿炳文指挥失利,而是南军内部不团结。
耿炳文部将的出卖,才使朱棣能够打败耿炳文,活捉老将顾成。
对于耿炳文和顾成,朱建文都不打算惩罚,这样才能彰显他这个皇帝的大度。
朱建文的话,让黄子澄有些发愣!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眼前的皇帝居然会反对他的建议,这还是对他言听计从的朱允炆吗?
黄子澄有些惊讶的抬头,看向坐在龙椅上的皇帝,想要确认是不是他们f所认识的朱允炆。
“我大明最不缺的,就是领兵作战的将军,没了长兴侯耿炳文,我大明还有曹国公李景隆。”
黄子澄趁机推荐李景隆,在他的认知里,虎父无犬子,李景隆是第一代曹国公,岐阳王李文忠之子。
李文忠骁勇善战,他的儿子就算差,又能差到哪里去?
再加上李景隆年轻时熟读兵书,又多次在湖广、西安府等地练过兵。
在长辈的耳濡目染之下,对付一个小小的燕逆,还不是手到擒来的小事。
对于黄子澄推荐李景隆,朱建文心里不屑一顾,作为从后世来的人,自然明白这个李景隆有多么的拉跨。
说他是朱棣的卧底都不为过,朱棣那边缺啥,人家李景隆就给朱棣送啥。
就这样的人,偏偏历史上的朱允炆,屡次番的重用李景隆。
当真是愚蠢到家了,丢了大好的江山一点都不冤。
谁让朱允炆同志对四叔“关爱有加”,对于李景隆这个表兄弟自然也是十分青睐。
“臣以为不可,即便不用长兴侯,也万万不可命曹国公李景隆为主将,还请陛下思!”
黄子澄话音刚落,齐泰便极力反对。
“为何?”
朱建文问道。
“李景隆虽出身将门,也熟读兵书,但没有领兵出征的经验,燕庶人朱棣是诸王之中最善战之人,李景隆之流如何是对手。”
齐泰直接指出李景隆的不足,觉得李景隆根本不是朱棣的对手,就算是盛庸、何福等人都比李景隆强。
“齐卿言之有理!黄卿意下如何?”
朱建文看向黄子澄。
“陛下!臣力保李景隆为主将,臣之f所以力保李景隆,皆是因为……”
黄子澄滔滔不绝,讲述着他为什么要力保李景隆。
黄子澄告诉大家,要想平定燕逆,唯有用李景隆,也只有李景隆能战胜朱棣。
最重要的一点,李景隆是朱允炆的心腹,他去最合适不过,也唯有李景隆最有可能赢得胜利。
可黄子澄并不知道,李景隆不仅没有战胜燕逆,反而成了朱棣的运输大队长,最后还兼任开门大队长。
就连朱棣都评价李景隆是酒囊饭袋,贪功心切,刚愎自用,内无仁勇,外无威令。
用这样的人为主帅,怎么可能打的赢燕逆。
现在是建文元年八月,朝廷调集南军各路人马北上,到了地方的时候,天气也变的寒冷。
这样的气候对南军将士不利,再加上五十万大军,粮草消耗也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说白了,现在出兵讨伐朱棣,对于南军来说十分不利。
眼下摆在朱建文面前有两个选择,一是立刻调集大军,速战速决,一战定乾坤。
二是稳扎稳打,慢慢的将朱棣耗死,最终取得胜利。
选择第二条,无疑是最为稳妥的,也是最容易出现变数的。
各地藩王还处在观望的状态,要是朝廷解决一个燕藩,都需要几十万大军,用几年的时间,才能彻底解决。
朝廷的威望会在诸王心里大打折扣,难保朱棣之后,不会有其他藩王再次起兵反叛。
f所以,朱建文决定选第一条路,调集大军火速北上平叛。
“爱卿说的不无道理,但是,李景隆毕竟年轻,又无领兵出征的经验,让他做主帅,也确实不妥。”
朱建文道。
“陛下圣明!”
齐泰急忙欢呼。
这却令黄子澄不满的同时,心里也有了危机感。
以前他得宠,朱允炆对他言听计从,让朱允炆往东,朱允炆绝对不敢往西。。
他要是失宠了,以后,朱允炆还会听他的吗?
黄子澄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这更坚定了他力保李景隆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