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茅山脚下的野丫头 / 第一回 薛埠古镇

第一回 薛埠古镇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薛埠镇地处茅山丘陵山区,四面环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这群山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茅山丘陵,山峦起伏,群峰似大海波浪,绵延在大江之南。茅山丘陵,其主峰为大茅山。
  大茅峰,高耸入云。山之巅,有座道观,是全国道教发源地之一。是驰名全国的圣地。
  大茅山周围,群山峻岭向四方伸展,向北延至大江南岸的南京、镇江等地;向南绵延千里,与浙江的大山岭群相连;西与安徽的诸峰相接。山中林木,郁郁葱葱,青翠欲滴;群山之中,涓涓溪流,汇成河;真所谓是青山绿水的大好山河!
  茅山,是块藏龙卧虎之地。抗日战争期间,陈毅元帅、粟裕将军,率领新四军东进来此,建立了茅山地区抗日革命根据地。大力发展共产党、新四军和抗日游击队;领导苏、浙、皖广大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战争中涌现许多抗日英雄和许许多多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茅山南麓,有大片的松林,曰“东进林”,就是当年历史的见证。
  薛埠镇历史悠久,是座古镇。薛埠镇东起大王庙,西止上土地庙,全长三华里有余,像条巨龙,横卧在薛埠大河北岸。
  薛埠镇三华多里长的街道路面,全由一块块黄褐色麻石板铺就而成。这三华多里长的石板路街面,在金坛县内独一无二,即使在全省乃至全国,也是稀有罕见的古迹。
  薛埠镇街道左右,商贾毗邻,生意兴隆,街道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一片繁华景象。
  薛埠镇的薛埠大河,是水上运输的大动脉,将薛埠地区之物资,运往金坛、苏、锡、常等大中城市。
  薛埠镇北有溧武公路,贯通东西。故薛埠镇是个水陆码头,历来是粮食、山草和山地货的集散地。
  薛埠古镇遗存多处名胜古迹,有大王庙、大王庙石桥和上石桥。上石桥是由四块巨石直接横跨薛埠大河两岸而成的石桥。尽管上石桥处是薛埠大河的上游,但南北两岸相距也有十多米宽,这四块巨石横跨薛埠大河两岸,又无机械,我们的先辈古人,全凭智慧和人力,架起了这上石桥。
  薛埠镇中还有名胜古迹王公祠。王公者,光绪年间的状元,王仁堪。王仁堪,福建人士,举人,家境贫寒,家中只有老母。当年进京赶考,行至苏北骆马湖,盘缠用尽,进退两难之际,偶遇薛埠进京赶考的包蒙吉,两人一见如故,结为异姓兄弟,王仁堪年长,为义兄,包蒙吉为义弟。包蒙吉知义兄王仁堪盘缠用尽,就将自己进京赶考的银两全部送给了义兄王仁堪,自己放弃了进京赶考。他道:“兄,才智过人,定能高中!”
  王仁堪高中状元后,在京城一直陪伴光绪皇帝身边,为光绪的老师。一日,光绪皇帝对王仁堪道:“师傅在我身边已有十四个年头了,能否代朕到地方上去,了解民情民意,为朝廷进些良策,不知老师愿否?”王仁堪欣然乐意,要求去镇江任职。光绪皇帝立即任命王仁堪为镇江知府。
  当年的金坛县薛埠镇,居镇江府管辖。王仁堪一到镇江上任,立即赶往薛埠镇看望义弟包蒙吉。在一次欢迎王仁堪的宴会上,王仁堪对包蒙吉道:“十多年以来,我一直在皇帝身边,不得自由,未能前来看望义兄,但我是日日在怀念兄弟的。兄弟当年之恩情,我永世难忘。没有兄弟,就没有我王仁堪的今日!我时刻都想报答你的恩情,兄深知弟之为人品格与家境,给再多的银两,你不会收一文;如果兄弟有什么难事需要兄帮助的话,兄将鼎力相助。”
  包蒙吉答道:“兄长,兄弟我个人没什么事需要兄帮助,我们薛埠地区,地处山区,所有田亩都是望天收,有雨就淹,无雨就旱,灾荒年份颗粒无收,百姓苦不堪言。兄长,能否向皇上和朝廷,反映一下我们薛埠地区百姓的疾苦。”
  王仁堪道:“此次我来镇江上任之前,皇上要我到地方上了解民情民意,向朝廷反映,献计献策。待我在这里住上几日,实地堪察一下再定。”
  王仁堪在包蒙吉等人的陪同下,跑遍了薛埠山区,实地堪察了薛埠山区的地形地貌后,对包蒙吉等人道:“这里只要兴修水利,就能解除旱涝之苦,即可年年丰收。”
  王仁堪回镇江后,立即组织了一些水利专家来薛埠堪察,这些水利专家在王仁堪的指导下,制定了薛埠地区水利工程的蓝图;王仁堪随即向朝廷和光绪皇帝写了奏折,反映薛埠地区百姓年年受旱涝之苦,要求向朝廷拨款,为薛埠地区兴修水利,以解百姓之忧。并呈上薛埠地区水利工程的蓝图。他的奏折在逐级向朝廷呈报上传。
  王仁堪在上奏的同时,拿出自己的积蓄,他的夫人变卖了自己的金银首饰,并募集了一些银两,当年就开始建设薛埠地区这一庞大的水利工程。
  世上之事,不会件件一帆风顺,王仁堪上呈朝廷的奏折,迟迟不见回音,他心急如焚,知道奏折中途被阻了。一日他坐小轿来到了苏州。
  苏州府台大人,每月十五,都去城皇庙进香。这一日是月半,府台大人,开锣喝道,坐着八抬大轿、去城皇庙进香。行进路上,被一小轿,拦在道路中央,府台大人进香的队伍被阻,不得前进。一衙役向府台禀报:“大人,前面有一小轿,拦住了去路,轿门左右,有副对联:上联,天子门生;下联,门生天子。”意思是说:皇帝是我的学生,我的学生是皇帝。府台大人一听,知是王仁堪到了,也知是为奏折之事。他立刻下轿,来到小轿前对王仁堪道:“是学生不对,我立即去办。”
  朝廷下拨水利工程的银两来了,王仁堪如虎添翼,一场轰轰烈烈兴修水利工程建设的群众运动展开了。薛埠地区的百姓,在包蒙吉等上层人物的带领下,也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工程进展迅速,几年工夫,薛埠地区这一工程浩大的水利建设,就胜利完工了。
  王仁堪将薛埠山区,分成牛头山水系、茅山水系、方山水系、小尖山水系和陶家洼等水系,进行水利建设,每条水系,从上到下,层层筑坝,真正是坝连坝,坝套坝,共建坝五十二座,石桥多座。这一浩大的水利工程,科学实用,使薛埠山区这一方望天收的土地,都变成了旱涝保丰收的良田。
  薛埠地区这一浩大的水利工程,既能蓄水灌溉,又能排涝;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与成都的都江堰之功效相仿佛。王仁堪对薛埠地区和人民,功莫大焉!薛埠地区的人民为了纪念他的功德,为他建了《王公祠》,供奉他的长生牌位。《王公祠》前后三进,二进与三进之间,是个大天井,天井四壁都是石碑,记述了这一浩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始末,歌颂王仁堪的功德。这么多的石碑,树立在一体,不亚于碑林。(王仁堪及薛埠地区之水利工程,详见金坛县誌。)
  薛埠镇周围还有多处名胜古迹,有茅山顶宫道观。山中宰相陶弘景修道的乾元观,方山东麓的朝阳洞和石佛庵、野鸡山的青龙洞等等。
  薛埠镇西部都是大山,有多条山脉向东延伸:有长山、连山等。这些山脉的山体都是黄土,无一块杂石。
  连山的山背上,有多座馒头状的汉墓,是个古迹。连山最东的尾部。突然矗立起一座高大的由云母岩乱石块堆成的馒头状的山,山顶有锅脐,名曰:锅底山。
  从地质构造和造山运动,都不可能在黄土的山体上陡然出现这云母岩的石头山。在薛埠镇附近只有花山(又名美人山)是云母岩的山脉;锅底山上的云母岩石块,很可能是古人从花山运来,垒起了这座锅底山;也很可能是座巨大的汉墓。
  薛埠古镇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佳节,白天出庙会,晚上是灯市,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的内涵。
  薛埠庙会,队伍庞大,内容丰富多彩。队位最前面是壮汉,双手擎着高高的龙旗,后紧跟一条龙灯,其后有三十六名儿童,双手举着五颜六色的彩旗,旌旗招展,迎风飘扬,生机勃勃。彩旗队后,是薛埠大刀会的十八勇士,又称十八罗汉;他们舞起锋利的扑风刀,只见刀光,不见人,武艺高超,无人可敌。大刀会代代相传,有一武艺出众之勇士为首领,十八勇士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薛埠大刀会具有反帝的传统,有多次洋人来薛埠传教都被大刀会的勇士赶走,故薛埠镇至今没有洋人的教堂。
  大刀会队后,有八只彩狮,在几位少年手举绣球的领引下,摇头摆尾、欢呼跳跃,翩翩起舞,有时还就地十八滚;有时,两只彩狮还闻尾亲嘴;有时八只彩狮,拥抱在一起,相互亲吻,表现了动物界的亲情和谐,具有浓厚的人情味。最精彩的是两只彩狮表演的三桌半,容后再进行描述。
  其后是高跷队,高跷上都是身着古装,扮演各种戏文的剧目,有福禄寿三星、财神、桃园三结义、吕布戏貂婵等。再其后是划龙船。两只龙船左右是四个河蚌精,龙船中和蚌壳中是穿着盛装的美丽姑娘。每只龙船旁有一骚挞子和一骚婆娘,骚挞子手握划浆在划船,骚婆娘手拿破芭蕉扇,穿梭在龙船和河蚌精周围,骚挞子不时调戏骚婆娘、龙船里和蚌壳中的美丽姑娘,而遭骚婆娘用破芭蕉扇拍打,动作滑稽可笑;有时还说些疯言疯语,引人大笑。
  整个庙会队伍中,还间插数条龙灯和数只彩狮,庙会队伍最后又是一龙灯,这叫龙头龙尾。
  每条龙灯后都有一班大锣大鼓,每只彩狮后都有一班中锣中鼓,每个剧种后都有一班京锣细鼓;锣鼓声声,震天动地,响彻云霄。
  薛埠镇街道两旁,站满了观看庙会的人群成千上万,把个薛埠镇,挤得水泄不通。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大肆入侵中华,对中国发动了全面战争。日本侵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奸**女,无恶不作;使中华大地,山河破碎;中华民族遭到空前的大劫难!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