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开局北美1400年:正在建国 / 342 香火台上

342 香火台上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明代已经有了写实画作,追求人物形态细节,但后世存世不多。
  
          能被写实画作的对象,非富即贵。
  
          但这类人的长相实在不怎么顺眼,写实方向则又开始像人物气质发展——
  
          为了遮丑。
  
          包括雕塑、雕像,也有艺术成分加工,符合当代人审美。
  
          而眼下。
  
          吾主真身神像一出,震惊众人。
  
          完全按照周黎安样貌1:1复刻,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木雕本是朴素的,可搭配如此雕工,就被氤氲出一股玄之又玄的神秘色彩。
  
          此物刻技鬼斧神工,宛若浑然天成,不应为凡间所有。
  
          别院内,众人气息克制,心头都蒙上一层敬畏。
  
          “王爷。”王妃轻唤,她其实并不想说什么,只是震惊兴奋情绪使然。
  
          朱权深吸一口气,安抚她:“没事了,陪着烑儿好好歇息,这雕像我先带走,请诸位道长瞻仰,看是否能得一个出处。”
  
          “若烑儿睡下了,你再与陈公公将今日发生之事赘述一遍,不要遗漏细节。”
  
          王府管家自然是太监,否则入不得内宅。
  
          王妃应了。
  
          也知晓事关仙家,王爷要查探真相。
  
          而无论如何,烑儿已经康复,还得仙家青睐,未来一定有大福气。
  
          朱权带人离去,还带走了吊牌项链与雕塑。
  
          王妃没有怠慢,让奶娘哄着孩子,就说起今天的详细经过,逐笔被记录下来。
  
          此时已经入夜。
  
          法会虽止,一群道门修士、长老都还未离去,因为本就在要王府作法七日。
  
          朱权安排人准备晚宴,就带一群道长来到正殿,请人搬桌,将那神像摆置——
  
          “诸位可认识此像?”
  
          “可是道门哪位仙家的尊荣?”
  
          一应人面面相觑,都迎上来观看。
  
          毫无意外,众人皆被雕工所震撼,而待震撼之后,就是不解——
  
          “王爷,为何说此像为道门仙家呢?”
  
          “此像主人并无道髻,也不曾穿着道袍。”
  
          众人颔首。
  
          更何况,这世上有几人见过仙家?那宫观里的仙家塑像不都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
  
          朱权还是问:“就无人认识?”
  
          “……”没人开声,也不敢轻易糊弄王爷。
  
          朱权就让人收了神像,布菜开席。
  
          席间他就颇为沉默。
  
          桌下拿着拿吊牌端详。
  
          他之所以认定“仙家”出自道门,一共两点:
  
          王妃、门迎说辞都称,二人身着道袍。
  
          其二,这吊牌图案标识,不就是太极阴阳图?
  
          嗯?
  
          等等。
  
          他思绪一顿,用手指沾着茶水,在桌案涂画起来……
  
          太极图中线圆滑,是一条弧线,均分阴阳。
  
          而这吊牌中线却是直线曲折,有棱有角,如一道闪电将圆劈开……
  
          二者比对,有着极大的相似,也有本质上的不同。
  
          道教言说,上善若水,道法自然。
  
          追求谦和、宽厚、包容,随心而行。
  
          与其说太极图“中线”是一条线,实则是阴阳两极扭转交融所呈现的,而并非实线。
  
          因为阴阳没有明确界限。
  
          那到了眼前,吊牌上的直线曲折就显得格外突兀了。
  
          棱角分明,一分为二。
  
          “这不是道教大能?”
  
          “或是……道教派别分支?”
  
          但无论如何,这“疑似仙家”也救了自己的孩子。
  
          宴席过后。
  
          众人见王爷无心谈道,就告辞退去。
  
          朱权也未声张,只说明日法会继续。
  
          不多时,管家太监送来书册呈上:“王爷,王妃与诸人……见闻都记录在册了。”
  
          朱权立即准备翻看,而眼角余光又见管家未走,就重新抬头问道:“还有什么事吗?还是烑儿又有不适?”
  
          管家摇头:“不是,是消息传到府中,让内院有些绯言绯语。”
  
          朱权一听就懂了,问:“都说些什么?”
  
          管家道:“说庶妃娘娘心机深厚,让侍卫、侍女演一出好戏,蒙骗王爷……”
  
          “还说,四爷身子肯定无恙,就是庶妃娘娘使计让他害病,又杜撰仙家,引起王爷注意,意图争宠!”
  
          “混账!”朱权怒骂。
  
          四子什么情况,他最清楚,王府太医不可能胡说八道,且他自己也略同医术,更别提那么道长一一诊断,都无太好办法医治。
  
          本是命悬一线,却被人说成阴谋诡计?
  
          管家连忙道:“主要是‘仙家’一事过于神异,旁人不知内情,才多想了几分。”
  
          “总合娘娘和侍卫、门迎的说辞,王爷,此事恐怕为真啊!”
  
          朱权这会儿没心思管教后宫,只道:“让相关人等封口,不得再议!”
  
          管家退去。
  
          他才看起书册。
  
          这一次就不似之前慌乱中的对谈了,无论王妃,还是侍卫、门迎,言辞都详尽了许多。
  
          朱权的注意力第一时间被几句对话吸引——
  
          “可怜的孩子……恶土……未能入祂喜乐的国度。”
  
          “须时时刻刻赞颂祂的圣名,均衡……”
  
          均衡?
  
          这是那仙家法号?
  
          “均匀、平衡?”朱权默念,又看向一旁吊牌图案,与太极之意相通。
  
          不过到后来,就没什么关键信息了。
  
          只有神仙赐药让他心中一惊,但也没着急去找王妃索取查看。
  
          侍卫、侍女说辞皆一致。
  
          两人入内,他们正要大呼,就失去了意识,仿佛莫名打了个盹,时间只不过瞬息。
  
          再一睁眼,就不知为何到了王府门外。
  
          多人说辞总合,让人不得不信服。
  
          王庶妃出身平平,也没能力买通王府中人,更别提孩子重病做不得假,猛然间康复,不是仙家赐福还能是什么?
  
          只不过,如今再想去寻仙家,恐怕是来不及了。
  
          他思绪杂乱,还有些失落。
  
          古今都有不少遇仙传说,好不容易降临王府,他却没能得见……滋味说不出的难受。
  
          朱权又打量神像、吊牌,心中有了决定。
  
          既与道家相关。
  
          而这仙家又对王府有恩,理应侍奉香火。
  
          “来人,将神像供奉于书房,香火不断!”
  
          至于吊牌。
  
          亦为仙家所赠。
  
          他心中纠结片刻,走出正殿,来到别院,与王庶妃相见:“烑儿还小,不谊佩戴项链,本王先为他收好,待年纪大了,再赐还给他。”
  
          王妃神情不变,微微点了点头。
  
          朱权就知他的心声,脸色不由得尴尬,又补充道:“既是仙家所赠,就是烑儿的仙缘,我作人父,怎能夺取?更何况此举为不敬仙神!”
  
          “我戴上这仙物,若能沟通仙神,也该让尊者知晓你我夫妻的感恩之心,若仙家能再降临,王府应奉上重礼祭祀……”
  
          有了这番保证,王妃就笑了起来:“我知王爷心意,您何必与我解释呢?”
  
          “王爷先戴着就是,到时传于瑶儿,他也开心,是父王曾佩戴过得宝物。”
  
          夫妻将话说开,顿时其乐融融。
  
          若非涉及仙家,朱权又何必与妃子解释那么多?
  
          与其说是宠爱妃子,实则无非是敬畏仙家。
  
          “内院若有什么流言蜚语,你不必理会,待几日法会结束,我自有处置!”
  
          翌日。
  
          法会上多了一尊小巧神像。
  
          王爷华服之上,也佩戴其一个反射光泽的小吊牌,古朴而神异。
  
          ……
  
          应天府。
  
          夜禁解除的繁闹还在持续……
  
          开四日夜禁,这只是第三天,正是沸腾时。
  
          也因此,城中消息流通速度加剧。
  
          最近震动南京的大新闻有三:
  
          郑和带西洋总兵凯旋。
  
          醉仙楼倒塌。
  
          汉王、纪纲失踪。
  
          后二者可以融为一个事件,但平民百姓可不知详情,消息被朱高炽下令封锁。
  
          翌日,清晨。
  
          两辆马车由兵马护送出城,驶入官道。
  
          马车上不是别人,正是董成峰。
  
          他既感到自豪,又有些忐忑,但更多是如梦似幻。
  
          未列品阶,却要为信使,面见一尊王爷。
  
          周遭护卫对他毕恭毕敬,皆尊称一声“董大人”。
  
          这不比董老爷爽多了?
  
          官与民,那可是两个阶层。
  
          以此为鉴,他不是不能期待一下,未来入朝为官的美梦。
  
          上升渠道就走西洋总兵那边,由王景弘举荐,图谋一个一官半职不在话下。
  
          不过他也只是想想罢了。
  
          董成峰有自知之明,自己不是为官那块料,而就算美梦成真,也多是依靠神使。
  
          但神使若是走了呢?
  
          那位王公公可不会给他好脸色。
  
          所以不如想办法敛财,做个富家翁,再觊觎一下西洋商路……
  
          若能抵达那传说中的神国就再好不过了。
  
          当下他唯独觉得可惜的是……
  
          “周公子一定在应天府,既要拿下醉仙楼,以后肯定还要见面!”
  
          从应天府至南昌,最好的路线选择是走水路。
  
          沿长江而上,入鄱阳湖水道,直入赣江抵达南昌。
  
          不过逆水行舟,进程太慢,王景弘在离开前就嘱咐,走官道快车快马,八百里路程十日可至。
  
          这样争取了足够时间,待得他们从北边返回时,醉仙楼也可以重新动工,拔地而起了。
  
          纯粹是为讨好神使。
  
          接下来的日子,董成峰就韬光养晦,模拟与王爷见面的场景,以免出了差错。
  
          十日后。
  
          南昌府已在眼前。
  
          因是黄昏,将入夜禁。
  
          车马在城中官府驿站下榻,被王景鸿派来随从的小公公,就给“董大人”讲起明日拜见的注意事项,多是一些礼仪相关。
  
          “宁王为何谦和,也喜交友。”
  
          “王公公随陛下就藩北平时,往来事宜都是由王公公负责,一来二去就成了王爷的座上宾……”
  
          讲解由来,也是为让他放松一些。
  
          总而言之,王爷会给王景弘几分面子。
  
          第二天,天光微亮。
  
          小太监就前往王府递送拜书,确认得了接见的准信,立即回返带董成峰前往。
  
          王府门前。
  
          董成峰深吸一口气,对太监点头后,就前去叫门。
  
          他也不知该跟王爷怎么说。
  
          不过王景弘给了他一封书信,应该会讲明一切。
  
          不多时,管家来迎,见了董成峰,神色平平。
  
          请他入了茶房,就没有下一步动作,而是二人对坐:“董大人官居何职?”
  
          开玩笑,不是什么臭鱼烂虾都能拜见王爷的。
  
          更别提前几日王府才生了一些事端,不宜待客。
  
          方才门迎通传,有人持王景弘王大公信印来见,若非碍于那位身份,管家是打算闭门谢客的。
  
          董成峰一时尴尬,看向身旁小太监。
  
          小太监也不知说什么好,他只是奉命领路,根本不知这位董大人什么来头。
  
          眼见二人语塞,管家就知晓了,客气更少了几分:“那就直说吧,王公公捎带了什么话?”
  
          董成峰面红耳赤,将书信取出:“王大人有一封书信交给宁王殿下……”
  
          他还想着能亲见王爷呢。
  
          琢磨这么一天,却得了这么个结果。
  
          管家颔首,取了信封转身就走,也没留下只言片语。
  
          小太监见他难堪,就道:“董大人也别失落,信送到了,差事就算完成。”
  
          董成峰欲言又止。
  
          他知晓此行目的,是为醉仙楼股份,变价出售。
  
          若王爷见了书信不允,还怎么算差事完成?
  
          当他忐忑时。
  
          书信已至书房,宁王手中。
  
          “王大伴派了人来送信,多余的话也没说。”
  
          对于那送信人,管家也没多提,只当是无关紧要。
  
          宁王消息滞后,虽说郑和归朝是大事,但邸报一月一发,于大事才会加急至半月,统一送往全国。
  
          朱权一听“王大伴”就知是谁了,面露惊喜:“郑和归来了?”
  
          “也对,距离上次启航已有两年!”
  
          他立即开启信封,倒也没想旁得,只当是王景弘归朝,给自己来个信,免得消息滞缓。
  
          陛下远在顺天府,或许因郑和归来,会南下归朝。
  
          王公公是要给自己一个提醒,说不得就能进京面圣,游玩一遭。
  
          然而,等他打开书信,就为之一愣,眉头紧锁起来……
  
          因当首问候罢了,就直入正题。
  
          永乐十三年,七月十日夜。
  
          醉仙楼倒塌。
  
          醉仙楼塌了?什么鬼!
  
          莫非是地动?可醉仙楼要是都塌了,顺天府岂不是都要遭殃?
  
          可七月十日至今已有十二天了,早该有消息送来。
  
          待得继续往下看,他就知晓自己想差了。
  
          醉仙楼倒塌是为谜团。
  
          民间盛传为异象。
  
          为礼敬高天,皇家愿出资购下醉仙楼地皮,变价出售,以所得之资,慈善贫苦百姓。
  
          求王爷能出让股份,所得钱财也可重新购入。
  
          朱权看后,觉得没头没脑。
  
          醉仙楼塌了,没有事故原因,却要自己出售醉仙楼地皮……
  
          所为是礼敬高天。
  
          可慈善诸事,不是寺庙僧人所作的事情吗?
  
          无灾无难,何必施舍钱财与百姓?还要让自己左手倒右手一遭,配合演戏?
  
          “这不对啊!”
  
          他觉得透露着蹊跷,是不是有人仿冒信件,想要骗取地契?
  
          可谁又敢骗到王爷身上?
  
          再看笔记与印信,都属于王景弘,并无差错。
  
          他皱眉道:“这信不对,是王大伴的笔记,但行事风格有些反常,送信的人呢?你认识吗?”
  
          管家不知心中写了什么,只作答:“送信的人在外院茶房,姓董,没见过……”
  
          “我问其官职,他语塞不答,很是尴尬,应是一介白身。”
  
          “领路的小太监我觉得眼熟,但也记得不深。”
  
          “王爷,如果你觉得有异,何不派人送信上去,找王公公对照?”
  
          朱权道:“陛下在顺天府,信上说,他们已经启程北上陛见,才派了人来送信!”
  
          “算了,你去将那送信人带来,叫我看看再说。”
  
          朱权心中有几分猜测。
  
          恐怕是有些事情不方便说……
  
          书信只是引子,人才是关键!
  
          管家一走,他也到了书房后庭暂避,想要先观察观察来人身份,而后再决定要不要会见。
  
          这一去一返,不到半刻钟。
  
          一个三十岁出头的富态男子被引入书房落座,管家奉茶后,就让他落座等待。
  
          以朱权眼界来看,此人底气不足,眉眼流露怯弱,不是什么角色。
  
          起先还乖巧坐着,一刻钟后,就显得坐立难安,眼神也开始在书房胡乱打量。
  
          朱权见后不喜,已经有了主意。
  
          不论王景弘要传什么话,以此人举止来看,不太妥帖,他懒得会见,不如派人先去应天府等候。
  
          先调查醉仙楼事情经过,等王景弘北上而返,再做其他计较。
  
          他正要从后面离去。
  
          却听“哐当”一声巨响。
  
          只见那人猛地站起,竟撞翻了身下座椅。
  
          朱权气得咬牙,正要怒斥,可话音还未出口,他就愣住了。
  
          因为……
  
          那人竟快步走到书房的香火台前,身躯狂颤,口中更是不自觉得呢喃——
  
          “这,这,这是……”
  
          “这是周公子?!!”
  
          香火台上。
  
          一尊木雕栩栩如生,不正是周公子的半身雕像?!
  
          而雕像前,檀香萦绕,俨然被奉为神佛。
  
          朱权耳中一阵“嗡鸣”,已是迫不及待,大步踏出:“你认得这神像?!”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