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开局北美1400年:正在建国 / 336 生死未卜

336 生死未卜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醉仙楼来历不浅,始于西晋,有太守“孙楚”者时常呼朋唤友在楼上畅饮,酒店老板后改名孙楚酒楼。
  
      至唐时,又有李太白效彷孙楚在楼上豪饮,被世人又成太白酒楼;
  
      到洪武时期,才在其旧址复建醉仙楼,更被载入永乐大典,名曰南京十六楼之一。
  
      于今不过数十载,不算什么古建筑。
  
      所以周黎安炸起来也不心疼。
  
      至于楼中宾客,只能自认倒霉,沾了朱高煦的霉运光环,便算早死早超生吧。
  
      本是一夜庆典。
  
      西水关最繁华街道酒楼倒塌,更响起恐怖轰鸣,引各方关注。
  
      抢救、灭火已来不及了。
  
      只以沙袋阻隔火势弥漫周遭,就任其燃烧。
  
      一直到天光时分,火势渐熄,开始有各方人马聚集。
  
      倒不见多少大人物,即便醉仙楼名声响亮,也不过是一处酒楼罢了。
  
      应天府府尹都没到,只委派城内治署长官与通判,带巡检司到场。
  
      巡检司封了半条街,禁止人员出入,又挨家挨户在街区民户走访询问昨夜的具体情况。
  
      一群老大人看着醉仙楼满是唏嘘——
  
      “醉仙楼起时,高皇帝于此设宴,宴请群臣,盛势空前……”
  
      “这好好的楼怎么就走了水呢?”
  
      有人昨夜就听了消息道:“我听说,是一道惊雷噼下,才至火起!”
  
      “胡说八道!若是雷噼,早惊得楼中人逃窜,怎会一个都没逃出来?”
  
      “必是火势隐秘,烧到急时才被发现,错失了逃生良机。”
  
      众人也不再讨论,看着垮塌的遗迹,默不作声。
  
      不多时,水车到来,开始扑灭余尽。
  
      等到最后一缕黑烟散去,才有人发号施令:“进去敛尸吧,也不知能分辨出几人身份,再发全城通告,昨夜至今还没归家的,赶紧过来领人!”
  
      一具具焦黑尸体被挖出,形状惨不忍睹,多是成了人干焦炭。
  
      莫名有一股肉湖了的味道,飘着异香……
  
      可再一想到那是人。
  
      呕。
  
      现场吐了不少。
  
      到此,只差事件起因调查。
  
      巡检司走访一圈,汇总了消息,然而捕头们一个个脸色难堪。
  
      “东户一排皆称是天雷砸落,就那么一瞬间,整个醉仙楼像是被套上一团火球,四分五裂!”
  
      “西户人家有得说是地动,但也看到了火光冲天,像是……像是天雷!”
  
      巡检司长官气得想骂街,这不是荒谬嘛。
  
      可人人都这么说,他心里也生起几分不安,这世道是敬畏鬼神的。
  
      但问题是……
  
      昨天为什么开夜禁?
  
      不就是郑和舰队凯旋,令太子监国大悦,才赐福百姓。
  
      若将醉仙楼一事与太子、郑和挂钩,牵连“不详”,那问题就大了。
  
      不详之人怎能为皇位继承者?
  
      再往大了说,难不成郑和于海外带回妖异,才令天老爷降怒?
  
      乃至于,大明可不兴不详啊。
  
      正是煌煌天威震撼四夷来朝的盛世。
  
      不过无可奈何,巡检司只能照实汇报:“街区几排民户皆称,是看到了天雷砸落,火球一瞬间就吞没了醉仙楼,楼宇也在第一时间倒塌,因此才无人逃出。”
  
      “还有人说,这是不祥之兆……”
  
      一众老大人面面相觑,都变了神色。
  
      “真这么说?所有人?”
  
      “对,应不是有人散布谣言,因事发时,街道上还有不少行人……”
  
      “而其中最诡异的是,街道上行人少被波及,仿佛火焰只被限于醉仙楼上!”
  
      越说越玄乎了。
  
      可又带着几分合理,正因楼宇第一时间倒塌,才致使无人逃生。
  
      而醉仙楼也无什么易燃爆之物,不是天降雷罚,还能是什么?
  
      众人沉默,皆想不出对策。
  
      可就在这时。
  
      外围传来车马喧嚣,众人回头时,一队人马已经冲破了巡检司的封锁,来势汹汹。
  
      几乎第一时间,他们就认出了来人:“是汉王的天策卫。”
  
      天策卫是皇家亲军十七卫所属,原本直属帝王,洪武十五年,朱元章设立锦衣卫十四所,又重置亲军改作十二卫。
  
      天策卫并未废除,而是不作亲军行列。
  
      朱棣封朱高煦为汉王,以其主领天策卫,绝对算是极大的恩宠。
  
      但也给了汉王莫名的期待,以及嚣张跋扈的资本。
  
      南京城中,天策卫几是横着走。
  
      貌似上方还有锦衣卫掣肘,但城中谁不知晓,锦衣卫统领与汉王殿下蜜里调油,先后处置了好几位朝中大臣,其中就包括太子近臣。
  
      朱棣数次北伐,也就给了次子朱高煦为所欲为的机会,逐渐势大。
  
      人马急停。
  
      后方马车上就被内侍搀扶下一病怏怏的青年。
  
      众人大骇。
  
      本以为是朱高煦亲至,却不想来得是汉王世子朱瞻壑。
  
      “见过世子!”
  
      青年未理,甩开内侍搀扶,大步走到倒塌废墟之前,浑身颤抖……
  
      天策卫指挥连忙来到身旁低语:“世子,稍安勿躁,或许消息有误呢?”
  
      “若闹了笑话,汉王殿下定要震怒!”
  
      “笑话?”朱瞻壑颤抖,现在是担心被人笑话的时候吗?
  
      昨天傍晚,父王身边亲信就回家传信,会在醉仙楼待客,稍晚归去。
  
      这是父亲处事的惯例,又怎么会错?
  
      直至今早,醉仙楼倒塌之事才传至王府,管家听到消息,吓得几乎晕厥,跌跌撞撞跑到他面前通传,也才有了如今一幕。
  
      不过朱瞻壑还是运了运气,转而望向众人:“楼中……伤者呢?!”
  
      众人不敢怠慢,又不知如何作答。
  
      伤者?
  
      哪来的伤者?全死了个精光。
  
      而且,看世子架势,难道昨夜楼中有王府的人?
  
      一念至此,他们更不敢答了。
  
      朱瞻壑展望一圈,看到尸首陈列,瞬间懂了,脸色由白转黑——
  
      “去,快去查验!”
  
      一应亲信连忙上前,一具具小心查探,不敢有丝毫冒犯。
  
      尸首虽是焦黑,但一些随身饰品,玉佩金银或还能分辨大概。
  
      “主看配饰,再看左臂。”
  
      一群天策卫将领一听就懂了。
  
      建文二年,朱棣兵败东昌被困,幸得朱高煦率军赶至解围,却也伤了左臂,豁大一道口子,愈合后呈现一道坑疤凹痕。
  
      即便如此,靖难之役数年,朱高煦也没因伤放任战事,屡立奇功,还得朱棣夸赞,叫他“多多努力,而世子身体羸弱”。
  
      总体而言,朱棣的确有过重立太子之心。
  
      又因这对父子的经历,像极了唐代高祖、太宗,便令朱高煦常常自比太宗,为父开国而立汗马功劳。
  
      可这也是忌讳……
  
      朱棣当然不会希望,自己如唐高祖般被囚禁宫中。
  
      帝王家事难以捉摸。
  
      很快,查验结束。
  
      一行人来到朱瞻壑面前,既无喜色,也无忧虑,人没找到反而是当下最好的消息。
  
      朱瞻壑也松了口气,然而继续皱眉:“父王会去了哪里呢?”
  
      “走,再找,将父王常去的地方都找一遍。”
  
      可天策卫指挥又看了一眼醉仙楼,觉得古怪,他皱了皱鼻头,嗅到浓浓的火药味:“世子,这不是走水,到处弥漫着硝磺味儿!”
  
      朱瞻壑一惊,父王昨夜在醉仙楼待客,偏是出了这种事,还可能涉及火药火器?
  
      他不敢声张,却也无暇顾及太多,只道:“你留下一批人,继续在废墟查找,其余人跟我走!”
  
      众人来去匆匆,直接无视了巡检司。
  
      然而有心人都觉出异样——
  
      “什么意思?”
  
      “汉王殿下昨夜在醉仙楼?”
  
      “而且现在人找不到了?”
  
      一时间,众人皆惊,连是派人传递消息。
  
      应天府府尹被惊动,接着是六部要员,很快消息传至宫中……
  
      “太子,汉王失踪了!似乎昨夜去了醉仙楼?”
  
      “失踪?”朱高炽一脸茫然,好端端的怎么失踪了,“怎么回事?为何又牵扯到醉仙楼?”
  
      下面人磕磕绊绊道:“昨个后半夜,醉仙楼走水,整座楼都烧塌了,无一人逃出生天!”
  
      “有人说,是天雷降落,让醉仙楼倒塌,是为不详!”
  
      哗。
  
      朱高炽震惊:“汉王……人找到了吗?”
  
      “天策卫到场查了一遍尸首,没有收获,汉王世子又带人去了其他地方,暂时还没更多消息传来!”
  
      朱高炽只觉得惶恐难安。
  
      汉王失踪不是小事,而举城皆知,哥俩关系僵硬,偏是又有醉仙楼走水,难免让人浮想联翩。
  
      金吾卫指挥上前,小声道:“殿下,还需防备宫城内外……”
  
      “就怕汉王世子急而作乱!”
  
      朱高炽吓得一颤,立即颔首:“你去安顿!”
  
      “再传纪纲来……”
  
      “锦衣卫是干什么吃的,汉王失踪这等大事,他们为何还未出动?!”
  
      一时间,各方皆乱。
  
      至中午时分。
  
      锦衣卫入宫求见太子。
  
      朱高炽原以为是纪纲来了,可人到面前,却是锦衣卫镇抚使费先望。
  
      “纪纲呢?”
  
      费先望脸色难看,“太子殿下,可否让微臣近一步说话?”
  
      朱高炽颔首,费先望才踱步而去,凑近几分道:“殿下,纪大人他……也失踪了!”
  
      “什么?!”朱高炽整个人都蒙了。
  
      而费先望的话还未完,“卫所里说,昨天傍晚,纪大人与庞英出宫后办事,具体做了什么无人知晓,但最后是有车马将人亲自送到醉仙楼的。”
  
      “这一点有马夫左证。”
  
      “我又派人与醉仙楼外商户、摊贩、民居核实,确实有人见到纪大人与庞英入楼。”
  
      “包括醉仙楼掌柜也是亲自将人迎进去的。”
  
      朱高炽倒抽凉气,又作不解:“醉仙楼上不是无人生还吗?”
  
      费先望道:“锦衣卫着手调查,就查出蛛丝马迹……”
  
      “醉仙楼外已有不少人家前来认领尸首,其中包括宾客、伙计、厨子的家属……”
  
      “偏生醉仙楼掌柜一家未至。”
  
      “待我们赶到时,掌柜一家人去楼空,不过我们还是循着线索,将人找到,他趁昨夜开夜禁,连夜举家出逃。”
  
      朱高炽震怒:“是此人谋害汉王?”
  
      费先望摇头:“应该不是,掌柜至亥时就归家歇着了,但他走不久后,就听闻醉仙楼火起。”
  
      “他吓了一跳,怕无法向东家交代,更不敢牵累此事当中,只能逃窜!”
  
      “经我们审讯,掌柜是知晓纪大人、汉王皆在顶楼包厢的,也因此事发后,他恐惧难当!”
  
      “此外,天策卫与我们锦衣卫都查出,醉仙楼火起并非走水,更像是神机雷爆炸!因周遭有浓烈的硝磺味!”
  
      “我们请了火器营的工匠前去查验,他也这样认为,只是在那废墟中,并未发现任何神机雷爆炸后的残骸痕迹。”
  
      “更何况,火器于民间禁绝,顺天府几座军火库也因陛下北征几乎被搬空,实难想到哪里还有能炸毁一栋楼的火药储存!”
  
      “更诡异得是,其中根本没有火药燃烧的痕迹!”
  
      “那掌柜说,楼中绝无此物,以我观其神色,不似作伪,若真有人安排他作出如此事情,早就杀人灭口,而不是给他机会举家逃离,就算要逃,也是提前几日就失了踪迹。”
  
      朱高炽一时间脑子紊乱。
  
      不止汉王失踪,锦衣卫指挥使也不见了。
  
      这二人明明是他死敌,他却全然高兴不起来……
  
      太子监国期间,死了个王爷,死了个皇帝宠臣,总要有个交代。
  
      若不然,以利益论来看,他得嫌疑最大。
  
      就算他不至于下此狠手,但有些事情不看逻辑,只看一个结果。
  
      又或者……
  
      朱高煦与纪纲合谋,故意玩失踪,上演一出苦肉计,待得惊动了北边,向他降罪,再被锦衣卫解救,同时栽赃陷害?
  
      可,至于吗?
  
      一朝王爷失踪,朝廷震动,到最后也会引父皇不喜。
  
      “查,再去查!”
  
      “无论如何,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
  
      四夷馆。
  
      城中消息也传到郑和等人耳中。
  
      “汉王和纪纲都失踪了?”
  
      “这是怎么回事?”
  
      郑和等人只觉得莫名其妙,也在猜想,是否是二者使计谋,想要坑害太子。
  
      王景弘道:“管汉王与纪纲那狗东西呢!”
  
      “爷爷出海几次,近十年不在朝中,他纪纲一路水涨船高,渐渐不把爷爷放在眼里了!他死了才最好!”
  
      郑和白他一眼,起身道:“我去宫中一趟,无论如何这都是一桩大事,若不得结果,就要禀报陛下了,到时我等启程,可作传信!”
  
      “你去吧,这里有我!”
  
      郑和走了。
  
      王景弘琢磨一阵,就要去找“小神使大人”亲近。
  
      昨天见太子与晚宴,可是冷落了一众神使,这可要不得,得尽快找补才行。
  
      然而,等他到来时,却只见跳鱼几人,偏生少了周若愚、周若男和阿迪娜。
  
      “神使大人,二位小神使与国师千金呢?”
  
      阿迪娜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神使,但王景弘也不敢怠慢分毫。
  
      神游之际,周若男和阿迪娜都是伴驾随行的,很受吾主与巫的喜爱。
  
      既不能叫神使,那就从马林迪国师加沙那边论,虽然不是闺女,孙女也可叫千金嘛。
  
      跳鱼几人正在修习法则奥义,见了王景弘就放下书册:“唐敬来了,若愚调皮,就央求着要出去转转……”
  
      “呀,出去多久了?神使大人,您怎么不告知一声?万一出了什么事,谁担待的起啊!”
  
      跳鱼笑了笑,他就是不想被人太关照,才以‘神使’之名,让那些内侍不可禀报。
  
      看顾他们的人都知神使尊贵,不敢忤逆,才让王景弘扑了空。
  
      不然王景弘跟着,两小只别想见得大明最真实的一面。
  
      “走了有半小时了,王弟兄来得正好,我与你说说三样粮种的耕作方式……”
  
      王景弘快哭了,也看出神使是不想让他追去,才要将他强留下。
  
      他心中先将四夷馆一众主事、侍卫骂了个底朝天,然后又泛起唐敬的滴咕——
  
      “好一个唐敬,说好小神使一人一个,你竟敢两个全占,表面的老实,皆为虚假!
  
      !”
  
      心里一边骂,他还不能怠慢另几位神使,连忙凑趣上去听讲……
  
      听了耕作方式也不是无用,待得北上见了陛下,也有的表现。
  
      至于什么汉王、纪纲、醉仙楼,他才不在意呢。
  
      许是这一遭见得神明与神国,以及大地法则中描绘世界真正的模样。
  
      他心中已不将大明权力争斗放在眼里,眼界跳出大明之外,隐隐有了新的认知与期盼。
  
      只不过这还只是潜意识萌芽,他自身尚未有所觉察。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