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铁血铸新明 / 第六百四十八节 心思变化

第六百四十八节 心思变化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动
  
      太子朱慈烺接过奏折,递给崇祯皇帝。
  
      “秦爱卿忠体为国,劳心劳力,朕深感欣慰。”
  
      出乎意料,崇祯皇帝接过奏折,并未翻看,只是置于茶几上,面对有些困惑的秦浩明,目光柔和的看着他说道:
  
      “奏折所言,应是爱卿呕心沥血,字字珠玑,朕当择日细细观看体会。
  
      只是爱卿今日离去,想来又是数月不得见,朕不忍浪费如此良辰。知晓你贪杯,不如朕陪你小酌一二,权当为你践行。
  
      顺便请教当下最为急迫之事,如何?”
  
      说完,也不等秦浩明同意,自顾吩咐身边当值的大太监王德化去传膳。
  
      “微臣叩谢皇恩!”
  
      这一刻,秦浩明是发自肺腑真心感动,没有丝毫做作。
  
      或许,这就是真实的崇祯,一个感性淳朴的人。
  
      信任一个人,就毫无保留掏心掏肺。
  
      之前有袁崇焕、温提仁、杨嗣昌,现在则是自己。
  
      虽然有用错人,但只能说他识人不明,却不知有些砖家说他生性多疑从何而来?
  
      至于说刚愎自用、刻薄寡恩更是他妈的扯淡,纯属那些跪舔的文人讨好建奴,极力抹黑崇祯皇帝。
  
      老实说,崇祯并非一个温和的人。
  
      他很急躁,很用力,用后世的话说,叫用力过猛。但这个烂摊子,不用力过猛,那只能提早收摊。
  
      刻薄寡恩,又是另一个更加操蛋的奇葩说法。
  
      赏赐已经全部给了勋贵文臣士子,堂堂一国之君,自己穷得跟乞丐一样,衣服、袜子,都打了补丁,皇家用度比不上京城的殷实之家。
  
      哪里还有余钱赏赐?
  
      可就这样,人家工作依旧非常努力。
  
      每天白天上朝,晚上加班,累得半死不活,第二天接着干,一干就是十七年,从未间断。
  
      明面上他是大明皇帝,九五至尊,一言断生死,号令天下威风凛凛莫敢不从。
  
      可是内地里各级官员阳奉阴违上下其手,朝廷更是无钱无粮天灾人祸雪上加霜。
  
      想重开海禁加收商税之举更是举步维艰,被全国官员所抵制,这腐朽的国家更是无法被他所指挥运转。
  
      平日里撤销盐税等利于各级官员的政令是顺风顺水,不利于官员权贵的圣旨,便是有违祖制寸步难行。
  
      偷偷越过内阁所发的中旨,各地官员更是有权拒绝奉旨,就算是不听奉劝强行下旨也只会被内阁再三驳回。
  
      简单地说,崇祯同志干的是这样一份工作。
  
      没有工作范围,没有工作界限。
  
      什么都要管,什么也管不着。每天上班,不是跟人吵架(言官),就是看人吵架(党争)。
  
      穿得破烂,吃得也少,跟老婆困觉也少,每天只睡五六小时,时不时还有噩耗传来。
  
      什么北边打来西边打去,祖坟被人烧了,部将被人杀了,东西被人抢了,每年都有的天灾等等。
  
      勋贵大臣嘴上说得好听,文臣士子与天子共天下。
  
      可出了事情,跟其他大臣无关,全部是他的责任。
  
      在位十七年,六下罪己诏!
  
      这样的工作,谁干得了?
  
      这样的人,有什么好说?
  
      再看看后继的事情,叛军围攻京城,太监王廉急告,崇祯在宫中饮酒长叹:“苦我民尔!”
  
      太监张殷劝降,被一剑刺死。
  
      之后崇祯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勋戚周奎、田弘遇家。回宫后写下诏书,命成国公朱纯臣统领诸军和辅助太子朱慈烺。
  
      然后哭着对周皇后说:“你是国母,理应殉国。”
  
      周皇后也哭着说:“妾跟你十八年,从未忤逆一句,现在陛下命妾死,妾怎么敢不死?”说完解带自缢而亡。
  
      崇祯转身对袁贵妃说:“你也随皇后去吧!”袁贵妃哭着拜别,也自缢。
  
      接着崇祯又砍死了妃嫔数人,并命令左右太监去催大嫂懿安张皇后自尽。张皇后隔帘对朱由检拜了几拜,自缢身亡。
  
      崇祯又召来十五岁的长平公主,流着泪说:“你为什么要降生到帝王家来啊!”
  
      说完左袖遮脸,右手拔出刀来砍中了她的左臂,接着又砍伤她的右肩,一而再再而三,终究不忍心,让长平得以存活。
  
      同时也挥剑刺死了自己年仅六岁的么女—昭仁公主。
  
      此时天色将明,崇祯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
  
      崇祯帝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最后自己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
  
      可在临死前,这个自尊心非常强的君王,还要用剑把自己毁容,留下千古绝唱;
  
      “朕自登基十七年,虽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这个骨头刚硬得到骨髓里的君王,亲自杀死家人,至死却还是牵挂着大明子民,勿伤百姓一人。
  
      当年明月如此评价:一个了不起的人。
  
      秦浩明也想说,努力过,纵然失败,亦是精彩,更是无悔!
  
      泪水流过脸颊,模糊了双眼,秦浩明的心里浮起莫名的伤感,既为眼前千古第一悲情皇帝,更为汉人几百年后的悲惨遭遇。
  
      堂堂炎黄子孙,领先几千年的大汉文明,被建奴杀得毫无自信,毫无骨气。
  
      后世精英叫兽言必称西方如何如何,语必说国外怎样怎样,连现在大明百姓不屑一顾的昆仑奴,也有人叫道:哇,外国人!
  
      想到这里,秦浩明心里第一次升起,或许,自己要做得更多一些的念头。
  
      原本在这之前,秦浩明是有私心的。
  
      在对付建奴的同时,他心里也防着崇祯皇帝。
  
      防着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当然,这也可以理解,毕竟,人心都是复杂的,不复杂就不是人。
  
      尤其是现在这么多人跟着他混饭吃,一个处理不好,那可就是人头滚滚,绝非虚言!
  
      所以,过去他很少过问朝堂上事情。只是有人挡在他面前,他才出手清除。
  
      其他的大明弊端,也只有在自己的地盘里,他才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或者叫改良。
  
      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有力有不逮之故,另一方面却是不想陷入太深,以免越陷越深。
  
      在他的心里,始终想带着他的队伍在海外为王,另起炉灶自由自在。
  
      因为他觉得,那样更简单。
  
      可在今天,他的想法动摇了。
  
      对比崇祯把天下揽在自身的行为,秦浩明不得不承认,自己受到后世利己自由化的荼毒太严重。
  
      尤其是通过两年多的接触,逐步了解到真实的崇祯之后,秦浩明发现自己被历史欺骗得太厉害了。
  
      首先不说以自己目前的实力,崇祯根本拿他无可奈何。
  
      就说崇祯本人,在位十七年,有滥杀过什么好人吗?
  
      没有,真的没有。
  
      至少秦浩明通过自己身临其境的了解,得出这个结论。
  
      有人可能要说袁崇焕,那可是“民族英雄”。
  
      狗屁!
  
      这就是建奴的一个圈套,一个阴谋。
  
      建奴侥幸夺得大明江山,出于安抚百姓的需要,必须抹黑崇祯。
  
      可要解决这件事,绝不能挥大锤猛敲,只能用软刀子背后捅人。
  
      因为,崇祯做得不错,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
  
      要诋毁崇祯,无需谩骂,无需污蔑,只需要夸奖一个人——袁崇焕。
  
      袁崇焕是建奴选择的一个最好道具,因为他是被崇祯干掉的。
  
      所以只要死命地捧袁崇焕,把他说成千古伟人,越伟大越好。
  
      而如此伟人,竟然被崇祯干掉了。所谓自毁长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崇祯与历史上宋高宗杀岳飞之流归为同类。
  
      之后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把袁崇焕树立为英雄,没有缺点,战无不胜,只要有他在,就有大明江山。
  
      再适当渲染气氛,编实录,顺便弄个反间计故事,然后,在戏剧的最高潮,伟大的英雄袁崇焕被崇祯杀掉了。
  
      多么愚蠢,多么自寻死路,多么无可救药。
  
      就这样,在袁崇焕的叹息声中,崇祯的形象出现了:一个很有想法,很有能力,却没有脑子,没有运气,没有耐心,活活被憋死的皇帝。
  
      最后,打出主题语:如此皇帝,大明怎能不亡?
  
      这,就是建奴的阴谋。这,就是袁崇焕的作用。包括之后的史可法,都是建奴的道具。
  
      是的,他们就是一个道具,也仅仅是一个道具。
  
      跟能力、作用、贡献都无关,不用说太多,心知肚明即可!
  
      当然,说太多也没用,历史由胜利者书写。简单一句话,满满的血泪史。
  
      ps;诸君,新书开头片段一部分,有看头吗?
  
      行文,语言都有一些变化,不再正经,偏向谐趣,不知对错。
  
      喜欢的朋友,可否留言,希冀指点一二,感谢!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