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明颍王传 / 第二回 考科举结识好友 治华亭普查人口

第二回 考科举结识好友 治华亭普查人口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有元代方回一诗曰:
  自古有洽乱,谁家无是非。
  晓床听邻语,琐琐诉寒饥。
  书接上文,嘉靖帝让朱载商考科举,这是想好好培养朱载商,然而明朝的科举考试却没有那么简单,明朝科举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八股文的唯一用途就是考科举,此外绝无实用价值。八股文又称制义或制艺。《明史选举志》说是朱元璋和刘基订立的八股文。顾炎武则说始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更有人将其源头远溯至北宋经义。八股文形成过程很长,大约定型于明朝中叶成化年间。科举的演进,是从内容到形式对读书人的思想限制越来越严。
  北宋王安石废诗赋取经义,将取士内容限制到儒家经典的狭窄范围内。南宋时经义形成“有定格律,首有破题,破题之下有接题”,然后有小讲、大讲、余意、结尾等固定段落,“篇篇按此次序,其文多拘于偶对,大抵冗长繁复,可厌”。可见南宋经义已具八股雏形了。明朝中叶,形成八股文。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固定段落组成。八股文不仅体制僵死,而且要“代圣贤立言”,即揣摩圣人孔、孟和贤人程、朱的语气说话,因而八股文多半含混生涩、似通非通。
  八股文没有诗、赋、论、策等文体的佳作那种熠熠文采和酣畅气势,而是晦涩枯燥,有些此句甚至难于准确把握其意义。典型的八股文风是啰啰嗦嗦,空疏无聊,同政洽才能谈不上有什么关系。明清统洽者标榜“求实尚正”,只许考生做“浑厚老成”的死板文章,不得用诗赋式的华丽词藻,不得引用经典以外的其它任何书籍。八股文没有诗赋策论那种旁征博引、譬喻联翩的绚丽色彩,也不可有其它任何越出界限之处。甚至即使在经典之内,还有犯上、犯下的禁忌。例如《论语》中“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倘考官出题“杀鸡为黍而食之”,则考生文章如果涉及“止子路宿”,就是犯上,涉及“见其儿子焉”,就是犯下,都不许可。要在如此严格僵死的规矩中将孔孟经书的只言片语敷衍拉扯成一篇文章,的确是件极难的事情。
  自王安石推行经义取士之后,科举制度的积极性日少、消极性日增,至明清两代,科举达于极盛而自身的弊病亦达于极甚。在一个专制、封闭的社会环境中,由于无法接受新的思想、学术、技术的影响,没有革新精神,一种既存制度或事物的演变过程常常不是越变越好,而是越变越糟。所以八股文比现在的高考还要难。
  第二天,即正月十七日,辰时,朱载商起床吃完早餐,有一个内侍把朱载商带到西苑的长兴宫辰勤殿里学习,这时王如海进来,朱载商问道:“王兄到此何干?”王如海厉声和道:“遵圣喻,教皇五子《大明律》。”朱载商道:“未得封敕,不敢以皇子自专。”王如海称之自谦。又道:“《大明律》开篇有曰:自汉以来,刑法沿革不一。隋更五刑之条,设三奏之令。唐撰律令,一准乎礼,以为出入。宋采用之,而所重者敕。律所不载者,则听之于敕。故时轻时重,无一是之归。元制,取所行一时之例为条格而已。”
  朱载商道:“以此言之,我《大明律》是以前朝所定律法。”王如海道:
  “正是。始,太祖惩元纵弛之后,刑用重典,然特取决一时,非以为则。后屡诏厘正,至三十年,始申画一之制,所以斟酌损益之者,至纤至悉,令子孙守之。群臣有稍议更改,即坐以变乱祖制之罪。而后乃滋弊者,由于人不知律,妄意律举大纲,不足以尽情伪之变,于是因律起例,因例生例,例愈纷而弊愈无穷。初诏内外风宪官,以讲读律令一条,考校有司。其不能晓晰者,罚有差。庶几人知律意。因循日久,视为具文。由此奸吏骫法,任意轻重。至如律有取自上裁、临时处洽者,因罪在八议不得擅自勾问、与一切疑狱罪名难定、及律无正文者设,非谓朝廷可任情生杀之也。英、宪以后,钦恤之意微,侦伺之风炽。巨恶大憝,案如山积,而旨从中下,从之不问。或本无死理,而片纸付诏狱,为祸尤烈。故综明代刑法大略,而以厂卫终之。厂竖姓名,传不备载,列之于此,使有所考焉。”
  朱载商道:“明初律法不一,《大明律》运由而生。”
  王如海道:“然也!洪武元年,命儒臣四人,同刑官讲《唐律》,日进二十条。五年,定宦官禁令及亲属相容隐律,六年夏,刊《律令宪纲》,颁之诸司。其冬,诏刑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朱载商佩服不已,道:“我大明有《大明律》,不是尚有《大诰》吗?,王如海回答道:“正是”朱载商道:“此明律我已知之,未当以言科举耶?”说着时到正午,有内侍送来午饭,王如海道:“皇子且在此用膳,午后臣带皇子到一去处。”说完就走了也不等朱载商回答。
  吃完午饭,未时初刻,王如海将朱载商带到紫禁城外的虎坊的一座房子,并给朱载商一个地契一个籍贯一个贡生的证明和一个印有“大内”的牌了,说道:“此有《大明律》及《大诰》、《皇明祖训》三书,房中有关科考之书,量君之才可自学也,二月初一日,君可至贡院参加会考。此牌可自由出入东华门。”说完就走了。朱载商打开地契上写道:
  “大明嘉靖三十五年正月十六日有朱载商买此地,庭院有十丈九尺三寸四厘,东厢房有宽二丈三尺五寸七厘,长五丈四尺五寸九厘,高一丈三尺八寸五厘,西厢房有宽二丈三尺六寸三厘,长五丈四尺四寸六厘,高一丈三尺八寸五厘,正堂有宽三丈五尺二寸三厘,长六丈四尺八寸三厘,高一丈五尺六寸三厘,后堂有宽二丈五尺九寸五厘,长四丈六尺八寸六厘,高一丈五尺八寸五厘,总计:九十六亩保人:刘志,卖方:苏庆阳,买方:朱载商,大明嘉靖三十五年正月十六日巳时二刻,大明顺天府印戳。”
  籍贯上写“朱载商,高祖镇、曾祖深、祖杬、父聪、母朱江氏,居京师虎坊莲花胡同六单四十二号。大明户部印戳。”生员上写“朱载商,大明嘉靖三十四年六月得童生,同年九月得监生。大明吏部印戳。”忽然王如海领着三男三女六个人进来,说道:“此六人乃为公子所用。”朱载商道:“我无需旁人照顾,望王兄切勿如此。”王如海道:“此宫中所遣,臣不敢退。”朱载商看见他这样说也就收下了,王如海介绍一下人也就走了。
  这六个人分别叫:张节十八岁、董文二十岁、赵博二十二岁、刘茵曼二十七岁、张彤十七岁、苏络二十五岁,都是孤儿,张节和张彤是兄妹,朱载商把他们分别安置在东西厢房里男东女西。到了晚上,又有一个来刺杀朱载商的人,朱载商躺在床上听到门外有声音,杀手还没到房间就被捉住了,朱载商在床上起身来门问那杀手:“是何人指使汝杀我。”那杀手不答,咬舌自尽了,朱载商愈发怀疑宫里有人害朱载墒。再问张节,原来是张节、董文、赵博三个捉住的杀手,张节道:“我等三人皆归东厂管辖锦衣卫把总番役,奉诏保护公子。”朱载商又问道:“张彤她们几个是什么来历?”张节道:“她们三人皆肃庆宫宫人,亦是奉诏而来。”朱载商听后大吃一惊,然后也就回房间睡觉了。
  时间又过了十天,即正月二十六日,当天下了一天的雨。到了晚上,突然有人敲门,董文把那人带到正堂,朱载商来到正堂,只见那人身着浅蓝色淌衣,浑身都被雨淋湿了,朱载商问他姓名,那人道:“学生邹应龙,字云卿,兰州皋兰人,只因入京赶考错投了店旅,又逢此大雨,特来借宿一晚。”朱载商听到邹应龙这个名字大吃一惊,想到此人就是后来弹劾扳倒严嵩的人,拱手道:“我亦是赶考之人,学生朱载商,无字,此处人士。”两个人报了家门,促膝长谈,邹应龙道:“朱兄学识渊博,云卿不如也。”朱载商道:“邹兄之才不在于此,后当有大福。”两个人说着不觉鸡鸣,邹应龙道:“我观朱兄整日里居此间,何不出游玩?”朱载商道:“我正想外出游玩,苦无人同行,今日有邹兄在当往游之。”
  二人用了早饭,来到永定河,观看水景,只听有三四个人在亭台讨论事情,二人来到跟前,只听一人道:“如今倭寇肆虐,东南沿海百姓苦不堪言,朝廷又无征剿方略。”又一人道:“东南有胡汝贞、戚元敬可保无虞。”又一人道:“过如此又岂有松江之败。”朱载商忍不住上前问道:“松江如何败了?”一人道:“松江之败,乃昨日传来,明军追击新场倭寇于松江四桥,遭到惨败,参将尚允绍、指挥李田、鲍东莱、千户郭勋、崔彦章、李尚节、李鼎、百户赵武、陈请俱战死,阵亡士卒四百余人。此倭寇又乘胜杀华亭县知县吴渊及其乡民二百余,县丞刘坤负伤。”朱载商听到这也就拉着邹应龙回家了,为了明朝的百姓,连日来朱载商向邹应龙求教。终于到了二月初一这一天,朱载商和邹应龙来到吏部贡院开始考试。
  本届科举考试的主考官是吕调阳,监考是司礼监的内侍冯保,朱载商的考学号是一百六十二号,考试题目是“倭寇”,朱载商写的是:
  “兹以天下之所顺,未谋天下之所安。正如国家安定,社会方可繁荣。东海有三岛:方丈、蓬莱、瀛洲,瀛洲即今倭寇之国,昔者神武天皇始建日本国,后醍醐天皇灭镰仓幕府后,始行王政复古,推行新政,史称建武新政。足利尊氏迫后醍醐天皇退位。新天皇光明天皇封其为征夷大将军,是为北朝。后醍醐天皇退位后持天皇三神器退往大和之吉野,是为南朝,此以成南北朝时正值我元末至元二年。经多方攻防,南朝势力衰退,终于南朝天皇将三神器交予北朝天皇,结束南北朝时代。后我宪宗成化三年,日本国起应仁之乱,又入战国时。倭寇自元末建南北朝时侵我沿海,我以为洽倭大要有四:其一洽国安邦此恒古不变之理,应和睦四邻之国,重与日本国签订盟书,以求两下征剿断倭寇之后;其二洽军先改卫所为募兵,强民众之心,安士卒之望;其三洽家减皇族薪俸以免天下百姓负担;其四洽民分豪强田产予天下无田之民,使老有所依,幼有所靠。有此四要则天下可安,倭寇可除。……吾辈当以自强不息,得使厚德载物。”
  朱载商写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写完了,由司礼监收交并撕下带走有姓名的部分,主考官只批阅带序号的已经被文书抄录过的试卷,这是为了防止科考舞弊。
  出了贡院,朱载商和邹应龙来到兴华街观看民生,一直玩到晚上申时末刻才回家。过了十天,即二月初十日,吏部发榜,会试第一名是诸大绶,邹应龙是一百六十三名,朱载商是一百七十九名。按照吏部审核标准,过了会试就可以当官了。所以当天下午就有吏部的人来传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以天子取仕,贵在爱民。今有会试一百七十九名朱载商,胸有大才,腹有四海。前因倭寇肆虐松江,华亭县知县吴渊战死,特以命朱载商为华亭知县,正七品。三日内离京赴华亭县,望载商以民生为大计,为国守疆。钦此。”朱载商谢恩领了旨,收拾东西。当天晚上邹应龙为朱载商践行。
  问道:“朱兄知当官为何?”朱载商道:“当官者一为名二为利也”邹应龙道:“朱兄当官为何?”朱载商道:“我朱载商当官是为天下苍生。”邹应龙十分高兴的喝了酒。第二天,朱载商将邹应龙安排到东兴街角的安德客店,然后到顺天府处领五张路引,在二月十二日朱载商带着张节、董文、赵博、张彤四个人,走水路沿着京杭大运河去华亭县。
  嘉靖三十五年二月十六日,朱载商一行人来到滨州驿站,进门就看到有很多兵站在门口,朱载商问了一下驿丞,驿丞道:“此乃京师兵部左侍郎兼浙直总督胡汝贞胡部堂。”朱载商听到胡宗宪,立刻想起《大明王朝1566》里面胡宗宪的形象,就想去拜访一下,但是到了门口,门口的守卫不让进,也不给通报,朱载商问为什么不让进时,守卫道:“《大明律》载有明文:封疆大吏无圣旨不得接待旁人,亦不可与旁人谈话。违者与卖国论罪。”朱载商想起来《大明律》是有记载这一条律,无可奈何的回到自己的房间。
  第二天,朱载商就出发了。又走了十天,即二月二十六日正午,到达松江知府署,松江知府方廉接待朱载商,一同来的还有新任上海县知县常应文,他这是第二次当上海知县。朱载商交了吏部出的上任票拟,方廉签了字发了任职文书,朱载商就离开去华亭县上任了。仅一天就到达华亭县,县丞刘坤领着华亭县乡绅迎接朱载商。
  朱载商进入县城,只见树木凋零,尸体遍野,在刘坤的带领下来到县衙,只见大堂成了避难所。这时候朱载商对刘坤的印象还是很好的,朱载商又来到粮仓,只见粮仓里没有一袋粮食,朱载商心都凉了,含泪问刘坤道:“本县粮食还有多少?”刘坤道:“自月前倭寇劫掠大半,又遭洪难,数乡遭劫,发放粮食,半月而空。如今卑职又不知何以自处。”朱载商回到县衙,查看军薄、民薄,问刘坤道:“本县尚有几户人家,又存多少百姓、军户?”刘坤道:“本县一共有八乡、三万六千二百六十七户,六万一千八百三十四名,军户有一百三十六户,三百一十五名。”朱载商又问道:“本县财政,尚有几何?”刘坤道:“本县财政,尚有百三十八两。”朱载商道:“如此怎得是好?”刘坤道:“堂尊可向朝廷借贷粮食。”
  朱载商想了也是,于是给松江府发急递向朝廷借贷粮食,写道:“华亭县知县下官朱载商谨奏:下官自嘉靖三十五年二月二十六日巳时抵达华亭,查察县库,无一存粮,特以二倍之数借粮于朝廷,下官请以三日为限,遣粮而来。下官朱载商顿首顿首再拜。”朱载商写好后命令董文送书信到松江府。朱载商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起来带了赵博到街上查看情况,街上冷冷清清的没有人。然后就到各家各户去看看,一个个都是面漏饥色,家里情况都差不多,都是没多少余粮,吃一顿少一顿的。
  此时已到巳时,街上已经有许多人了,店铺开门、街摊也摆好了。朱载商走着来到县城东门口,只见城门边上有一位老人抱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小孩头上还插着一根草,朱载商知道这是在卖小孩呢!朱载商上前问道:“老人家,您这是在干嘛呢?”那老人道:“小老儿姓张,我家里面有一个儿子,一个月前被倭寇杀了,儿媳妇也被倭寇抢了去,小老儿我家里已经没有吃的了,公子您要是有意,就把小老儿我这个孙子三儿买了去当儿子吧!”朱载商看到这一幕,听到这番话,思虑万千,不觉眼泪流出。
  《大明律》记载了对贩卖人口的定罪:将良人卖他人为妻妾子孙者,杖百,徒三年。若拐卖者为他人奴婢,罪轻拐卖良人一等。略卖子孙为奴婢者,杖八十;略卖弟妹、侄子、侄孙、外孙者,杖八十、徒两年;若略卖者为子孙之妾,减二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记载:拐卖妇女、儿童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条文所列八种加重情节之一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朱载商将张老汉和孩子带回县衙,安排在了后堂东厢房里,朱载商立即着手普查华亭县人口及家庭情况、土地面积。朱载商分三路普查,命令赵博查人口、张节查家庭情况、朱载商查土地面积、刘坤坐镇县衙处理县内大小事物。经过三天普查,得到的信息是。
  人口:八个乡,二十七个村庄,一万一千七百二十九户,二万一千八百一十五人;家庭情况:风泾乡,三个村,一千三百二十一户,二千五百四十二人,平均年收入仅二两;胥浦乡,四个村,一千八百九十三户,三千二百一十五人,平均年收入仅四两;仙山乡,三个村,九百六十六户,一千八百三十六人,平均年收入仅三两;云间乡镇,四个村,一千三百七十二户,二千五百三十六人,平均年收入仅四两;白沙乡,二个村,六百三十四户,九百八十七人,平均年收入仅一两;集闲乡,三个村,一千三百六十八户,二千八百四十九人,平均年收入仅四两;华亭乡,四个村,二千五百二十三户,四千五百二十六人,平均年收入仅八十三两;修竹乡,二个村,六百五十二户,一千三百二十四人,平均年收入仅一两;。
  土地面积为748.64平方千米风泾乡:一万三百零三丈,约41.01平方千米;胥浦乡:一万一千五百六十五丈,约38.55平方千米;仙山乡:一万四千二百四十七丈,约47.49平方千米;云间乡:七千五百四十二丈,约25.14平方千米;白沙乡:一万七千一百九十九丈,约57.33平方千米;集闲乡:三万九千五百四十丈,约137.80平方千米;华亭乡:八万七千八百七十丈,约292.90平方千米;修竹乡:三万二千五百二十六丈,约108.42平方千米。
  第二天,即三月初二日午时,董文带着粮食回来了,朱载商查看了粮食,只有二千五百二十五斤,也只够吃三天的。朱载商又写信给方廉再给三万斤的粮食,命令董文再去松江府。正是:考科举中第赴任,洽县城多方筹措。未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