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北宋织华 / 第二章

第二章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徐桐之保持着姿势,等着宫女和公公们都退下后,起身随便搭了件衣服,胡乱的披在了身上,本来想好好穿的,只是前面不搭后面,忙手忙脚的也没整明白,时间紧迫,还是不要浪费在这种小事上了。
  徐桐之大步向着一旁的桌子那走,桌上放着的笔墨纸砚都齐全,砚台里还有磨好的墨,桌子上的纸,分不清是什么纸,宋朝的文化繁荣同时带动了纸张的生产,想不到居然有一天真的能亲手摸到宋朝的纸。
  徐桐之坐在椅子上,挑了只大小中等的毛笔,捏了捏,准备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但毛笔的掌控没点功底确实很难,徐桐之又拿了一个更小的毛笔,沾了点墨汁,歪七扭八的写起来。
  “首先我目前大概率是穿越的情况,那么我是否回的去?”
  “如果回不去,那得尽量活着,如果回的去,那我也得保证活着回去,死了的情况就不能自己控制了,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需要生存下去。”
  徐桐之写写画画了半天,从现代人来看是个思维导图的模样,但这个字和线条确实看着不好看,不过情况所迫容不了那么多了。
  “第二个问题,我是谁?得搞清楚我是什么身份。”
  徐桐之四处找了一下,发现了一旁的桌子有一面铜镜,举起来照了一下自己,看不太清,也认不得,现代的宋朝皇帝肖像画着实有点难认,宋朝的绘画水平已经够高了,但对于徐桐之来说得凭着记忆里的肖像画,对着自己这张脸认,真是只能说毫不相干。
  徐桐之琢磨了半天,通过几个特点,大致感觉自己应该是宋英宗——赵曙,同时,现在的赵曙应该只是少年郎,面色还较为青嫩。赵曙是1032年生的,1067年去世,只活了35年啊。
  徐桐之皱着眉头,在纸上“活着”那两个字,重重的再画了个圈。
  “那么赵曙是1063年才上位的,只在位了四年的意思,我现在应该看着像十五六?得抓紧做点什么啊!”
  “宋朝总共就三百多年的历史,宋朝最后覆灭,重文轻武太严重了,朝局混乱,科技乱用,想活下来这些至少得提前安排,”
  “但我现在还不是皇帝,只是太子的,所以权利没有那么大,那么有些事情不能做,有些事情可以提前着手处理,到时候来不及干那么多事。”
  徐桐之越写越多,不知不觉一张纸都写满了,整体的逻辑和步骤都一点一点清晰,接下来,徐桐之准备讲北宋历史写在书上,以防日后时间长了,对于历史走向就不清晰了,脑子里的东西不用总是会忘,趁现在刚刚穿过来,都记录在书上,以后关键时候还可以用来看看。
  徐桐之刚提笔写了一个字,这个墨水就控制不好在纸张上晕开了,徐桐之一顿无语,人家穿越咋没那么多事儿呢。
  没办法了,将就着写吧,字丑点就丑点,徐桐之将脑海里的历史文料,能想到的都写了上去,从北宋开始到南宋,历代所有皇帝和著名人物事件,都一笔笔记录在书册,等写完天已经暗了。
  徐桐之看着厚厚的一本书,放下了手里的笔,这只毛笔的毛已经略有点炸了,使用不当吧,徐桐之生了个懒腰,将书藏在了床垫底下,这个可不能被发现了。
  “好饿啊”
  现在的徐桐之大概对目前有了清晰的认识,不慌不忙的传唤了一下太监,吩咐自己准备用膳,小太监边应了一声,弯着腰在前面领路,好在也不远,太子的小厨房总归是有的,饭菜也都是热乎乎的,时刻准备着大人的用膳。
  在宋朝之前的历史上,午餐其实并没有这个概念,这也是因为粮食物产并没有那么丰富和富足,平常百姓都只有早晚餐,到宋代开始,文化、制度、农耕都发展的非常好,晚餐也是尤为丰盛。
  “这。。。好像有点素啊”
  徐桐之看了一桌的菜,嘴里直发苦,徐桐之作为个四川人却是在北方长大,口味都挺重的,但文雅的宋朝人民吃食方面都很清淡,而且宋朝不能杀牛,牛肉很稀缺,还是以猪肉和羊肉为主。
  不过刚穿过来,又写了一个下午的字,脑子里也晕晕的,还没有完全转过神来,吃点清淡的也好,免得身体不适。
  徐桐之吃完晚膳后,又埋头提笔完善他的“大计”,物产资源需要丰富,太多地用来农耕了,导致畜牧业发展不均衡,和其他物产种类多稀缺。。
  “不过,苏轼就是跟我是差不多一样大,苏家三子得放在我这人才库里的第一梯队,可以实实在在尝尝这东坡肉是啥滋味,简直完美。”
  不过当时的苏轼由于频繁被贬,会一直游历大江南北,可以体会不一样的风土人情。自己这么做不知道会不会有影响。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